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车,迎来“死亡倒计时”

财富   2024-12-25 18:02   江苏  

作者 | 荣智慧

编辑 | 向由


唯物的中国芯片产业深度观察



12月23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在东京共同宣布,本田与日产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


日本三大车企丰田、本田、日产,人称“御三家”。本田和日产合并,三家一下剩两家。


忽喇喇似大厦倾,日产出手就是“死亡倒计时”。刚被曝光现金流还能撑12个月,紧接着“接盘侠”本田就进了场。


如果顺利,此次合并将成为斯特兰蒂斯成立以来汽车行业最大的合并案例。新集团将由本田和讴歌、日产和英菲尼迪以及三菱组成,而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如何切割尚未可知。


电动汽车时代,风月无情人暗换。


曾经睥睨江湖的日系霸主也不得不待价而沽,这在日产历史上倒不是第一回。在一个早已天翻地覆的行业里,一心靠抱团取暖,凑起来的很可能是“失败者联盟”。



死亡倒计时

触发日产“死亡倒计时”的事件,是财报。


财报显示,今年4月到9月,日产净利润为19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亿元),同比下滑94%。第三季度,净利润转盈为亏,单季亏损93亿日元。截至三季度末,日产汽车业务的自由现金流为-1456亿日元。



11月底,日产全球裁员10%,削减产能20%,出售10%的三菱股份换取686亿日元现金。这点钱也是杯水车薪,其现金流只够撑12至14个月——一年内,日产汽车就会破产。


日产破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销量没有达到预期。


6个月里,日产只卖了160万辆车,根本无法完成全年365万辆的目标。不得已,日产宣布下调销量目标至340万辆,但今年能卖到340万辆也不容易,毕竟去年日产全球销量是344万辆。


在中国市场,日产被卷得丢盔卸甲。2024年前11个月,日产中国累计销量为74万辆,跌幅高达30%,还是靠疯狂降价才达成的。今年上半年,日系车在中国的销售份额跌到20%以下。


中国车主习惯叫日产音译“尼桑”。尼桑一直躺在“发动机加大沙发”的功劳簿上,从高端线英菲尼迪到紧凑型SUV逍客,一律吃VC-Turbo发动机的老本,一吃吃十几年;明星车型奇骏2021年换代,四缸变三缸不说,“掩耳盗铃”去沙漠测试性能,人送外号“三缸沙漠王”。


图源:NISSAN官网


在美国市场,日产战略失误,停售混动车型,全力推广纯电车型聆风。美国土地广袤,本身就不太适合纯电;今年政策开始扶持混动,一季度混动市场销量暴增43%,而纯电市场的增长仅有2.7%。


日产没有混动车可卖,市场拱手让给两田——丰田和本田今年合计拿下美国75%的混动市场,丰田一家就占60%。


在东南亚市场,日产汽车也连连败退。东南亚本是日系车的后花园,2019年至2024年的5年间,日系车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的份额接连下降,其中在泰国和新加坡的份额,从50%下降到35%。


尤其在泰国,比亚迪的攻势摧枯拉朽。2023年,比亚迪在泰国的销量超过日产和马自达之和。彭博有关“日系车东南亚败退”报告中,中国汽车销量与日系车销量呈现出夸张的“剪刀差”图形。



在中国、美国和东南亚三大海外市场急剧“失血”,日产一蹶不振。


其实销量不好,根子还是在产品上。


恨铁不成钢的中国车主早就坚信“你不死谁死”——花190亿元人民币研发三缸奇骏,砍掉和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齐名的蓝鸟,停产一代“东瀛战神”GT-R,这家企业已经“没得救了”。



输掉的竞赛

日产不是没有转型计划。


2020年5月,日产推出“日产下一代”战略,将通过优化产能、优化运营、重点发展核心车型和核心技术等办法,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听起来都是高管讲PPT时的套话。


“日产下一代”没推广之前,日产一年能卖500万辆车;等到为期4年的“日产下一代”实施起来,日产年销量就只剩300多万辆了。


管理层失和,也是日产的车越造越混乱的原因之一。CEO内田诚与两位印度裔高管COO阿什瓦尼·古普塔、高级顾问哈里·纳达长期不睦。像哈里·纳达不仅举报过现任CEO内田诚,还“逼宫”过上一代CEO戈恩。


内田诚/图源:NISSAN官网


上一代CEO卡洛斯·戈恩算是日产的大救星。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日产背上了2万亿日元的债务,四面楚歌。法国雷诺得到日本政府许可,进场“抄底”,用15%的股权换取日产36.8%的股权,奉命改造日产的正是日后躲在乐器箱里逃亡的卡洛斯·戈恩。


经过裁员、关厂、削减供应商、打破终身雇佣制等“辣招”,着力打磨核心车型,陆续推出天籁、逍客、奇骏,戈恩带领日产在2年内扭亏为盈,4年内还清巨额债务,走向长达15年的辉煌。


