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获奖是怎么“评”出来的?该彻底清理青少年科创大赛乱象了!
我们在关注进展、追问真相的同时,也应对以下问题进行反思:其一,家长“爱子之心”如何避免变成“坑娃之祸”?其二,有关部门机构该如何积极作为,完善教育和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维护科研规范与教育公平?其三,如何激发和保护孩子科创积极性,善待每一位孩子热爱科学之心?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字强、岳冉冉、庞明广
近日,昆明市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凭借《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科研项目,在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一事引发舆论热议。公众质疑,究竟孩子是“神童”?还是父母的“神通”,存在“父母搞研究,儿子拿成果”的造假嫌疑?
▲云南昆明小学生陈某某“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研究获奖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截图)
对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布声明称,经初步核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该研究所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相关调查结果。
15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通报称,决定撤销该项目所获的“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通报称,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
我们在关注进展、追问真相的同时,也应对以下问题进行反思:其一,家长“爱子之心”如何避免变成“坑娃之祸”?其二,有关部门机构该如何积极作为,完善教育和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维护科研规范与教育公平?其三,如何激发和保护孩子科创积极性,善待每一位孩子热爱科学之心?
一个起码需要硕士研究生以上水平才能独立操作的科研项目,竟然由一名六年级学生独自完成,这多少有点超出公众的常规认知。如果调查结果真的指向人们猜测的“科研造假”“学术腐败”,“望子成龙”心切却不遵守诚信原则、违反学术规范的父母,自然应当受到严肃处理。他们“实力坑娃”之举,树了“坏典型”,不但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也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更应该追问的是,面对明显超出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负责科技创新大赛评奖的机构和评委,是否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评奖导向是否存在偏差?评审把关是否存在不严、甚至暗箱操作的漏洞?
此事引起舆论强烈关注,折射了民众对科研造假行为的痛恨和对科创比赛规则公平以及教育公平的期待。
诚信守则本该是科研从业者基本底线,如果父母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用来助推孩子“竞跑”,显然有违教育公平,损害公共权益。公众更希望以此事为契机追问真相,推动实现学生升学与各类不合理加分项目的有序脱钩,清理青少年科创大赛中可能存在的乱象,让比赛更公平、更纯粹,真正回归到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正确道路上。
当然,现实中确有很多少年通过参加科创比赛收获启发,进而踏上科研道路,我们不能因为个别“造假”案例彻底否定青少年科创大赛的积极意义,应该给更多热爱科学、乐于创新的孩子创造更为公平合理的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截图
相关新闻
“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所获一等奖被撤销,已成立调查组核查
“神童”获奖是怎么“评”出来的
来源:新华社昆明7月15日电
记者:庞明广、字强、岳冉冉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级小学生以“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引发社会关注。
15日晚间,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事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销该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15日在官网表示,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如发现违反大赛规则问题,将依规严肃处理。
小学生研究基因获奖,家长研究方向与参赛项目几乎完全一致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显示,此次引起关注的这名小学生就读于昆明市某小学六年级,参赛项目简介称:利用了高原适应与肿瘤细胞适应的相似性,项目前期利用遗传学比较分析了高原家养哺乳动物和对应平原物种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发现了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C10orf67基因敲除小鼠……
云南一名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这名小学生的参赛项目至少要硕士研究生以上水平才能独立操作,“很明显,六年级学生是无法独自完成的。”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7月13日发表声明称,获奖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记者查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官网发现,这位家长的研究方向与参赛项目几乎完全一致。
“神童”获奖并非个例,这些奖是如何评出来的?
记者查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历年获奖名单发现,类似的“高大上”中小学生研究项目不在少数。
比如,有两名小学生凭借《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项目获得小学组三等奖。该项目简介中称,用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脏肿瘤疾病模型中的体内药效。资料显示,两名参赛学生当时分别就读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
“小鼠成果没有几年不可能完成。”昆明市某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
“比赛已经变味儿了。”在中科院昆明某下属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员黄某告诉记者,之前有朋友请他帮助孩子参加这项大赛,他帮孩子设计了一个符合其知识能力水平的项目,没想到班主任看过后却连说“太low了”。
“班主任把之前的获奖项目给我看了一下,我大吃一惊,很多项目至少都是硕士、博士才能完成的。”黄某说。
云南省建水县一名连续多年带领学生参赛的崔老师告诉记者,每年获奖名单出炉后,他都会感叹一些获奖作品的水平之高。“比如有小学生研究十分复杂的导航系统,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大力介入,我相信是无法完成的。”
记者查阅大赛评审规则发现,奖项的评审由大赛组委会组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审规则强调必须由参赛者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并明确要求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参赛者本人构思、完成。
为了防止造假,大赛不仅要求参赛学生做项目时要拍照留痕、留存资料,还在各级比赛中设置了答辩环节。“答辩是在一个封闭场地内进行的,除了专家和参赛学生,其他人不准进入。”崔某说。
记者调查发现,云南省科协邀请的评审专家大多是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深教授、研究员。云南省一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从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资历来看,要甄别出参赛者是否作假、是独立研究还是借他人力量,应该非常简单。
对于评审专家为何没能发现一些参赛作品明显超出了中小学生知识能力范围,赛事组织方没有正面回答,仅称“我们也提倡高校院所对青少年进行支持,大手拉小手,会对青少年有所启发”。
家长为何热衷让孩子参赛?
为什么许多家长热衷于帮助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甚至不惜动用各种资源拿奖?
