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医少药与配置失当: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卫生工作
陈默
摘 要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卫生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卫生状况的主要特征是病多于伤,疾病和时疫成为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最大威胁,军人们的身体长期饱受疥疮、痢疾、疟疾等疫病的折磨。战时军队卫生工作受到军医数量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低下以及药品器械捉襟见肘、补充无力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战时军队医疗系统同样影响了军队卫生工作的实效。由野战、兵站、后方三大区域军医组织构成的军队医疗系统,虽因组建迅速、架构完整而为人称道,但存在着配置失当的问题。其机构设置上暗藏着后送单位缺位、伤病员滞留野战区的短板,而实际运行之中又暴露出不同区域军医机构协同不良、兵站医院被过度使用的弊病。战时国民党军队内部疫病流行,是医药资源匮乏和医疗系统配置失当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既是战时国民党军队卫生状况的实态,又反映了军队内部对卫生工作的轻视和相关知识的欠缺。
关键词 疫病 医药 全面抗战 军队卫生工作 军队医疗系统
一、疾病、时疫与官兵健康
二、军医的数量、素质与药品、医疗器械的供应
三、军队医疗系统的机构设置和实际运行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长时段的全面战争。在此次战争中,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迅速建立起一个由三大区域军医机构、上千个军医单位组成的军队医疗系统,担负着救治从火线到后方数百万官兵的重任。从制度架构上来说,这套医疗体系相对完整、层级分明且符合理论,可在事实上,其在机构设置和实际运行上存在着配置失当的缺陷,军队内部对它批评的声浪此起彼伏。
结语
[陈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本文原载《医疗社会史研究》。参见陈默:《缺医少药与配置失当: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卫生工作》,《医疗社会史研究》(CSSCI集刊)第1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为简洁起见,在此省略了原文的注释。
编辑:沈冠瑜 帅佳鑫 王崇瀚 余博豪
审核:辛旭老师 沈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