新書丨《晋朝的死結》: 晋朝是最黑暗、最屈辱和最不幸的朝代嗎?

学术   2024-11-14 12:10   韩国  



书名: 晋朝的死结
作者: 沈刚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8
页数: 496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9870193

【内容简介】
两晋是黑暗、屈辱、不幸的朝代?晋朝如何突破二世而亡的历史瓶颈期?皇室与士族共治秩序的产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
这是一本完整的两晋政治史读物,全面揭示了两晋兴衰背后的深层次治理逻辑与历史因果,多角度透视了晋王朝的困境。书中从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出发,结合人物个案和家族研究,剖析了导致晋王朝衰败的死结现象,并关联东汉与三国时代的历史经验,指出北朝、隋唐兴起背后的机理,揭示晋朝在中国历史上两次绝无仅有的价值。本书以简明晓畅的文字勾勒出两晋历史演变的线索,为普通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入门指要。


目录 


绪 章 晋王朝何至于此?

第一章 司马懿父子的代魏接力
第一节 系统的死结是怎样形成的?
第二节 司马懿:双面人革命
第三节 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两手策略
第四节 当儒学遭遇玄学

第二章 晋武帝,儒家理想社会的布局
第一节 恢复周制的政治实践
第二节 天下重现大一统
第三节 共治结构的平衡安排

第三章 大一统时代的终结
第一节 杨、贾外戚势力出局
第二节 宗室诸王的混战
第三节 统治集团外部的挑战
第四节 宗室、士族大败局

第四章 建康,共治的新起点
第一节 王马共治与东周模式
第二节 皇权与当权士族的冲突
第三节 共治实践的游戏规则
第四节 渡江名士的选择

第五章 桓温独大的时代
第一节 恢复神州的价值付诸实践
第二节 桓温主导共治的开始
第三节 桓温的两难困局
第四节 江左名士:隐逸或出仕

第六章 苻坚与谢安的解决方案
第一节 混合秦周胡三制的前秦政权
第二节 谢安主导士族联合专政
第三节 淝水之战的胜负与天命所在

第七章 刘裕引领百年变局
第一节 武人势力挑战士族政治
第二节 晋室的实际统治是怎样被终结的? 
第三节 刘裕重建集权专制的统治
第四节 首开禅代杀害前朝君主的恶例

余论 历史为何选择北朝?
后记 我写晋朝那些事

参考文献
附录:晋大事年表
十六国一览


【名家推荐】
一部尽心之作,有特色。作者穷尽史料,查阅了几乎所有的研究成果,包括新出版的博士学位论文,希望向尽可能多的读者讲述晋朝的历史。本书从千丝万缕、纷纭复杂的乱麻中找出了一个贯穿始终的死结。历史的死结自然无法由后人解开,但如果梳理和揭示出了死结,至少能让当下的我们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葛剑雄(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中央文史馆馆员)

读沈刚兄的这本书,给我一个重要启发就是思考中国古代政治架构,是否有那么简洁清晰、整齐划一的周制与秦制的区分。周制、秦制,确实都是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影响的体制,但是周秦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尝试了吗?读这本书,就可以解除一部分困惑。本书宏观上不乏新颖的见解,微观上亦有研究成果,值得一读!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秦、西晋、隋三个短命的统一王朝中,西晋相对受关注最少。事实上,西晋政权崩溃后的长期战乱与分裂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而东晋作为第一个定鼎南方的王朝,开启了中国政治地理从“东西”向“南北”的转型。本书融汇前人研究成果,以简明晓畅的文字勾勒出两晋历史演变的线索,为普通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入门指要。
——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作者简介

沈刚,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编辑专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历任上海《萌芽》杂志社编辑、上海《解放日报》编辑,之后创办企业至今。大学时代即发表小说、报告文学作品。小说《别了,十八岁》获“萌芽”文学奖。出版小说集《别了,十八岁》,出版史评著作《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酷爱中国历史的阅读和研究,致力于跨界大历史写作。

晋朝是最黑暗、最屈辱和最不幸的朝代吗?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晋朝已成了一个“新兴网红朝代”,有关晋朝的话题热度不断提升。在很多读者印象中,夹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名词中间的晋朝,是所谓的“后三国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残忍、最屈辱的朝代”。日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作家沈刚的新著《晋朝的死结》。沈刚经过自己多年的历史研究,认为这种,大众熟知的对晋朝的历史评价,未必都是正确的。

在上海书城举行的《晋朝的死结》新书发布会,作者沈刚与《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执行主编郑诗亮进行对谈,对于晋朝的历史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人们之所以对于晋朝较为忽略,评价甚低,主要是出于对西晋大一统政权迅速崩溃的遗憾、惋惜和愤怒。秦朝、隋朝都是短命王朝,但接下来是汉唐盛世,后来读史者的感觉就好很多。晋朝的情况就不一样。自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开始,差不过经过四代人一百年的𡘊斗,天下重归统一,但是,这种大一统仅仅维持二十余年,国家又走向更大的战乱和分裂,导致北方各族民众的生活陷入极度痛苦。
为什么说晋朝最黑暗?这个是出于对晋朝得国不正的认知。司马氏父子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肆屠杀反对改朝换代的曹魏大臣、士族名士,皇帝曹髦被杀而死,这种大庭广众之下的弑君行为,是帝制时代的首次。

说晋朝最屈辱,是因为北方少数族群第一次大规模逐鹿中原,中原地区严重仇杀,可以说是白骨沃野、血流成河,发生过把汉族妇女作为“两脚羊”进行残害的极端恶例,造成包括汉人在内的各族民众大量非正常死亡。

