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泽勒克诞辰百年纪念
Reinhart Koselleck at One Hundred
乔纳森·卡特林(Jonathon Catlin)| 撰
沈冠瑜 | (试)译
2023年4月23日,德国概念史的先驱之一,莱因哈德·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 1923–2006)将迎来其百年冥诞。科泽勒克生于东德的格尔利茨(Görlitz),他是同代德国历史学家的执牛耳者,并为比勒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ielefeld)的历史研究奠定了根基。他在此地度过了职业生涯的大半光阴,同时也培养出整整一代概念史家,他们将科泽勒克的学术遗产传承至世界各地的大学之中。
1972至1997年间,科泽勒克与康策(Werner Conze)和勃伦纳(Otto Brunner)联手编纂了八卷本《历史基本概念:德国政治-社会语言的历史辞典》(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 Historisches Lexikon zur politisch-sozialen Sprache in Deutschland)。然而,有趣的是,尽管科泽勒克以该项目的核心理论推手著称,但在工作启动之际,他便对其中一些前提提出了质疑。此时恰逢语言学转向与解构主义对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的批判达到顶峰,人们愈发明了:传统概念史(Begriffsgeschichte)过于“自上而下”地关注精英政治表达,这实质上遮蔽了社会实在的其它方面。因此,科泽勒克很快便措意于以往被忽视的历史意义储备(stockpiles of historical meaning),其中包括视觉与物质文化、“政治图像学”,以及与身体和感官相关的“政治感性”,特别是纪念物、纪念碑等,最后还有“对死亡的政治崇拜”(political cult of the dead)等。
在导师施密特(Carl Schmitt)影响下,(Jan Eike Dunkhase编辑了他们之间的通信,并于2019年在苏赫坎普出版社[Suhrkamp]出版)科泽勒克的早期作品,亦即其博士论文《批判与危机》(Critique and Crisis, 1959),研究了法国大革命前哲人与雅各宾主义者的“高层”(high,译按:此处似与前文“自上而下”相呼应,后文同)政治话语。他发现,他们将历史道德化,并做出乌托邦和意识形态式的预言。如此种种,均成为科泽勒克自己时代中暴力极权意识形态,即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根源。1960年,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于Merkur杂志发表评论,尖锐批判科泽勒克与声名狼藉的纳粹法理学家施密特的肖似。他认为科泽勒克同样将绝对国家权力置于批判的社会理性之上。哈贝马斯这篇书评也预演了其1962年《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的论点。书中,哈贝马斯认为科泽勒克批判的所谓将政治不恰当道德化的“私人观点”,在“经由公共领域转化为公众观点时,已然发生了实质转变”。然而,科泽勒克仍在某种程度上持续迎合施密特的观点,在1961年一封致后者的书信中,他宣称“1933年的革命觉醒”(译按:指纳粹)已“满盘皆输”。须留意的是,《历史基本概念》的两位合编者均曾为坚定的纳粹分子,而在恩斯特·诺尔特(Ernst Nolte)的“法西斯主义”条目等之中,有时可以看到他们对自己过去政治态度的轻微致歉之意。
编辑:沈冠瑜
审核:辛旭老师,沈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