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推进速度上限的估算

学术   科技   2024-10-14 10:00   北京  

|作者:吴从军

(西湖大学物理系 新基石科学实验室) 

本文选自《物理》2024年第9期



我国长征5号B火箭的第一级采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相比较于传统燃料(例如四氧化二氮搭配偏二甲肼),液氢液氧燃料的推力大幅度增加,大大提高了火箭的有效载荷。长征五号B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加入了世界火箭发展的第一梯队,令人振奋。

目前,化学燃料仍然是各国火箭的主要推进剂,但是其推进原理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这个局限性是本质的。化学键的能标(energy scale),即形成或打破化学键时能量的变化范围,只有几个电子伏(eV)的数量级。这样小的能标决定了单靠化学燃料难以把火箭推进到第三宇宙速度(16.7 km/s)。化学燃料推进可以实现太阳系内的行星际航行,但是要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描述的那样,翱翔于星辰大海,进行恒星际航行,就需要摆脱太阳引力,对于这个目标化学燃料显然是力不从心了。

要提高推进速度的上限,则需要提高推进原理的物理能标。本文不分析技术性的困难,只讨论原理上的可能性。文献中经常提到的离子推进(ion propulsion),属于电磁推进(electromagnetic propulsion)的一种,很容易把能标提高到千电子伏(keV)量级1)。在科幻小说里流行的核动力推进,其能标在兆电子伏(MeV)量级。更加奇幻的正反物质湮灭推进,则可以把火箭推进到逼近光速的程度。下面我们通过简单地推导,来估算这些推进速度的上限。

火箭通过喷射气体获得反冲而被推进

先回顾一下大学物理课上学过的Tsiolkovsky(齐奥尔科夫斯基)方程。最简单的火箭,莫过于二踢脚了。尽管简单,原理并没有什么不同,也是以喷射火药燃烧的气体来驱动。设其喷射速度相对于火箭为vp。如图所示,在时刻t,火箭的飞行速度为v(t);在此之后dt的时间内,向后喷出了质量为-dm的气体(火箭质量在减小,所以-dm>0。)根据动量守恒,有mdv+dmvp=0。对此式进行积分,可得喷射完成时的火箭速度,

其中,r=mf/m0被称作火箭的干湿质量之比。火箭喷射结束时的质量mf被称为干质量,火箭初始质量称为湿质量m0。如果火箭有多级结构,则可以得到,

其中,ri是第i级推进阶段结束和开始时的干湿质量之比。

vp也叫做比冲(specific impulse),即燃烧单位质量的燃料使得火箭得到的冲量,

文献中,比冲也有另外一种定义,即把式(3)中的单位质量换成单位重量,这样定义的比冲为vp/g,其单位是时间(g是重力加速度)。

下面对各种推进原理的比冲vp进行数量级估计,包括化学燃料推进、电磁推进、核动力推进、正反物质湮灭推进等。

 1  化学燃料推进  

化学燃料的燃烧,其实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再形成的过程,这中间能量的释放形成火箭推进的动力。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电子成键,其键能在几个eV量级,因此可以推断其燃烧热为c×6×1023 eV/mol≈c×100 kJ/mol,其中c是数量级估计中不能确定的常数,大致介于1到10之间。可以查到H2的低热燃烧热,即生成物为水蒸气形态时的燃烧热为120 kJ/g,即240 kJ/mol。这个数据和上面的估算在数量级上是相符的。1 mol H2燃烧生成1 mol水,其质量为18 g。据此可以折算出每生成质量为1千克的水蒸气,其放热约Q=13 MJ。设这些能量完全转化为水蒸气喷射的机械动能,则给出化学燃料推进的比冲上界,

水是分子量最小的燃烧生成物,氢氧燃料火箭只生成水,其比冲是最佳的。因此,vchm(值为5 km/s)可以作为化学燃料比冲的上限。


再考虑(2)式右方的对数因子。以长征5号B火箭为例,其总重837吨,载荷25吨。火箭除了载荷以外,不会全是燃料,还有箭壳等。估计一下,等式右方的对数之和不会超过所以,对于一个完全采用化学推进的火箭来说,它所能达到的速度上限可以被估计为,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采用化学燃料推进方案的火箭,可以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 km/s),但对于第三宇宙速度则是很勉强的。


 2  电磁推进  

这是一种用电磁场来加速工作介质并喷射,从而获得反冲的驱动方式。比如“离子推力器”(ion thruster)方案,先将惰性气体电离,用电场把离子加速后喷出。离子动能可以很容易地达到1 keV的量级。Deep space、Dawn等航天器上采用的氙气推进,其比冲可以达到1700—3300 s(以时间为单位),也就是17—33 km/s(以速度为单位)。


可以通过简单地估算来验证这些数据的合理性:氙的原子量为131,其原子的质量用eV做单位是131 GeV。如果用1 kV的电压来加速氙离子(设只带一个正电荷),获得动能1 keV。其比冲可以估算为

其中c=3×10m/s是光速。


离子推进的比冲大,并不代表其推力(specific thrust)大。推力反映的是火箭的加速性能,而比冲决定了最终能达到的速度。离子推进远比化学推进所产生的推力要小,一般小于1牛顿。这是因为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喷射的离子数目非常少。离子推进只能在无重力高真空的环境中使用,使得火箭经过长时间微小的加速来达到高速度。


