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晚吉祥物,三星堆文物蛇

文摘   2025-01-28 00:03   内蒙古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官方吉祥物“巳升升”迅速走红,成为焦点。憨态可掬、蕴含中式美好寓意的小蛇形象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而其背后的设计团队,是来自珠海的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师生。他们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审美趋势,创造出既具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吉祥物形象。在设计灵感上,我们主要参考了大量文物和历史资料,如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的如意云头、三星堆的青铜蛇等。

结合现代表现手法,力求让吉祥物呈现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和当代设计美感。法门寺如意以其精美的造型和吉祥寓意,成为“巳升升”头部轮廓和脸颊螺旋形状的设计灵感;而三星堆青铜蛇则因其独特造型和文化价值,被选为重要参考元素。此外,设计团队还借鉴了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蛇形器的歧羽纹、臣字目等纹饰,为吉祥物的五官设计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巳升升”头上趴着一只小蝙蝠,尾巴点缀着寿字盘长结,寓意“福从头起”“尾随如意”。这些吉祥寓意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吉祥物的文化内涵,也使其更加契合春节的喜庆氛围。

博物馆里过大年,来看“文物蛇”都长啥样,各地近期均有与蛇相关的文物展出,部分博物馆专门推出了蛇主题展。蛇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1.3亿年前,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龙”的主要原型动物之一,所以蛇也常被人们称为“小龙”。蛇古老而又神秘,自然逃不过古代工匠之手。那些穿梭在文物中的蛇究竟想告诉现代人什么呢?从现有的遗存来看,蛇的形象主要出现在陶器、铜器、瓷器、瓦当、铜镜等文物上。蛇或是作为生肖出现,或是作为纹样,或是有创世、方位、吉祥、繁荣的象征。

历数各地博物馆中与蛇相关的文物,首先得提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蛇。无它,概因央视在前段时间发布的蛇年春晚吉祥物,是以一些国宝文物为蓝本设计的萌蛇,而这条萌蛇那圆溜溜的大眼睛和跳跃的眉梢,与三星堆青铜蛇分外相像。原来,蛇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眉眼设计的主要灵感来源,就是三星堆青铜蛇头上的歧羽纹、臣字目。其中,青铜蛇残为三段,头部宽大,微上昂,头上有耳,长眼,眼球呈圆形凸起,左颈下有一环钮。蛇身饰菱形云纹,两侧腹部各有一排鳞甲,蛇尾上翘并向前内卷。蛇的造型颇具写实风格,尾前端两侧饰卷云纹,尾上两侧各有两条凹纹,贯通至尾尖。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蛇鲜活生动,体型硕大,蛇身长34.5厘米,蛇头长29.9厘米,蛇身饰有菱形纹和鳞甲,蛇尾上翘并向前内卷。在蛇的颈部和腹部还装有环钮,这条青铜蛇应该是挂在某个神圣的物体上,被视作神物,接受人们虔诚的膜拜。《说文解字》载:“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古代先民起初对蛇极为恐惧,就连日常打招呼都会关心地问一句:“今天没遇到蛇吧?”后来,人们又从对蛇的恐惧发展为将蛇作为部落图腾加以崇拜。蛇象征着吉祥与美好,在古代先民的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山海经》中也记载了不同类型的蛇神,有操蛇之神、蛇耳之神、以蛇作守护之神……这些都体现了古代先民们对蛇的敬畏与崇拜。

从精美的青铜器到汉瓦当,再到五代时期的木雕,蛇的形象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它既是力量的代表,又蕴含着智慧与启迪。蛇的形象几乎穿梭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体现出古人对蛇的敬畏与崇拜,更证明了蛇在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古人眼中,蛇以其蜿蜒灵动的身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繁衍。

鲁建军
抒发情感,书写思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