说晋朝是最为不幸的时代,应该指的是这个阶段出现了阶级固化和士族专政,整个社会人才公正的上升渠道受到堵塞。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包括身份的提升,主要看他背后的门第名望。国家通过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安排,首先保证士族子弟被品评为上品,直接授予高官。其他低级士族、寒门子弟,只能充当次等的角色。

西晋大一统政权的崩溃,多数人把它归咎为晋武帝恢复分封制度,或者说统治集团骄奢腐朽等缘故。我以为,这一认识至少过于局限和表象。晋室得国充满了血腥和野蛮,晋武帝司马炎却又是帝制历史上一位少有的仁君,这一巨大的反差背后,反映了晋朝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东汉以来儒家皇权授之于的天命观,及汉室正统的观念融为一体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曹氏、司马氏家族以暴力手段连续改朝换代,这就严重冲击了士大夫、民众共同坚守的价值。研究晋朝的历史,必须放到这样的大背景下思考。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大一统政权。秦统一中国十五年就亡国了,西晋从晋武帝灭吴开始,至八王之乱后期,大一统的局面大致维持了二十余年,比秦朝统一的时候间还长。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建康政权延续了晋室的正统性,所以,西晋的崩溃并不等于晋朝灭亡,晋朝最终还是勉强渡过了瓶颈期,



魏晋南北朝大分裂。处于中国秦汉与隋唐之间。魏晋南北朝共约三百七十年左右,两晋一百五十五年占据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时间,西晋又是其中唯一的大一统政权。研究晋朝的兴衰,有助于理解秦汉第一帝国向隋唐第二帝国演变的内在逻辑。简单化地给晋朝戴上“最黑暗、最屈辱、最不幸”这三顶帽子,至少是不全面的。

首先,司马氏夺取政权,的确是残忍好杀、得国不正,但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对于曹魏旧臣,更多地也有笼络和收买的一面。特别是开国皇帝司马炎,实际上帝制历史上一位少有的仁君。

以往的历史教科书对于司马炎的评价相当负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讲在灭吴统一中国后,志得意满骄奢淫逸,后宫嫔妃数量接近万人。那么多的妃子,晚上宿在哪里呢?司马炎坐在羊车上,让羊来作选择。一些希望得到宠幸的嫔妃,在门口放上羊爱吃的竹叶和盐,诱使羊车停在自己宫前。后来嫔妃们纷纷效仿,连羊也无所适从了。另外一个是认为晋武帝大量分封宗室,又以宗室贵族参与权力中心和主管地方军政。这些都被认为是引发司马炎身后动乱的因素。

其实,这些并不是是造成西晋崩溃的主因。中国北方边疆匈奴等民族内附后,依然保留民族群居和部落组织的传统,自东汉中晚期以来,就对国家稳定构成严重威胁。而八王之乱大动荡的发生,主要还是国家缺乏强有力的统治者所致。换句话说,分封宗室并不是一定会发生大动乱大崩盘,晋武帝最重要的失误,还是明明知道儿子司马衷智障,还要维持他太子地位,选择心胸狭窄、德不配位的外戚杨骏作为辅政大臣。所以,西晋的崩溃可能有必然性,但偶然性也是存在的。

司马炎从小接受完整的儒家经学教育,他以近乎自我救赎的态度,优待前朝宗室,宽容那些反对派的后代。无为而治、宽政简刑,实践数百年来士大夫恢复周制的理想,通过对于宗室、士族的分封,给予他们从政治上到经济上的种种特权。我们可以批评他对于法家专制的方法论认识不深,但是,他绝对是一代仁君,太康之治,人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晋朝曾经是一派繁荣景像。在他的影响下,两晋之后的帝王大多比较善良,还有一些懦弱、短寿。总之,两晋肯定不是一个暴政的王朝。

其次,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作战,也不都是被动挨打。桓温灭亡西蜀的成汉,东晋实际控制区域超过三国时东吴、蜀汉的总和。晋军多年在黄河以南作战,先后四次恢复旧都洛阳。淝水大战期间,谢玄指挥北府兵大获全胜,收复大片失土,还一度攻入河北。

一代战神、大将军刘裕先后攻灭鲜卑南燕、成都的谯蜀、羌族的后秦,一度恢复洛阳、长安,这一时期东晋的领土,大致和后世的北宋差不多,这个是大分裂时代南方政权疆域最为辽阔的高光时刻。

还有士族专政的问题。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儒家经学及其他流派学问,主要依靠极少数世家在子侄、学生之间代代传承。所谓士族专政,指的就是这些掌握了学术、教育资源的文化世家,或其他文化名人对于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群体垄断。从光武帝“退功臣而近文吏”开始,士族代替军功贵族与皇权共治,这其实是历史的进步。

而且,两晋时期士族高门主导囯家政权,这些家族毕竟是以知识、学问相传承,大都遵循一定政治、伦理规则,晋朝社会自上而下的压迫程度并不深重,统治集团也没有横征暴敛,思想文化氛围还算宽松。低级士族、寒族还能参加一些实际工作,也不是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所以说,得国不正、国家分裂和士族专政固然反映了晋朝的一部分现实,但说它是最黑暗、最屈辱和最不幸的年代,还是有些言过其实。



“星标”我,
就不容易弄丢我!



韓國學研究
本公眾號專注收集、整理并發佈中國韓國學領域相關學術資訊、論文(主要為文史領域),并推介韓國本土研究及相關動態,以期達到交流的作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