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疗器械商业评论
作者:煜白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就在9个小时前,强生公司(NYSE:JNJ) MedTech 全球副总裁兼集团首席信息官 Larry Jones 宣布了离职的决定。
在领英平台上,Jones深情回顾:“回望在强生公司度过的35载光辉岁月,心中满溢的是对那些共同走过的非凡时光的深切怀念。”
在强生医疗器械部门任职期间,Jones特别致力于推动公司在肿瘤科、骨科、心血管以及普通外科领域的创新,并通过手术机器人、机器学习平台等先进技术,实现数字手术连接解决方案的革新。
全球副总裁兼集团首席信息官 Larry Jones
作为一名资深的技术主管,Jones拥有丰富的领导经验,其在任的几十年来曾主导强生制药与医疗器械部门多项重大项目,其中包括最近为期三年、耗资2亿美元的全球数字化转型计划。
他麾下的团队,坚守多元化与核心价值观,不断追求卓越的员工敬业度与技术执行力。
据领英资料显示,Jones对利用前沿技术改善医疗保健生活的前景充满热情,并曾受邀担任微软与威瑞森医疗保健行业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图源:领英
“对于我在整个旅程中的朋友和伙伴来说,这不是告别——只是一声‘再见’,”他正在踏上“人生和职业生涯令人兴奋的新篇章”。
当被问及他何时正式离职或是否有人接替他时,Jones说他会在有更多细节时分享。
根据《医疗设计与外包》杂志 2024 年医疗科技百强企业收入排名,强生医疗科技年销售额超过 300 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企业。
离职消息官宣后,强生医疗的老同事们在领英评论区上对Jones先生送上了祝福。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强生核心高层岗位变动颇为频繁。
今年2月,强生医疗集团董事长、强生外科业务老大Vladimir Makatsaria先生宣布已正式从强生医疗离职。
接下来,他将前往全球神经调节龙头Livanova(理诺珐)就任CEO和并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
在此番履新前,Makatsaria先生在强生公司医疗器械业务任职长达30年,堪称强生医疗一代元老级骨干。
自1996年入职强生起,他一路从基层做到全球区域业务副总裁、总裁、再由区域主席晋升至强生医疗集团董事长、外科(爱惜康)业务部门全球老大。
2013-2018年期间他还曾任职亚太业务与中国区业务主席。
去年年末,强生医疗一把手——全球主席兼执行副总裁McEvoy 女士(下图右侧)宣布离职。
图左:Tim Schmid,新任强生医疗科技全球主席兼执行副总裁
图右:Ashley McEvoy,原强生医疗科技全球主席兼执行副总裁
McEvoy 女士此前在强生任期长达27年。
她曾先后担任强生医疗外科业务Ethicon全球总裁、强生全视集团主席和糖尿病护理集团主席。
2018年起正式履任强生医疗全球主席,在此期间,她率领公司正式进军远程医疗、机器人和数字手术领域。
此外,McEvoy女士目前还身兼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AdvaMed董事会主席。
据了解,在McEvoy任内,强生医疗科技的业绩增长从1.5%提升到了8%,并在业务收购方面投入了超过220亿美金。
去年5月,据外媒MASS DIVE 报道,强生医疗电生理部门 Biosense Webster 宣布任命 Jasmina Brooks 为总裁。
而在这个岗位任职10年的前电生理部门总裁Michael Bodner则被调任为强生医疗心脏康复的全球负责人。
作为新电生理总裁,Brooks 将负责制定 Biosense Webster 的全球战略并推进其创新议程,以使公司实现持续增长。
相比Makatsaria先生与McEvoy 女士近30年的强生医疗高管任职经历,此次晋升的 Brooks则相对属于“新鲜血液”。
她于2014 年加入强生,并在 Biosense Webster 的全球战略营销组织中担任过多个职位,主要专注于电生理学。
在加入 Biosense Webster 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里 ,Brooks 还曾在 GE Healthcare等公司担任营销、全球战略营销、产品开发和工程方面的多个领导职务。
然而不仅是总部,强生医疗中国区领导班也在经历着一番“大地震”。
今年7月,强生医疗通过内部邮件宣布重磅消息,任命Edward Zhou( 周敏涛 )接替宋为群为新任中国区总裁。
而在这之前的几个月,中国外科事业部总经理、中国区人力资源负责人、强生全视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副总裁、强生眼力健中国区白内障事业部负责人、全国销售总监等重要岗位也纷纷迎来人事变动。
03
短期内,顶级医疗器械企业频繁的人事变动并非偶然,其背后往往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变迁以及企业内部战略调整与业绩压力的共同作用。
那么,强生在下怎样一盘棋?频繁变动背后,是否在有新战略蕴蓄其中?