2016年,趁三菱燃效造假丑闻曝光,日产以22亿美元买入三菱34%股权,足以与大众、丰田规模相抗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正式诞生。


戈恩还想吸纳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从而打造出一个年销量超过1500万辆的巨无霸集团。这个巨无霸触动了各方的敏感神经,日产随即设局逮捕戈恩。2019年最后一天,戈恩藏身于乐器箱离开日本,逃往故乡黎巴嫩。这个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网飞和苹果分别拍过电影和剧集。


《通天大逃犯:汽车大亨戈恩奇案》剧照


雷诺与日产关系剧烈恶化,分道扬镳成了时间问题。已经掌握超40%股权的雷诺逐步卖出日产股份,到2023年只剩15%。雷诺抽身,成了压死日产的最后一棵稻草。


有意“接盘”的本田,日子也不算太好过。


虽然本田在美国和日本市场都卖得不错,但受到中国和东南亚市场销售下滑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暴跌61%,前10个月的全球产量下滑至去年同期的九成。其中,中国区产量只剩过去的六成,不得不关掉两家工厂。


日系车的“失势”,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得势”。


大批中国新能源汽车亮相悉尼国际电动汽车展/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


汽车行业的重心,从硬件变成软件——江淮汽车依靠华为“鸿蒙智行”,就敢卖价格上百万的轿车。在奔驰、宝马、奥迪统治天下的时代,谁敢这么想象?


同时,能源的重心,正从石油转向电力。即使今年全球新能源市场还是混动车型占主流,但中国的纯电车型很快杀入10至15万元区间,小鹏Mona03、埃安RT、吉利星愿和蔚来萤火虫的上市,都有望进一步扩大纯电的份额。另外,智驾系统也将下放至15万元以下车型。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极致性价比”的竞争中,日系车的优势几乎消失殆尽。



失败者联盟

汽车集团的合并,有几个先例。

 

法国斯特兰蒂斯整合了菲亚特、克莱斯勒、玛莎拉蒂、吉普、雪铁龙、DS等一大堆品牌,年销量600万辆,跻身全球前五,但大而不强,被戏称“失败者联盟”。韩国现代和起亚合并,年销量超700万辆,位居全球前三。


一旦本田与日产合并,加上三菱,年销量将超过800万辆,基本可以坐稳全球第二的位置。


当地时间2024年8月1日,日本东京,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左)和本田汽车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准备离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图源:视觉中国


这笔交易是否稳赚不赔、保障了本田和日产的未来?答案并不乐观。


首先,富士康对日产虎视眈眈,丰田也不是完全“事不关己”。即使本田胜出,二者的整合也不会像想象得那么“丝滑”。本田的市值是日产的4倍,涉及到领导话语权的问题时,日产的高管可能成为牺牲品。而且横跨三家公司运营,其中的差异极难弥合。


其次,单纯的规模效应,只能短期起效。今年在欧美两大主要市场均折戟沉沙的斯特兰蒂斯就证明,靠合并降低成本,只能带来短期的财报业绩转正,对长期的业务发展没什么大用处。


第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最大优势不是规模,而是速度。新车型的开发三年内就能完成,基本是国外同行所需时间的一半。软件更新就更快,“一眨眼”的事儿。目前,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传统汽车制造商,没有一家能跟得上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速度。


11月16日在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拍摄的整装待发的汽车(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而且,日本车企太自信了,不免自信得过了头。14年前,日产就发布了第一款电动车聆风——一直到2015年都是世界最畅销的纯电动汽车。


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丰田,一年只能卖几万台电动汽车,而特斯拉一年卖100多万台。在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榜单上,日本汽车没有一台进入前20名。


日本在混合动力技术上优势明显,而且混动技术结合了内燃机与电动机的性能,比纯电动汽车技术复杂。日本汽车制造商都认为自己做电车等于“降维打击”——我们只是不想做,只要一做,绝对主导全球。


丰田首款纯电车型bZ4x就是个“打脸”的典型例子:掉轮子,2022年一度暂停销售。就算bZ4x没有什么性能缺陷,但也是个过时的产品。就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拼命推出“智能驾驶”系统时,丰田亚洲龙还在鼓吹“真皮方向盘”等“五大撒手锏”。


日本车一直都不差,只是时代变了。


如今两个笨重的日本巨人坐在一起,使出浑身解数,还能造出新时代的汽车吗?关键是,他们最好的岁月已经过去了。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



值班主编 | 吴擎

排版 | 八斤



2025年「来」日历

点击图片,把「来」带回家(广告)





点击图片 即刻报名(广告)


更多资讯


南风窗原创短视频·

 当代观察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Wang838645293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江南智造总局
以智慧与勇气,重构产业和城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