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足印 | “焊将”张元均:守望工匠精神高地

企业   2024-11-11 15:21   四川  





编者按:

为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弘扬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公司官微特推出“先锋足印”专栏,刊登各单位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先进人物故事,以激励全体干部职工见贤思齐、改革创新,鼓足干劲、奋发进取,坚决履行航天强国使命担当,谱写航天烽火发展新篇章。


张元均,电动伺服项目部高级无线电装接工,凭借一手精湛的电子装联和焊线技艺,保障了几十余种、数千套机电伺服舵系统产品的成功交付,被身边的同事誉为“焊将”。

惟匠心以致远,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QC成果部优、四川航天技术能手、温江区“鱼凫守艺人”等荣誉称号。


专注创新提效率

作为公司无线电装接工种的技术带头人,张元均不断钻研,不仅练就了炉火纯青焊接实操技术,而且理论基础也造诣颇深。

FPGA芯片的面积不到一元硬币大小,上面密密麻麻排布了324个焊点,在电装焊接芯片的过程中,需要将直径0.4毫米的锡球,一个一个准确的植入到芯片引脚部位,每两个锡球的间隔仅为0.25毫米,其难度可想而知。

张元均秉持着“严慎细实”的工作理念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尺寸精度要求高、生产周期要求短的情况下,高水平高质量出色完成了植球任务。

人工种植的方法进行植球,即耗费大量时间,又消耗精力。经过仔细思考后,他找到工艺技术人员,围绕锡球高精度、高效率种植方法展开了讨论。

最终,他和工艺人员共同设计出了一款快速植球、快速上锡的工装,原本1个小时的植球过程,现在10分钟便可完成,同时保证了锡球植入质量,为公司顺利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奇思妙想巧攻关

在日常工作中,张元均也会留意每一个细节。有一次,他参与的一个项目,需要集中交付上百套产品。

产品总共分为5组进行老炼试验和温度循环试验。在老炼试验过程中,温度要求达到55℃,与此同时,环境温度上升到50℃左右。老炼试验中途需要进行舵机和试验电阻的切换,因此,操作者长时间经受高温炙烤。

一组老炼试验的时间为2天,在生产过程中,他和同事在高温烘烤的环境下,连续完成了全部5组老炼试验,整个过程中,他们的工作服没有一天是干爽的。

在操作过程中,张元均注意到,电动舵机和电阻的切换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与工艺人员沟通得知,只有产品进行功能试验时才需要切换。因此,他联合工艺人员、设计人员,进行了老炼试验测试系统的方案设计与优化。

最终,该测试系统将舵系统的老炼试验效率提高10倍以上,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约75万元,并获得院“工艺攻关三等奖”



传承匠心育新人

作为技术带头人,张元均参与制作了机电伺服系统电子装联和焊线等相关领域培训课件10份,教学视频8份,每年各类培训时间共达到50余小时。

有一次培训时,别人他:“张师傅,制作这么多的培训素材,您不累吗?”他回答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今天做的教材和课件,在今后可以为公司培养更多年轻的、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能为公司、为航天出一份力,我就很欣慰,再苦再累都值得!”

带徒弟时,他时常手把手教他们去感受焊接过程的手感,通过反复操练形成肌肉记忆。他还专门制作一些缺陷电路板,进行焊接错误纠正训练,以加深徒弟们对错误焊接方式的认识,提高质量意识。

多年来,张元均先后培养徒弟15人,其中高级工8人,为公司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机电伺服系统电子装联团队,为智能伺服产品电子装联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丨周宇锋

编辑 | 刘   涛

责编 | 姜   妍

监制 | 杨   梅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航天烽火伺服
为您传递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企业动态、党委工作等热点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