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黄富:健全因地制宜精准有力的信贷服务体系

文摘   2024-09-10 19:39   甘肃  



作者|黄富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来源|《金融时报》2024年9月10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要求,为持续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信贷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金融服务,是金融部门践行“八个坚持”的集中体现。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及中国人民银行决策部署,坚持立足甘肃实际,因地制宜加强基层改革探索,精准完善信贷服务体系,谱写金融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甘肃篇章。


加强党的领导

为高质量信贷服务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从政治高度深化认识,健全因地制宜、精准有力的信贷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八个坚持”的需要,是应对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矛盾问题的需要,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以“三抓三促”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实施“党建+”领航行动,以党建引领推进信贷服务提升,不断提升履职效能,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效,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以高质量党建促进信贷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挥货币政策总量结构双重功能

提供量适价优的信贷服务


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总量合理、结构优化、价格实惠的信贷服务,是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的根本要求。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精准有效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是保持信贷均衡合理增长。聚焦高质量项目、“四强行动”等重点领域,制定实施一揽子金融服务措施,加强政策传导和窗口指导,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1至7月,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新增1269亿元,保持了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二是以低成本央行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落实好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执行好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等措施,发挥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银行将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7月末,全省再贷款再贴现余额486.8亿元,同比增加55.5亿元;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超600亿元,居全国第四位。三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指导金融机构合理定价,整治资金空转和手工补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1至7月,甘肃新发放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87%、4.47%,同比分别下降52个、54个基点。
接下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量适价优的信贷服务。最大限度落实货币政策工具,管好用好央行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均衡适度投放,稳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用足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政策传导和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深挖信贷需求,盘活存量低效金融资源,促进信贷资源聚焦重点,持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督促银行进一步优化利率期限结构,稳定法人银行机构负债成本和净息差,促进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提升信贷服务质效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提升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一是加大对重大战略、重要项目支持力度。围绕“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白名单”项目对接,深挖有效信贷需求。截至7月末,全省中长期贷款余额2.24万亿元,同比增长8.37%。二是深入开展“贷动陇原·惠企利民”融资对接提升行动,组织金融机构开展“扫街”式走访,送“贷”上门,今年以来,全省网格单元对接次数超过1万余次,对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过28万户。三是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一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提升行动,在全省创建21个示范县和50家示范行,充分发挥央行再贷款的带动引导作用,引导当地金融机构推出“金羊供应链贷”“金银花贷”等20多种金融产品。今年以来,示范县累计运用再贷款工具超24亿元,发放特色产业链贷款107亿元,支持经营主体20万户。四是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落实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政策,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突破900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584.38亿元,同比增长17.44%。五是开展“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年”行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联合创建甘肃省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持续推动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开展绿色金融创新试点。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甘肃省绿色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19.56%。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将把做好五篇大文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强化精准有力的信贷服务。落实好“1+N”政策体系,持续深入开展科技创新、绿色金融、融资对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等专项行动,推动金融机构持续提升科技、绿色、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适配性和普惠性。强化部门协同,加强信贷政策与地方财税、产业、区域改革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分类施策,形成合力,加快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着力推进改革化险

强化信贷供求主体建设


高质量的信贷服务体系,需要安全稳定的市场环境、稳健的金融供给主体和健康的市场企业主体。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大力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稳妥做好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多措并举加强信贷供求主体建设,为强化信贷服务提供了基本保障。一是全力推动法人中小银行化险。对接落地专项债补充农合机构资本支持政策,配合地方政府完善改革化险方案,通过改革化险、清收化险和发展化险一揽子工作,帮助中小银行甩掉“历史包袱”,修复“肌体”损伤,恢复“供血”能力,更好支持经济发展。目前,全省中小银行存量风险化解取得积极成效,中小银行自身修复造血的态势逐步向好,信贷支持的能力信心不断增强。截至7月末,全省法人中小银行贷款余额9683.18亿元,占全省34%。二是推进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全省融资平台到期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通过债务重组、置换等手段实现有效接续,债务风险持续收敛。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政府类续建“白名单”项目支持力度,目前已发放贷款80多亿元。三是有效落实房地产金融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取消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引导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增长,7月末,全省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和6.7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以化险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持续提升法人中小银行信贷供给能力。充分运用央行评级、存款保险管理、风险监测预警等履职手段,平稳有序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推动法人中小银行持续健全公司治理、强化风险管控、专注主责主业、回归本地本源,及时纠正偏离定位和盲目扩张行为,提高法人中小银行稳健经营水平,促进加快自身修复造血能力,切实增强行业竞争力和信贷支持能力。稳妥有序推进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配合地方政府加快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逐步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市场化主体,提高金融承载力。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配合做好保交房金融服务,引导银行理性看待当前房地产形势、防止过度避险情绪,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优化信贷服务环境


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是优化信贷服务环境、建立精准有力信贷服务体系的基础保障。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持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征信体系、支付服务、跨境金融等各项服务的适应性、竞争性和普惠性水平,促进信贷服务进一步拓渠道、优结构、降成本。一是强化征信体系建设,推进征信赋能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大力推进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陇信通”平台)建设,累计帮助企业获贷1509亿元。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促成融资1152.86亿元。二是优化支付服务环境,建成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和敦煌城域支付服务示范区,重点商户境外银行卡受理覆盖率提升至98%,推动重点场景重点商户实现银行卡、现金、移动支付多种支付方式并行。三是优化跨境金融服务环境,不断深化外汇领域“放管服”改革,促进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业务拓面扩容。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将持续提升征信、支付及跨境金融建设质效,为强化量适价优、精准有力的信贷服务提供良好环境。不断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持续深化地方征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平台服务向市州和县域延伸辐射。持续提升支付服务水平,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推动银行卡、现金和移动支付等方式相互补充、并行发展。推动优化外汇服务,支持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推动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落地,增强企业汇率避险服务供给,推广应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银行、企业参与业务,加大金融支持对外开放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
传递市场动态、发布政策信息、推动科学履职、促进政务公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