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锋† 汤正 马方垣 周迪††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 先进光电量子结构设计与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本文选自《物理》2024年第10期
摘要 软物质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在软物质中,等静定系统恰好处在力学稳定和非稳定的边缘,展现出丰富的物理性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领域,如颗粒物质、细胞骨架纤维和软体机器人等。等静定系统展现出独特的力学性能极化现象,一侧因力学软模而展现出柔软性,另一侧则在自应力作用下异常坚硬,这种奇特的表面性质具有拓扑稳定性,对材料内部缺陷及外部破坏不敏感,为力学材料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视角,催生了“软物质拓扑力学”这一前沿领域。文章基于软物质的基本概念,融合拓扑能带理论,聚焦于力学超材料,讨论了软物质拓扑力学的发展历程及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软物质,力学软模,拓扑,力学超材料
软物质是一类结构随外界应力作用发生显著变化的物质,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工业生产之中。日常生活中,如肥皂泡沫的胶体成分[1]、沙堆中的颗粒结构[2]、计算机屏幕中的液晶显示层[3],乃至生物体中的某些软组织[4,5],其基础构成均属于软物质范畴。此外,高分子聚合物[6]制成的塑料及纤维纺织品如棉花、丝绸等,也是常见的软物质材料。当前,软物质研究已成为现代科学的前沿阵地,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颗粒物堵塞现象[7]、材料降温过程中的玻璃态转变[8]以及生物伤口愈合机制[9]等科学问题的深入理解上,还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吸引了多学科研究者的密切关注。深入探究软物质的微观机制,对于智能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界中的软物质往往展现出比人工材料更高的稳定性,从而对外界干扰具有更强的抵抗力,这使得由软物质构成的生物系统能够表现出卓越的自适应能力,如上皮组织的刚度调节[10]和纤维材料的力学强化[11]。受此启发,人工设计的软物质超材料可望展现出对极端环境变化的优异适应性[12]。
在软物质领域,存在一类尤为引人注目的系统,人们称之为“等静定系统(isostatic systems)”。这类系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软物质中,比如沙堆内的颗粒、生物上皮组织的细胞排列,以及包括石英玻璃在内的网络玻璃结构[13]等。这类系统的核心特征在于其组成单元的自由度与所受约束数目相等,使得系统处于一种微妙的力学平衡状态,既非绝对稳定也非完全不稳定。特别有趣的是,等静定系统中常常并存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力学特性:力学软模与自应力。力学软模表现为零刚度,赋予系统极高的柔韧性和极低的能量损耗;而自应力则展现出极高的刚度,使开放边界的强度可与材料内部的刚度相媲美。这两种看似对立的力学行为在等静定系统中共存,赋予了这些结构独特的物理性质。正是这些独特的力学特性,使得等静定结构在面对内部弯曲或整体形变时,能够避免连锁的力学失稳,从而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这一特性在诸如网络玻璃和某些准晶化学结构中得到体现,使它们展现出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在需要高化学稳定性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4]。
近年来,随着对软物质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在等静定软物质系统中,力学软模与自应力之间存在着一种称为“手征对偶(chiral symmetry)”的关系,这是一种对称性联系。手征对称性,这一源自高能物理与拓扑超导体领域的关键概念[15],揭示了基本粒子在左右对称变换下的物理等价性,为超导体表面电子态赋予了独特的拓扑稳定性,对电子输运[16]等技术应用具有深远影响。尽管软物质与拓扑超导体看似分属不同领域,但它们共同展现的手征对称性却揭示了两者间潜在的深刻联系。美国科学院院士Charles Kane与Tom Lubensky巧妙地将这两个领域结合,提出了“软物质拓扑力学”的新理论框架。他们发现,在等静定软物质中,力学软模与自应力模式类似于超导体的表面拓扑电子态,成对出现在力学材料的平行开放边界上。具体而言,上表面被力学软模覆盖,展现出高度的柔软性,而下表面则承载自应力,表现为显著的硬度,两者间形成了鲜明的软硬对比,其刚度差异可达一千倍以上,展现了高度极化的表面力学特性。
尤为关键的是,这些力学软模与自应力同样展现出拓扑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正是基于它们之间的手征对称性。这一特性意味着,即使材料内部存在缺陷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力学软模也能在软物质表面保持稳定,维持其力学性质的恒定性。更进一步,当等静定力学软材料被截断时,每一段材料仍能独立保持“上软下硬”的力学特性。人们把具有这种独特性质的材料,称之为“软物质拓扑力学超材料”。
这些具有拓扑稳定性的力学行为不仅促进了“软物质拓扑力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也为力学材料的创新设计开辟了新道路。从结合刚性与柔性的可穿戴外骨骼,到适应各种地形的免充气拓扑轮胎,再到刚度可灵活调节的飞行器起落架,一系列融合了柔性吸能、高强度与自适应性的新型材料应运而生,彰显出“软物质拓扑力学材料”的广泛应用前景。
软物质拓扑材料是一个正逐步发展的交叉学科领域,它试图通过整合软物质物理、拓扑物理以及非线性力学的基本原理,来探究软等静定结构所展现出的特殊力学性能。本文将简要介绍该领域所依赖的软物质物理基本概念,概述拓扑力学的理论基础,并讨论拓扑超材料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将对目前软物质体系中观察到的一些拓扑力学性质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我们设计了图1,对软物质拓扑力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总结。
图1 软物质拓扑力学超材料的研究脉络及其独特的性能
图6 具有弯曲刚度的拓扑塑料材料 (a)平庸(i)和拓扑(ii)笼目晶格的原胞几何结构;(b)拓扑笼目晶格中不同方向的声波传输率展示出极大差异[38]。在(b)图的(i)—(iii)(及(iv)—(vi))中,研究者们在拓扑弹性体的硬边界(及软边界)上施加了约3000 Hz的突发性激励信号,并记录了弹性体内速度场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到,在硬边界观察到快速传播的波,相比之下,在软边界能量局限于边界附近
图11 力学软模和自应力在软物质物理问题和工程力学中的重要应用 (a)拓扑超材料用于免充气的全地形拓扑轮胎;(b)全地形拓扑轮胎变形仿真;(c)拓扑超材料用于无人机起落架减振[42]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我对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历史与教训——纪念原子核裂变现象发现6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回顾与展望——纪念量子论诞生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上)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为了忘却的怀念——回忆晚年的叶企孙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从分子生物学的历程看学科交叉——纪念金螺旋论文发表5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美丽是可以表述的——描述花卉形态的数理方程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一本培养了几代物理学家的经典著作 ——评《晶格动力学理论》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普渡琐记——从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天气预报——由经验到物理数学理论和超级计算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纪念Bohr的《伟大的三部曲》发表100周年暨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建系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材料中的拓扑相与拓扑相变——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通用量子计算机和容错量子计算——概念、现状和展望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谈书说人之一:《理论物理学教程》是怎样写成的?|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时空奇点和黑洞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学的新篇章——超越朗道范式的拓扑量子物态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变换的低速极限是伽利略变换吗?| 《物理》50年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