在迈向“新强生”的步伐中,强生医疗对自己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革命。
去年年末(2023年12月13日),强生医疗曾宣布将以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的价格将其旗下Acclarent耳鼻喉子公司出售给神经调节龙头Integra LifeSciences。
强生该次卖出的Acclarent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球囊鼻窦扩张提供商之一,也是强生医疗主要业务分支之一,隶属于强生外科(爱惜康 Ethicon)部门。
然而这并非强生近年来的首次“割肉”。
从拆分消费者健康部门独立上市,到去年7月以1.065亿美元(约合7.7亿人民币)的价格将Blink 整条产品线卖给对手博士伦,再到宣布以高达7亿至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亿至58亿元)的价格重组DePuy Synthes 骨科业务。
此外,今年5月,强生在剥离并上市其消费者健康业务Kenvue(科赴)近一年后,出售其剩余全部股份,至此,强生彻底退出消费者健康。
系列举措一一印证了强生集团新CEO杜安卿上任时所阐释的“聚焦医药,加速和简化医疗保健业务”之大方向。
不仅敢于“削枝剪叶”,剥离非核心业务以聚焦高增长领域,强生更敢于“重金出击”,通过并购等手段迅速扩充实力,抢占市场先机。
就在上个月(2024年10月9日),强生宣布已成功完成对治疗心力衰竭的植入式设备制造商 V-Wave的收购,该笔交易高达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1亿)。
今年上半年,强生还宣布以1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950亿)将心血管龙头Shockwave Medical收归麾下。
提及Shockwave Medical,近年有关这家公司的“传说”不绝于耳,比如稳居心血管领域前三把交椅的美敦力、强生、波科都曾对其抛出橄榄枝。
随着这场三强争战的尘埃落定,心血管赛道的天平砝码也将再度发生力量倾斜。
分析人士称,本次收购成功后,强生有望取代美敦力,登上全球医疗器械榜首的宝座。
去年年末(11月30日),强生以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6亿)的预付款完成对左心耳设备制造商Laminar的收购,收购后的Laminar 将被纳入强生电生理Biosense Webster业务板块。
而除近两年度的收购外,强生另一次重要收购发生在前年末,彼时强生以170 亿美元收购人工心制造商Abiomed,这项巨额收购的成效已在收购第一年的年报中得到显现。
据了解,不计国际货币变动,强生医疗器械部门的全球运营销售额 2023 年增长 12.4%,总收入达到 304 亿美元。
强生“集中力量发展高增长业务”战略似乎正得到良好的反馈。
随着一系列高层人事变动和业务战略的调整,强生医疗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些变动不仅是对公司当前业务结构的被动优化,更是对未来市场竞争的积极应对和主动布局。
一番大规模人事与产线的洗牌后,有人选择离开,也会有人选择加入,对于这家老牌巨头而言,有阵痛亦也有新生。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望读者有效甄别。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商业评论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影响负责。
*广告
▼更多好书推荐▼
为了不错过每一篇内容,大家记得将医疗器械商业评论设为星标🌟哦,
期待每次第一时间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