 3  核反应推进  

核反应的能标在MeV水平,非常高。先考虑裂变,一个铀235核裂变放出200 MeV能量。质量M为1千克的铀235,即4.25 mol,里面有2.5×1024个核,释放出5×1026 MeV的能量,也就是E=8×1013 J。1克TNT的能量是1 kcal。简单换算可知,1千克铀235爆炸的当量相当于2万吨TNT。


假设把核反应生成物喷射出去来实现推动。裂变反应的质量亏损只有千分之一左右,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能量利用率η=0.2,也就是说只有20%可以转换为喷射物的动能,那比冲大致为

这已经超过了光速的百分之一。


核聚变的能量要更高一点,其相应的比冲会更加可观。考虑聚变核反应: 

质量M为1千克核燃料,其中氘核、氚核等数目混合。这将生成200 mol氦核,放出E=200×6×1023×17.6=2×1027 MeV的能量,合3.2×1014 J。这是裂变能量的4倍左右。同样假设20%的能量转换为喷射物的动能,比冲可以达到:

这已经达到了光速的1/30。


在《三体》一书里面,人类的星际战舰的推进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1/10。考虑到在上面的估算中对能量转化率估计得比较保守,再考虑到火箭干湿质量的对数因子,核聚变推进确实可以使得火箭达到1/10的光速。这时候相对论效应开始出现,但还不明显,式(1)还可以适用。


 4  正反物质湮灭推进  

正反物质湮灭发射γ射线,采用这种方式来推进火箭,有望逼近光速。这时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公式(1)就不再适用了。下面来推导相应的火箭运动方程。假设γ射线可以由反射装置全部向后方喷射。当然设计能够反射γ射线的镜子并不容易,那是未来科学家们的事,我们现在就假设其可行好了。


在地面参照系中,设在时刻t火箭的速度为v(t),并沿着x方向;火箭的静止质量为m(t)。则火箭的能动量四矢量为

其中在此之后Δt的时间内,喷出的γ射线能动量四矢量为


能动量守恒给出因为γ光子的能动量四矢量的x分量和时间分量之和为0,所以火箭能动量四矢量的相应分量之和则是一个和时间无关的常量:f=,经过简单的代数运算可得,

设火箭从静止开始推进,对上式进行积分可得,

其中r是火箭干湿质量比。


 5  总 结  

各种火箭推进原理的物理能标不同,这决定了它们能达到的速度的上限。化学燃料推进的能标是eV,比冲的上限5 km/s;电磁推进的能标是keV,其比冲可以达到30—40 km/s的量级。核动力推进的能标是MeV,其比冲保守估计可以达到10000 km/s的量级。这些方案中的喷射物运动都是非相对论的。在相同能量转化率的条件下,比冲和能标的平方根成正比。对于正反物质湮灭的推进方案,其喷射物是γ光子,比冲就是光速本身。


再考虑上火箭干湿质量比的对数因子,化学燃料火箭的推进速度可以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但是要达到第三宇宙速度会很困难。因此,化学燃料推进是行星际航行的驱动方式。将化学燃料驱动和电磁驱动结合,可以超越第三宇宙速度,是恒星际航行入门阶段的驱动方式。核动力驱动可以达到1/10光速的驱动速度,是恒星际航行正常的驱动方式。当然,正反物质湮灭推进可以逼近光速,是驱动原理的天花板,是星系际航行的推进方式。


致 谢  感谢西湖大学程子正、刘鸿祎同学检查本文中的计算。本工作得到了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的资助。



注: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Ion_thruster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子弹是怎么一回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晶体缺陷研究的历史回顾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相变和临界现象(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相变和临界现象(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相变和临界现象(Ⅲ)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的回顾与展望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声学与海洋开发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模型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对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历史与教训——纪念原子核裂变现象发现6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回顾与展望——纪念量子论诞生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的研究生涯——黄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上)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为了忘却的怀念——回忆晚年的叶企孙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从分子生物学的历程看学科交叉——纪念金螺旋论文发表5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美丽是可以表述的——描述花卉形态的数理方程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爱因斯坦:邮票上的画传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趣谈球类运动的物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转瞬九十载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一本培养了几代物理学家的经典著作 ——评《晶格动力学理论》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朗道百年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以天之语,解物之道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软物质物理——物理学的新学科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宇宙学这80年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物理学中的演生现象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普渡琐记——从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天气预报——由经验到物理数学理论和超级计算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纪念Bohr的《伟大的三部曲》发表100周年暨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建系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同步辐射历史及现状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的观念起源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空间科学——探索与发现之源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及其作用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材料中的拓扑相与拓扑相变——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所熟悉的几位中国物理学大师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量子力学诠释问题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高温超导研究面临的挑战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非常规超导体及其物性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真空不空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通用量子计算机和容错量子计算——概念、现状和展望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谈书说人之一:《理论物理学教程》是怎样写成的?|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奋斗 机遇 物理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时空奇点和黑洞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学的新篇章——超越朗道范式的拓扑量子物态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物理学思维的艺术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变换的低速极限是伽利略变换吗?|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杨振宁先生的研究品味和风格及其对培育杰出人才的启示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庞加莱的狭义相对论之一:洛伦兹群的发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www.cpsjournals.cn)是我国最权威的物理学综合信息网站,有物理期刊集群、精品报告视频、热点专题网页、海内外新闻、学术讲座,会议展览培训、人物访谈等栏目,是为物理学习和工作者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的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