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
FASHION
非遗专题
CULTURAL
美容
BEAUTY
、
一抹中国红,上下八千年。在很多古文献和诗词中,都能看到漆器的绰约身影。《韩非子 • 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白居易在《素屏谣》中记:“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镶玲珑。”
明云龙纹剔红看盘(当代雕漆作品)
漆器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碗到安阳殷墟出土的漆绘陶片,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用生漆保护和装饰器物了。据《禹贡》记载,舜禹时用漆制作食器和祭奠用具。到了夏商周,漆器逐渐被作为礼器使用。可见,最初的漆器是专属于皇权的奢侈之物,多为红黑两色。汉代国力强盛,漆器应用更加广泛,还增加了创金创银、针刻、锥刻等装饰手法,其中锥刻被认为是雕漆工艺的源头。
北京雕漆非遗传承人 刘博闻
北京雕漆始于隋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两代,明朝中后期统称为雕漆。2006 年北京雕漆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北京和合雕漆局的小茶室中,刘博闻讲起漆器的前世今生滔滔不绝。刘博闻现为北京和合雕漆局第六代掌门人,也是北京雕漆技艺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2008年,25岁的刘博闻就参与设计制作雕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特殊荣誉奖牌”;2010年,他为上海世博会设计制作雕漆国礼“世博会中国馆模型”;2014年,为北京APEC会议设计制作国礼“四海扬帆雕漆鼎”,获北京APEC会议突出贡献个人奖。
APEC会议国礼“四海扬帆雕漆鼎”(当代雕漆作品)
看到刘博闻的成就,也难怪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觉得雕漆是属于少数人能持有和欣赏的。但刘博闻纠正雕漆的“高高在上”是一种误解,在清末至近代雕漆就已转入民间。这从北京雕漆发展的历史以及和合局的创立过程,就能得到佐证。随着清王朝走向衰落,宫廷匠师流落民间,雕漆业继而转向民间。以修补、仿制从宫廷流落到民间的雕漆器物为生开办的作坊发展起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04年由肖乐安兄弟创办的“继古斋”,有“继续中断了的雕漆制作”之意。“一开始,继古斋买卖里没有雕漆这项,名气大了有人找他们修补漆器,怎么办呢?想尽办法学,弄材料”,久而久之继古斋的雕漆技艺打出名声,风格主要仿清代雕漆,也为恢复中国雕漆开拓了新局面。
明云龙纹龙头车载香薰(当代雕漆作品)
1915年,由继古斋著名艺人肖乐安、吴瀛轩等人设计、制作的剔红“群仙祝寿”大围屏,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12年,“继古斋”分出三支,一为本部,做竹木牙角的雕刻;二为德诚局,制作雕漆器;三为和合局,负责雕漆制作与修复。抗日战争爆发,北京雕漆又走入低迷。新中国成立后,继古斋雕漆匠人组建“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也就是后来的北京雕漆厂。百余年发展短短几行文字难以详述,但这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化、普及化的过程。
雕漆藏经盒 (当代雕漆作品)
于刘博闻而言,走上雕漆这条路是命中注定。“我六岁接触雕漆,没想过做别的。”刘博闻喜欢琢磨研究新东西,雕漆满足了他的个性。对一个小孩来说,传统技艺不会沉闷吗?恰恰相反,刘博闻从小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看父亲如何让雕漆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父亲刘忠英1972年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工厂雕漆车间,师从和合雕漆局第四代传人左广兰。刘忠英的雕漆技艺精湛,爱钻研的性格让他对雕漆技术创新有突出贡献,后成为和合局第五代传人。提到父亲,刘博闻一点“不客气”,他坦言父亲进入雕漆车间时年纪不大,好玩好动,很多创新是因为“想省点时间、多干点事儿”,比如刘忠英在车间外号叫“双刀刘”,因为他会使用双刀雕刻,实际就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
三兔抱月中秋礼盒(当代雕漆作品)
这种总想寻求突破的性格似乎也“遗传”给了刘博闻。2016年他被评为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设计国礼、奖牌是对雕漆技艺和我的肯定,我很感激这样的机会。但这些工作之外,我总想设计一些更好玩的。”“更好玩的东西”就是乍看与雕漆好像没关联、更现代化的器物,刘博闻从抽屉中拿出几个雕漆手机壳,黑色底壳衬着红色雕漆纹样,既特别又时尚,重量却与普通手机壳差别不大,颇有吸引力。有意思的是,漆器手机壳的诞生不是刻意为之。
雕漆手机壳(当代雕漆作品)
2018年左右,他突然对斗虫产生了兴趣,到北京十里河花鸟鱼虫市场闲逛想买只蝈蝈,他看着一家店主面善就进去询问。一来二去聊天中才发现店主阿姨竟是父亲的老同事,阿姨早耳闻刘博闻的雕漆手艺,便央求他帮助设计个蝈蝈笼子里的竹片。用雕漆技艺做蝈蝈笼子的竹片,这不是大材小用吗?刘博闻觉得这么薄的竹片,既要保证耐用,还要有美感,“我觉得挺有意思,就做呗”。竹片设计在玩家圈子里火了!甚至还有黄牛从中倒卖。“说实话,黄牛的高价也让我有点郁闷,所以就去别的地方转一转。”这一转就转出了新故事。
雕漆手机壳(当代雕漆作品)
