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目的
本次培训的核心目标是让参训人员通过系统学习,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深入了解电气设备与作业:掌握企业常用的电气设备、电气装置及其安全运行要求,熟悉电气作业的基本流程和安全规范,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操作和管理电气设备,避免因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熟知电气安全技术标准:深入学习企业常用的电气安全技术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等方面的标准要求,确保电气设备的各个环节都符合安全规范,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掌握用电违章行为纠正与安全检查:识别企业常见的用电违章行为,如私拉乱接、超负荷用电、违规使用电气设备等,并学会如何纠正这些违章行为。同时,掌握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方法,能够定期开展电气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了解电气事故的产生及防范对策:深入剖析电气事故的产生原因,如设备老化、维护不当、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并掌握相应的防范对策,如加强设备维护、规范操作流程、完善应急预案等,以降低电气事故的发生概率。 掌握电气事故急救方法:在电气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如触电急救、电气火灾扑救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电气事故危害
电气事故的危害性极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对人身造成的伤害,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如心脏骤停、呼吸困难等;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伤害,如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等。触电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甚至死亡。 电气装置事故:电气装置事故是由于电能或控制信息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主要危害在于电气装置故障在一定条件下会引发或转化为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如断路、短路、异常接地、漏电等。 雷电危害:雷电具有电流幅值大、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等特点,其破坏作用包括火灾和爆炸、触电、设备和设施毁坏、大规模停电等,严重时可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静电危害: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瞬间冲击性电击,虽然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其高电压特性可能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或因静电电击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还可能对生产产生妨碍,影响产品质量。 电离辐射危害:电离辐射对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生殖系统等有不良影响,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环境中,可能诱发癌症等严重疾病,对人员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电气事故分类
电气事故根据其特点和发生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触电事故:包括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直接接触电击是人体直接触及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是人体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 电气装置事故:涉及电气设备或线路的故障,如断路、短路、异常接地、漏电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引发其他安全事故。 雷击事故:由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设备或人员,或通过感应等方式引发的事故。 静电事故:由于静电积累和放电引发的事故,如静电引发的火灾、爆炸等。 电离辐射事故:由电离辐射源失控或意外照射导致的事故,可能对人员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是电气事故中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一种,其具体细节如下:
定义及分类:触电事故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事故。根据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方式,可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内部器官,如心脏、肺部等,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电伤是电流通过人体表面,产生热效应、化学效应等,造成皮肤烧伤、肌肉损伤等。 电流通过人体的危害: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引起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异常、昏迷、心率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影响触电伤害因素:触电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交流电比直流电危险程度略为大一些;电流通过的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左手到右脚),其次是从手到手,危险最小的是从脚到脚。 事故特征:触电事故具有季节性明显、单相触电事故多、联结部位为频发点、低压多于高压、中青年触电多、农村多于城市等特点。 原因及对策:触电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老化、维护不当、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防范对策包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采取技术措施(如绝缘、屏蔽、安全距离、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加强教育培训、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查等。 表现:低压触电引起的烧伤伤口较小,形状与触电接触面相关;高压触电面积较大,可深及肌肉、血管、神经、骨骼或内脏,呈口小底大的锥形,肌肉组织常呈夹心性坏死,可造成血管壁的变性坏死或血管栓塞,引起继发性出血或组织的继发性坏死,截肢率高达30%。
