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 “隐秘历史”:《小孩共和国》读·编·Public

文摘   2023-12-21 19:57   四川  




1954年,联合国将每年11月20日定为“世界儿童日”,为儿童福祉绘写了美好愿景。全球时代的童年充满光明与希望。儿童的物质、社会和政治生活条件成为休戚与共的核心议题。


然而,现代儿童史研究提示我们:儿童与童年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其因阶级、性别、种族、年龄和境遇的不同而各异。譬如2023年的中东,儿童的福祉、情感与身心健康持续遭受战争及其创伤的侵扰。这不禁引我们发问:战火下的儿童是全然孱弱的吗?政治与儿童的复杂关系是怎样的?国际理解、人道主义和社会教育又如何与儿童的境遇纠缠?这便自然将我们的视线引向更宏阔的历史时空。


为探寻答案,我们特别策划了此次活动。我们将共读、探讨《小孩共和国》一书,置身战后历史与文化语境,观察一个个由儿童自治的小小“共和国”(republic),重构其设想、实践与兴落进程,进而窥见欧洲各国的战后秩序蓝图。


此外,本书责任编辑,广东人民出版社学术文化出版中心陈畅涌老师也特别来到现场,与我们结成一个读·编·Public,在探索这场教育史上国际实验的同时,置身一场当下的教育实验中。我们将突破传统读书会的既定空间与固有流程,在去中心、即时、流动的口头陈述与讨论中,“共管自治”“开放进步”。历史与当下相互镜映,“小孩共和国”必将点亮更长远的未来。


我们相信,在历史进程中挖掘成人的决策和儿童的能动性时,我们能够体悟和把握“儿童”本身具足的变革性与创造性。理解儿童的历史正是在理解我们遭遇的现实,观察历史中的儿童也正是在观察现实中的我们。





时  间

2023年12月23日(周六)20: 00

地  点

成都 · 葭南茶室


学 术 主 持

辛旭(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特 邀 嘉 宾

陈畅涌(广东人民出版社学术文化出版中心)

学 术 报 告

张豪浩、张晨雅、孔诗依


报 名 渠 道

* 为促进学术交流,特为在校同学开放10个名额 *

 * 报名时请附姓名、微信号、专业或学院 *







作者: [法] 萨米埃尔·布雄 / [法] 马蒂亚斯·加尔代 / [法] 马蒂娜·吕沙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万有引力
副标题: 二战遗孤的社会实验
原作名L’Internationale des républiques d’enfants (1939-1955)
译者: 马雅 / 陈秋含
出版年: 2023-9
页数: 496
ISBN: 9787218166100


国际教育史上声势浩大又草草落幕的大胆实验。

二战中数以百万计的孤儿被组织起来,形成自治“小国家”……

那些在小小身躯和头脑里结出来的果实,成为后世丰富的遗产。


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一场重要会议,汇集了当时欧美诸国的教育界、慈善界精英,号召其进行一场社会实验,将二战中数以百万计的孤儿组织起来,让这些孩子形成自己的自治“共和国”,肩负“市长”“警察”等社会职责……在这一个个小小“政体”背后,教育家们试图在孩子们身上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看这些小小的身躯和头脑里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这次实验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遗憾落幕,但它给后世的教育改革、慈善事业管理、儿童心理学和人道组织行动方式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在千疮百孔的战后欧洲,面对流离失所的儿童们,人道主义者合力展开的教育自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无论是孤儿还是被残酷地与父母分离的孩子,都被安置在儿童营地或村庄。这种人道主义援助与教育乌托邦相辅相成——教师、牧师、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在紧急情况下,受新教育和“自治”思想的启发,建立了儿童团体“小孩共和国”。从意大利到匈牙利,在法国和德国,孩子们变身年轻的工人,他们选举“政府”“法院”等“权力机关”,力图为重建被摧毁的欧洲作出贡献。


★战争受难儿童的避风港,新教育理念的试验田,国际教育史上声势浩大的大胆尝试。

在二战期间,尤其是在战争走向结束的那段时间,欧洲各国出现了大量“儿童村”,接收战争受难儿童,建立“儿童村”的成年人用新教育方式帮助孩子们重建身心——孩子们组建并管理自己的“政府”,还有自己的“法院”、“警察部队”、合作社、报纸,甚至他们本“国”专有的“货币”。这样大胆的尝试,也是迄今国际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教育实验。


★ 一段以儿童为主角的隐秘历史,重新定义教育与社会、困厄与重建、个体与国家的关系。

由于当事人的故去、档案的尘封、时代的更迭,“小孩共和国”的这段历史长期未能受到世人的关注,本书围绕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特罗根“儿童村”领导人会议,重回这些“小孩共和国”的组织者、建设者曾经置身的历史现场,追踪他们的教育实验经历,揭示不同时期“小孩共和国”的亲历者不为人知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充分体现了身处历史激流中的人与人、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包容与妥协。


这本书反映了实地志愿者和资助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他们都是人道主义者,但不一定秉持相同的策略和方向。书中的孩子们经历了战争的痛苦,比那些相对没有经历过同样程度的困难和危险的孩子成熟得更快。这个基于绝对真理和诚实的体系,首先是为了唤起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

——前法国红十字会培训学院培训主管、评论家伊夫·福库普(Yves Faucoup)


我们该如何处理战争受害儿童,以及所有那些发现自己被残酷地剥夺了住所、父母和家庭的人的问题?数以百万计的孤儿或被遗弃的儿童在街头流浪或流离失所,成为摧毁他们世界的冲突的受害者。从慈善、人道主义到教育事业,各种经验开始不断涌现,以帮助这些儿童,而这本书的作者们追溯的正是这段被遗忘的历史。三位作者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全书12章中的每一章都配有丰富的照片和档案文件,都聚焦于一个独特的事件,最终拼成了一幅精确而富有启发性的整体图景,就像这些看似独立的努力彼此连接,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网络。

——法国《解放报》(Libération


借助独家档案和大量图像资料,本书展示了一个充满人道主义、新教育精神和乌托邦情怀的教育和政治世界。

——法国《世界报》(Le Monde



策划 / 辛旭老师、王掌柜

文案 / 王宇翰、孔诗依、张晨雅、张豪浩

海报 / 王掌柜

推送 / 张晨雅、张豪浩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 | 沈冠瑜

审核 | 辛旭老师、沈冠瑜

天健文史社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健文史社,推送本社相关活动、学院讲座信息及史学平议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