作为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很多人有了新鲜东西都愿意先给刘博闻看看,“青花瓷手机壳,见过没?”在天坛工艺美术大厦朋友献宝似的展示,刘博闻想:青花瓷都能做手机壳,雕漆当然也可以!青花瓷手机壳只是借青花瓷纹样做印刷,但刘博闻想试试把真的雕漆和手机壳结合。“回家我就想,开槽怎么弄、怎么嵌。没经验啊,但之前做过蝈蝈笼竹片,很多原理相通的。”那是一款iPhone 6P手机壳,刘博闻完活后随手拍照发个朋友圈,“大半夜的,一下‘炸’出好多人,问怎么卖”。但他不太满意,觉得还能再改进。“太新,没那种味道,我想了个招儿做旧,感觉一下就对了!”刘博闻还恶作剧似的把做旧雕漆手机壳局部图发给父亲和其他几位大师,“您看看这是哪个年代的?”包括父亲在内的老几位一致认为这是90年代的东西,“我知道这事儿成了”。雕漆手机壳推出后供不应求,曾创下五天内卖了三千七百多个的记录,刘博闻至今仍然记得数字。后来他又尝试设计雕漆笔记本、雕漆茶盘、雕漆打火机、雕漆充电宝等产品,这些产品的出现,更多是天性使然。
雕漆打火机(当代雕漆作品)
刘博闻喜欢琢磨新东西,“像雕漆茶盘,我设计了一个卡槽,可以把平板放上去。其实就是简单的动作,但就更生活化了”。很多技艺的没落甚至消失并不是因为不够好,而是它缺乏“当下性”,人们只能把它束之高阁去欣赏去供奉,久而久之自然就被遗忘。漆器茶盘也许在一些人看来有些离经叛道,但刘博闻说,如果永远不去创新、不与当下事物发生联系,再好的技艺也难抵抗时间的冲刷。“传统技艺年轻化生活化,不止是为了时尚和美观或者商业上的成功,而是为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赋新,让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真正成为一种不灭的潮流。”
月色归寒山剔红嵌螺钿茶盘(当代雕漆作品)
除了做更好玩、更符合当代人审美和使用习惯的新东西,刘博闻也像父亲一样,尝试用新技艺与方法提高效率。在一些同行眼中他是“叛逆者”,但刘博闻无所谓,“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行”。曾经有个小故事,由于和合雕漆局出色完成多次国礼设计和制作,2008年他们又接到了奥组委“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特别荣誉奖牌”的加工任务。21天要设计制作700块奖牌,每块高21.6厘米、宽17厘米、雕刻火炬祥云图案、侧面呈梯形,能参考的却只有中国工艺美术集团的设计稿,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的情况下,雕漆局连夜设计、制作,使用了无缝脱模新工艺,最终按时交付完成任务。
在刘博闻的经历中,这样依靠新工艺跑赢时间的例子很多。他认为,现在不再是千百年前只能靠人工的时代,技术与传统并非水火不容,新技术提高效率,能解放人力去做更多有创造性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漆雕万寿长春 方形收纳盒(当代雕漆作品)
雕漆技艺的发展中夹杂着个体命运的沉浮,难免更让人生出一种“史诗感”。“说未来,太虚了。”刘博闻不愿意用大词儿、套词儿规划未来。传统工艺创新要融入生活才能实现真正跨界,而传统工艺和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大众化、商业化的推广并不相悖,刘博闻继承父亲和前辈们的传统,用开放的心态和独到眼光,将千年的古老技艺带入了年轻人生活。在他看来,打磨一项新的工艺或者设计出一件更符合当下审美、能融入生活的产品,才是更实际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传承。
三兔抱月剔红花插(当代雕漆作品)
OK!
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雕漆的?
差不多6岁,从小就被雕漆包围,我爸那些工作我也是耳濡目染,算是“童子功”了吧,所以从大学毕业就干起这行了。
刘博闻
OK!
当时没有想去做点别的事情吗?
这个真没有。小时候就喜欢,它能满足我爱琢磨的心。我不喜欢一成不变,我爸在雕漆技艺中的很多创新都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所以我觉得这行也很适合我干,而且因为从小就接触,更熟悉一些。
刘博闻
OK!
怎么看雕漆年轻化?传统和时尚关系是如何的?
其实我父亲做的技术革新,本身就是雕漆年轻化的体现。只不过它属于技术手段年轻化,现在我除了技术手段年轻化以外,外观设计上也会考虑年轻化、日常化。传统的东西、技艺固然好,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得珍惜,但是一成不变的话,它会不会就被遗忘或淘汰了?像雕漆手机壳、雕漆打火机,就是生活中随手用的小物件。都说传统文化年轻化,是给年轻人讲课说传统文化怎么好吗?我认为不完全是,这种随手可用的小东西,能让他们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传统美和特别,算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与时尚不一定相悖。什么是时尚?是完全新的东西吗?可是哪有这么多完完全全的新东西呢?而传统焕新,就是一种时尚。像现代的物件搭配传统的技法,也是一种新时尚。
刘博闻
OK!
作为非遗传承人,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或者技法的传承?
首先要生活化、普及化,让更多人知道这是什么、好在哪儿。其次是实际问题,要让行业的从业者过得好,更直白点说就是让工人有钱赚,不然人家为什么要来给你做这个?这两件事是相辅相成的,产品生活化、普及化了,销量就会上去,有钱了就会吸引人来从事,同时大家也会琢磨新东西新产品,提高产品和销量,形成良性循环。不光是雕漆,所有行业发展都遵循这个规律。
刘博闻
OK!
未来发展有什么规划吗?
不说那些大词儿了。从最实际的两方面做起,生产技术的提高和设计思路的创新。雕漆技术发展至今,就是依靠这两点,所以我还是会从这两点出发。比如将来设计更新鲜有趣的产品,或者有什么新工艺能让我们产量提高、解决实际的问题。
刘博闻
采访&撰文
妮娜
文字编辑
王诺
图片提供
刘博闻
特别鸣谢
保利中国工艺
中艺东方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工艺·又见东方非遗馆
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
国家版权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