电气装置事故
电气装置事故是指电气设备或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设备损坏或引发其他安全事故。其具体内容包括:
事故原因及危害:电气装置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老化、维护不当、设计缺陷、操作失误等。危害包括设备损坏、生产中断、人员伤亡等。例如,断路、短路、异常接地、漏电等故障都属于电气装置故障,可能导致电气设备损坏或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变配电站安全:变配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变配电站位置应符合供电、建筑、安全的基本原则,避开易燃易爆环境,设在企业的上风侧,不得设在容易沉积粉尘和纤维的环境,也不宜高以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变配电站的选项址和建筑应考虑灭火、防蚀、防污、防水、防雨、防雪、防振的要求。地势低洼处不宜建变配电站。有足够的消防通道。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电力电容器室、蓄电池室应为耐火建筑。蓄电池室应隔离。长度超过7米的高压配电室和长度超过10米的低压配电室至少应有两个门。室内油量600kg以上的充油设备必须有事故蓄油设施,储油坑应能容纳100%的油。通道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米时,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计划5米时,应增加出口。 电气线路安全:电气线路是电力传输的重要途径,其安全性同样重要。架空线路主要由导线、杆塔、横担、绝缘子、基础及拉线组成。木电杆梢径不应小于150mm,不得有腐朽、严重弯曲、劈裂等迹象,顶部应做成斜坡形,根部应做防腐处理。水泥电杆钢筋不得外露,杆身弯曲不超过杆长的0.2‰。电缆线路主要由电力电源、终端接头、中间接头及支撑性组成。电缆线路有电缆沟或电缆阴道敷设、直接埋入地下敷设、桥架敷设、支架敷设、钢索吊挂敷设等敷设方式。三相四线系统应采用四芯电力电源,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 配电箱安全:配电柜(箱)应用不可燃材料制作。触电危险性小的生产场所和办公室,可安装开开启式的配电板。有导电性粉尘或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危险性作业场所,必须安装密闭式或防爆型的电气设施。保护线连接可靠。触电危险性大或作业环境较差的加工车间、铸造、锻造、热处理锅炉房、木工房等场所,应安装封闭式箱柜。配电盘要求:漏电断路器安全有效,各种闸刀防护盖齐全无破损。具有防潮、防雨、防尘、防止小动物进入等措施。配电柜(箱)各电气元件、仪表、开关和线路应排列整齐、安装牢固、操作方便,柜(箱)内应元积尘、积水和杂物。柜(箱)以外不得有裸带电体外露,装设在柜(箱)外表面或配电板上的电气元件,必须有可靠的屏护。落地安装的柜(箱)底面应高出地面50-100mm,操作手柄中心高度一般为1.2-1.5m,柜(箱)前方0.8-1.2m的范围内无障碍物。
用电设备
用电设备是企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和人员安全。用电设备的分类及安全措施如下:
设备分类及特点: 0类设备:仅靠基本绝缘作为防触电保护的设备,当设备有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时,该部分不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相连接,一旦基本绝缘失效,则安全性完全取决于使用环境。 Ⅰ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包括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即将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线相连接,如三孔的电源插座。 Ⅱ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具备像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这样的附加安全措施。这种设备不采用保护接地的措施,也不依赖于安装条件。 Ⅲ类设备:这种设备依靠特低安全电压供电,以防止触电。 安全措施:不同类别的用电设备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0类设备使用环境要与地绝缘;Ⅰ类设备接地线与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线连接;Ⅱ类设备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不需要保护接地;Ⅲ类设备设计成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
雷击危害及预防
雷击是一种自然灾害现象,其危害性极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雷电特点及破坏作用:雷电具有电流幅值大(可达数十kA至数百kA)、电流陡度大(可达50kA/μs)、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可达数百kA至数千kV)的特点。其破坏作用包括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均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如火灾和爆炸、触电、设备和设施毁坏、大规模停电等。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雷击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避雷针:安装避雷针可以有效引导雷电电流流向地面,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击。 避雷器:在电气设备和线路上安装避雷器,可以限制雷电过电压,保护设备绝缘。 接地系统: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确保雷电电流能够顺利流向地面,减少设备和人员受到的雷电危害。 等电位联结:将建筑物内的金属构件、电气设备外壳等进行等电位联结,可以有效防止雷电反击和电位差引起的危害。
静电危害及防护
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的积累而产生的现象,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静电放电及危害:两个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场感应引起两物体间的静电电荷的转移。静电电场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击穿其间介质而进行放电的现象就是静电放电。静电放电的特点是静电产生的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其电压很高(达数万伏),产生瞬间冲击性电击。静电放电的危害包括爆炸和火灾事故的点火源、发生静电电击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如影响产品质量)等。 防护措施: 环境控制:控制环境的湿度,保持一定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材料选择:选择导电性好的材料,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积累。 工艺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快速摩擦、喷射等容易产生静电的操作。 接地:将设备和人员进行接地,可以将静电及时导走,减少静电的危害。 增湿:在干燥的环境中,可以通过增湿来减少静电的产生。 抗静电添加剂:在某些材料中加入抗静电添加剂,可以降低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或表面电阻率,减少静电的积累。 静电消除器:使用静电消除器可以中和物体表面的静电电荷,减少静电的危害。