记者调查发现,在教育部取消各类竞赛的高考加分之前,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部分科技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可以在高考中获得加分。与竞争激烈的学科竞赛相比,科技创新类大赛难度相对较低。
昆明市某中学王老师告诉记者,教育部已全面取消了各类竞赛高考加分,今年高校自主招生也取消了。“即便不能直接加分或参加自主招生,把获奖经历写进档案里也更好看。另外,当前很多学生出国留学,国外学校尤其重视素质教育,这些奖项在申请时可以成为履历上漂亮的一笔。”
“孩子若有奇思妙想要大力鼓励,创造条件保持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兰文华说,“但若是为升学加分或铺就便捷通道,甚至不惜利用规则漏洞挑战社会诚信底线,就要认真反思教育评价机制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办方必须反思评奖标准和办法。比赛应重视对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过程的考察,引导学生重视参与过程与体验,而不能只是看学生提交的“成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应健全回避制度,提高评委会专业评审、甄别能力。另外,对参赛项目是否为参与研究、独立研究以及规范署名等问题有更细化的规定。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在15日的声明中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赛评审规则与程序,强化监管机制,更好引导和规范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精神,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经研究,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办赛宗旨、参赛对象、组织方式、赛制规则等进行全面改革。现将制定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科协办公厅
2025年1月9日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创新大赛是一项面向国内15至24岁青少年举办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发现和培养活动,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托举科技英才的高水平科普平台。
第四条 创新大赛每学年举办一届,按照年龄段分为青年组(18至24岁)和少年组(15至17岁),主要赛事内容包括:关联赛事遴选、参赛选手推荐、举办创新大赛现场活动。
第五条 本实施办法仅用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组织实施,不适用地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入选关联赛事,相关赛事主办单位应履行其办赛主体责任。
第九条 创新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科技、教育、管理等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负责创新大赛关联赛事遴选评估、赛事组织工作督导、竞赛考察题目审核等。
第十条 创新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科技、教育领域专家组成,负责在创新大赛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原则下制定评审办法,独立完成评审工作,并向创新大赛组委会报告评审结果。
第十一条 创新大赛设立评审监督委员会,由专家和主办单位代表组成,负责制定评审纪律,对评审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对评审结果具有最终裁定权。
第十二条 创新大赛设立科学道德和伦理审查委员会,由科研机构学科专家、教育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组成,负责对推荐选手在参赛过程中是否遵守科学研究道德、科技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等进行审查。
第十四条 创新大赛组委会面向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全国学会”)开展18至24岁青年科技竞赛申报和遴选,面向各省级科协开展15至17岁少年科技竞赛申报和遴选。
原则上每个单位限申报一项竞赛活动,入选赛事作为创新大赛的关联赛事开展选手推荐及相关组织工作。关联赛事名单实行动态调整,每两年评选一次。
第十五条 赛事遴选程序。
第十六条 赛事遴选标准。
一)青年组
1.申报主体:原则上须为全国学会主办的赛事。如全国学会下设分支机构举办的赛事已形成较高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可破格申报。
2.赛事对象:添加微信了解。
二)少年组
申报赛事面向少年人群开展,详情添加微信了解。
第十七条 创新大赛建立关联赛事名单动态调整机制。如因赛事组织原因引发不良社会影响,创新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该赛事入选资格,该赛事两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第四章 选手推荐
第十八条 入选关联赛事每年可按照创新大赛组委会分配名额在其当年举办赛事的优胜者中择优推荐选手参加创新大赛,推荐名单应进行不少于一周的公示。
第十九条 推荐标准。
第五章 审查
第二十条 获得推荐资格的参赛选手,在组委会规定时间内完成在线申报,申报时须提交申报书和诚信承诺书。
1.申报书:按要求完整填写当届创新大赛申报书。
2.诚信承诺书:推荐选手、指导教师须填写诚信承诺书,本人签字并加盖推荐单位公章。
第二十一条 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在申报结束后对参赛选手的推荐资格和申报材料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查。
第二十二条 创新大赛现场活动期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
由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创新大赛”)计划于2025年暑期举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办赛宗旨
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面向适龄青少年群体,培养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团队合作和批判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塑造青少年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思想品格,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以赛促训、以赛代练、以赛会友,发现和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打造有组织成体系开展青少年科研训练、托举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平台。
二、大赛主题
勇担时代使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内蒙古科协。
四、参赛对象
创新大赛面向15至24岁青少年群体举办,按照年龄段分为18至24岁青年组和15至17岁少年组。
五、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2025年2月前为关联赛事遴选阶段。创新大赛每两年面向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和省级科协主办的青少年科技竞赛开展征集工作,遴选创新大赛关联赛事,并向社会公布,具体遴选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第二阶段:2025年6月前为参赛选手推荐阶段。申报日期为2025年6月1日至30日。请各入选关联赛事主办单位按照指定名额和规定时间,从赛事优胜者中择优推荐青少年选手参加创新大赛,按时组织完成申报工作。
第三阶段:2025年8月中旬为现场活动组织阶段。计划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组织现场竞赛和展示交流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另行通知。
第四阶段:2025年9月至年底为总结阶段。公示获奖名单、印发获奖通知、颁发证书和总结研讨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参与创新大赛的相关组织工作,分别委托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负责。
六、工作要求
1.各地要贯彻落实创新大赛改革有关精神,做好改革宣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有序推进创新大赛改革工作。
2.各关联赛事与创新大赛相对独立运行,赛制规则由赛事主办单位自行制定并报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各自履行办赛主体责任。
3.各地、各学会要加强关联赛事组织管理,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做好推荐选手审核把关和创新大赛现场活动期间代表团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创新大赛安全、有序、顺利进行。
中国科协办公厅
2025年1月9日
重试
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