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
FASHION
非遗专题
CULTURAL
美容
BEAUTY
万寿常春 金镶玉镂空香囊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玉石文化的民族,玉石文化贯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实际上玉是一种天然的石头,所以玉也称玉石。北京玉雕又称“北京玉器”,是流传于北京市的一种玉石雕刻技艺,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繁花似锦 薄胎儿金镶玉杯
位于北京朝阳区的相伯居的一方雅室里,大大的茶海上随意摆放着各种玉制茶器、金镶玉茶盏和几把茶壶,这些看起来在市场上一定价格不菲的精致玉器就像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品一样,却好像每一件都拥有自己的故事。相伯居取名意为相玉相人,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根连创立,如今,由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遗北京玉雕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晓雅主要负责,她娓娓介绍在相伯居这里展示和使用的“玉器们”。
国家级非遗北京玉雕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艺·又见东方非遗馆 非遗青年代表
杨晓雅
杨晓雅说,工艺美术的所有材质中只有玉被赋予了人格化,中国玉被古人赋予了“仁、义、智、勇、洁”的品质。玉不仅拥有儒家推崇的君子精神,象征着人格的坚贞与高洁,也符合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崇阴阳五行文化与清心无为的哲学思想。也正因此,杨晓雅对玉喜爱之余更多的是“敬玉”,琢玉如同琢人,正如玉从不伤人,而治玉者亦更求利他。
北京玉雕传承人 杨晓雅
在北京玉雕界,流传着邱处机教导民间工匠治玉的故事,白云观至今还有一块“玉行长春会馆碑记”碑。传说的真实性虽然无从考证,但北京玉雕确是产生于元代。明代宫廷御用监下设玉作,汇集全国治玉良师,北京宫廷玉雕业由此兴盛,此时宫廷玉器“雄浑豪迈”。到了清乾隆时期,治玉水平达到巅峰。平定大小和卓后,乾隆命人打通玉路,位于印度北部的痕都斯坦玉器进入中国,这些玉器多为和田玉,上以金、银勾勒图案或以宝石点缀,也被称为“痕都斯坦金银错嵌宝石玉器”,简称“痕玉”。如今我们看到的大多金镶玉作品也由此而来。但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金镶玉在历史上的光辉很快就泯灭了,工艺也一度失传。
作品 比翼
竹影镂空金镶玉耳坠
虽然杨晓雅的父亲杨根连大师是北京惟一身怀 6 项独门宫廷玉雕绝技的工美大师,拥有“薄胎杨”“烟壶王”的美誉,还练就了曾两度失传的宫廷技艺“金镶玉”。然而很多人依旧抱有质疑和不解态度,“我父亲刚做的时候很多人说你这个玉挺好的,为什么要镶金子?费那劲干嘛?也有很多人说只有不好的玉上才镶金。”
如玉知音挂坠、天地人合戒指
杨晓雅认为金镶玉工艺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过短,主要为皇家所把玩赏析,很多人知之甚少,另外则是思想的禁锢,“在古代,玉曾经是以单一材质出现,但是它一定要以单一材质出现吗?清代历史就告诉我们不是这样,为什么现代人还有这样的想法?人不能被限制住。”材质与材质间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器物的艺术高度,治玉要学会善于利用不同的材质来表达不同质感。如何将不同材质之间的气质、特质在一件器物中达到平衡并得到展现,这在杨晓雅看来是很有趣的事。
作品 福禄香坠
祖辈以琢玉为生,父辈精通治玉之法,到了杨晓雅,需要她琢玉、治玉、传玉兼修。“首先我们继承古老的技艺、精湛的手法,包括爷爷那代人的理解,也是世世代代积累延续下来的。”知古博今,杨晓雅喜欢古玉的器型,通过学习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历史演变来探索古玉文化,“从这种探索中去汲取养分,再去创新。”对玉的理解延续无形中就是血脉延续,几代人积淀下来的艺术视角、对美的理解,做出的器物自带气韵,取决于造物者的所学、所见、所悟、所感,把这些都吸收到造物者自身,再融汇呈现在材质的表达上。
虽然杨晓雅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传人,但当初父亲并不赞同她进入玉雕行业。“驴不进磨坊,人不进磨房”,父亲并不想让女儿吃这个苦。2011-2012年左右,杨晓雅辞去外企工作回到相伯居,前期做文字梳理工作。刚刚回到相伯居,她就知道父亲做的器物和她此前所见过的都不一样,父亲是不走寻常路的人,作品带有特别独立而强烈的风格,并形成延续性。在父亲的这些器物上她又奇妙地看到自己曾梳理过的、明清两代玉器的细节和影子,让她在玉器上真正感受到文脉传承。
龙凤呈祥 手镯
《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讲:“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句话也成为杨晓雅创作和看待器物的标准。父亲对她经常说木材和玉材也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因地制宜,不同产区孕育出来的每种材料有自己的特性。而杨晓雅也因材施艺,找到材质和工艺之间奇妙的契合点。而让玉器生活化,则是努力探索的方向。
杨晓雅认为虽然玉有一定的审美门槛,但并不妨碍每个人都可以佩玉,人的需求很多,对玉的喜爱可以丰俭由人,玉并没有那么神秘和遥不可及。
造物之人要对生活有热爱,美好的生活值得人们追求。“千种翡翠万种玉”,作为大自然精华的产物,每块玉都有自己的个性。琢玉的过程却如履薄冰,不给人留有回头路。杨晓雅说,如同“玩”之一字,“玩”字始见于战国文字 ,字形从王(玉),“玩”很难标准化,玉也是一样。当形容玉时,所用词汇“糯”“油润”,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这种细微的差异对五感要求极高,致使玉器的品鉴门槛就偏高。
前程似锦 金镶玉项坠
平安结 耳坠
在父辈和祖辈的时代,十年琢一玉是常见的事,造物的时间成本极高。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作为创作材质,玉的载体转换已经清晰。杨晓雅想让玉器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她展示了自己佩戴的一对金镶玉耳饰,是从传统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纹样中抽象出几何线条、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做成,这件打破人刻板印象的作品,因为设计而被赋予了新鲜的生命力。让人了解玉,最好的方式就是亲手摸过、拿过和佩戴着,才能够感受到玉的魅力,而贴身小件饰品给了更多人感受金镶玉的机会。
作品 望天犼
福禄守护 手把件
相伯居四代传承,传承的是治玉手艺,是对玉器制作最顶尖、极致的追求,是执着的造物精神。虽然相伯居身处北京的繁华闹市,而治玉却没有多快好省,每件作品都融汇了造物人的心血和光阴。正如杨根连大师所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闪光点,一个人可能没做什么创举,但琢玉、琢人、琢心是修行的过程,更是在不断地“琢磨”自己。
富贵平安 金镶玉镂空耳坠
在采访结束的几天后,在2024年“工美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大赛上,由杨根连大师、杨晓雅共同设计制作的《万寿长春》金镶玉薄胎香囊荣获金奖,香囊最薄处不及0.5mm,温润的和田玉上,精巧地镶嵌着金质的长“寿”纹,熠熠生辉,这也是玉雕史上首次出现万字纹的镂空。
在杨晓雅看来,传承的本质在于“守正创新”,仅仅前二字,自己学的、做的还远远不够,未来有很长很长的路等她来探索。
金玉福禄系列 金镶玉耳坠
OK!:您对玉的情感是怎么样的?