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
电磁辐射是由电磁波产生的辐射现象,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危害:电磁辐射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性功能降低,男子精子质量降低,使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防护措施: 电磁屏蔽:利用导电性能和导磁性能良好的金属板或金属网,通过反射效应和吸收效应,阻隔电磁波的传播。 接地:屏蔽体应该通过导体接地,将感应电流引入地下,防止屏蔽体本身成为二次辐射源。 距离防护:加大辐射源到被照射物体之间的距离,可较大幅度地衰减电磁辐射强度。 自动化作业:尽量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减少作业人员直接进入强电磁场辐射区域的次数和工作时间。 个体防护:在高频辐射环境作业人员要进行防护,常用的防护用品有防护眼镜、防护服、防护头盔等,一般用金属丝布、金属膜布和金属网等制作。
电气安全技术标准
电气安全技术标准是确保电气设备和作业安全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应使危险的带电体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采取绝缘、屏护和间距、安全特低电压等措施,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保护接地/接零、加强绝缘、电气隔离、不导电环境、等电位联结和漏电保护都是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技术措施。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技术。 通用防电击技术:包括电气隔离、漏电保护、等电位联结等技术措施。 电气防火防爆:采取措施防止电气设备和线路因过热、电火花等原因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企业用电安全管理
企业用电安全管理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移动/手持电动工具:手持电动工具应优先选用Ⅱ类设备,若使用Ⅰ类工具,须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的漏电保护电器,人员须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必要时铺设绝缘垫。在潮湿场所、狭窄场所和特殊环境下使用电动工具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电气安全工具:包括基本安全绝缘用具(如验电器、绝缘棒、绝缘隔板、绝缘罩、携带型短路接地线、个人保护接地线、核相器等)、辅助绝缘安全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等)、防护性安全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梯子、安全绳、脚扣、防静电服、防电弧服、导电鞋、安全自锁器、速差自控器、防护眼镜、过滤式防毒面具、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SF6气体检漏仪、氧量测试仪、耐酸手套、耐酸服及耐酸靴等)以及警示标志(如安全围栏、安全标示牌、安全色等)。 电气作业安全:电工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进行电气作业时应按规定使用个体防护用品,遵守停电作业程序,必须先验电后检修。带电作业应按相关安全要求作业。无论带电还是停电作业都必须在工作现场或配电柜上悬挂电气作业提示等安全警示牌,防止他人误干涉或误合闸。 企业用电管理:包括安全教育、安全标志、相关方用电管理、临时用电管理等。安全教育要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如新入厂员工、使用电气设备的一般生产工人、独立工作的电气工作人员等。安全标志要清晰、醒目,起到警示和提示作用。相关方用电管理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相关方遵守企业的用电安全规定。临时用电要办理“临时用电许可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电气隐患排查:要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排查内容包括作业性违章、装置性违章、管理性违章、指挥性违章等。整改措施要实行“三定”(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人)和“四不推”(班组能解决的,不推到工段;工段能解决的,不推到部门;部门能解决的,不推到公司;公司能解决的,不推到上级)。
电气事故及急救
电气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严重性,掌握电气事故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
事故案例:通过分析典型的电气事故案例,可以总结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电气事故。例如,电焊机触电事故、龙源食品有限公司厂房火灾事故等,都暴露出电气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设备不合格、维修不善、违章操作等。 触电急救:触电急救的原则是先“救”后“送”,即对伤员先进行现场急救,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然后通过各种通讯工具向医疗机构求救,或直接送医院进行抢救。现场急救措施包括脱离电源、心肺复苏法(体外心脏按压法 + 人工呼吸法)等。急救药箱应配置相应的药品和器材,如0.9%的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2%醋酸或3%硼酸、中号胶布、剪刀、急救呼吸气囊、手电筒、医用酒精等。 电气危险源辨识:要加强对电气危险源的辨识,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例如,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是否存在老化、破损、裸露等问题;检查电气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检查电气作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等。
需要ppt,赞赏一下,
加v15564433227,
单独发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