杨晓雅:我对玉的感受就是从一开始的喜欢到敬和爱。从事玉雕也是因为自己喜欢,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玉这种材质,当然那时的理解更流于表面——玉是一种材质,雕刻出有东方特色的艺术品,到这里就停止了。钻研玉雕行业这么多年,跟以前肯定不一样,这种理解也像玉器一样,经过时间打磨,玉的与众不同时刻让我牵挂,让我对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就是敬玉和爱玉。
杨晓雅与杨根连大师
OK!:对您创作影响最大的肯定是父亲吧?
杨晓雅:很多时候看物不是物,我们以普通人的视角、没有真正经历造物整个过程的时候,很多地方看起来很容易,而当自己做的时候才能体会哪怕一条小边儿、一条弧线都是功夫,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区别。钻研进去才觉得他更厉害,一些处理的手法很少见到,他从来不怕麻烦,这种对极致的追求用现在的话说有点强迫症。以前我也说有些地方可以用更容易的方法处理,效果也不差,哪怕是专业的人也不一定能鉴赏到这么细微的地方。我们老说投入产出比,在这么细微的地方投入这么大精力,我们认为就不合适,但是他没这种想法,很纯粹。我看他的活,再去看以前的老活,能找到通气儿的感受。做好多东西时,我也会有这个执念,这是他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地方,而且他创作中没有杂念。
OK!:创作的杂念一般指什么?
杨晓雅:做一件作品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从定题材、控制体量,结合工艺都会有。多少都会想什么样的题材更受欢迎?流通性更高?这些无形中都会影响创作。任何企业做产品时都要接地气,要考虑市场,有时也会从市场需求出发推一些产品的创作。但是我父亲不会受这方面的影响,他单纯从这块儿料的材质、工艺、造型等等这些最单纯的艺术视角去出发。他就只想做一个器物,这件器物以前没有,这个题材和寓意用玉来如何表达,其他的不会考虑特别多,这就是纯粹的热爱吧。
OK!:您也讲到不得不考虑市场的问题。
杨晓雅:是的,所以在实现艺术追求过程中,我们不断做作品细分。这是这两年探索的方向。我父亲一直以科研的态度去治玉,这种有时是没有回报的,但我们也要让外界乃至世界知道,相伯居在坚持做工巧料美的玉器作品。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是最艰辛的,但推敲、造物又带来快乐,这是要平衡的。玉石商品也有需求,我们一直拥抱新的科技,在轻量化、小件珠宝玉石饰品方向不停尝试。到我这一代,更多是以玉文化为载体的探索,是没有边界的翱翔。我们也尝试和首饰设计师合作,做些可以量产的、以玉石为载体的首饰珠宝。现在分成两条不同的线、区分开做,不冲突。
OK!:在父亲盛名之下,您有没有压力?
杨晓雅:他的成就多少给我一定的压力,这是肯定的。但总体还好,我不是特别钻牛角尖的人,心态比较平。对于传承这件事,我更重视“自己”,只有自发喜欢才会全身心投入。接手相伯居时也不太担心,人生在于体验,没有什么对错,我尊重每一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创作方式,没有定义说人一定要怎么样才算做得好和成功。人生就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又能体现价值,你在做着热爱的事情,哪怕做得不是那么好呢?我不是商业成就最高的、也不是做得最大的,我做小而美,有自己的追求和表达。可能我走过这一世,留下很多可能以前没有的东西,做了些突破,这些带给我的内心富足感,比别的要开心。
OK!:结合您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您眼里的时尚是什么?
杨晓雅:时尚在我眼中是和经典挂钩的,也没有贵贱之分,应该是自己受某一种理念影响而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独特表达。传统的东西也很时尚,老东西很时尚啊!我看这些明清时期薄胎的器皿,痕玉的很多工艺,我觉得它们超级时尚,所以时尚要有自己风格,这种时尚的美可能是不从众的,它一定是有独特的理解和表达。
图片提供
相伯居
特别鸣谢
保利中国工艺
中艺东方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工艺·又见东方非遗馆
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
国家版权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