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茶:从“山野茶”到“国礼茶”的华丽蜕变

民生   2024-11-05 07:31   云南  

文山州麻栗坡县,一个坐落在祖国南疆的边陲小城。这里生长着约3万亩、数量约40万株的古茶树。近年来,麻栗坡县通过立足本土古树茶资源,不断擦亮老山茶品牌,全方位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让当地不少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同时也让麻栗坡县实现了“以茶赋能”到“以茶富边”的巨变。

早在明朝末年,麻栗坡县就有茶农种植茶树的记录,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大规模。2015年,麻栗坡县找准定位,以发展古树茶产业为重要突破口,不断优化种植、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何打造、打响本土茶叶品牌?作为后起之秀的“麻栗坡古树茶”如何在市场上突围?
近年来,麻栗坡县围绕麻栗坡茶叶品牌塑造和提质增效、茶产业发展定位、传统文化“走出去”、品牌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推动麻栗坡茶产业发展。



2021年,麻栗坡县加快“老山茶”区域品牌打造,形成了以“老山”“高朋”“瑶君山”等品牌为中心的系列产品,并积极组织茶企参展、参评,进一步提升了“老山茶”的品牌影响力。
2023年,麻栗坡县通过制定“麻栗坡老山茶”系列产品团体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生产,并兴建茶叶精制厂,开展茶叶精深加工,同时成立技术审查会,监管茶叶生产是否符合标准。同年,在外交部的大力帮扶下,举办了“首届老山国际春茶节”活动,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众多人士的广泛参与,外交部还将麻栗坡古树茶纳入“国礼目录”,赠送给了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代表,受到广泛好评,一时间,“麻栗坡国礼茶”引发轰动,让许多消费者感受到了麻栗坡古树茶的独特魅力。

一杯茶,融着一方山川,盛着一方河流。在茶中品出自然风韵,品出风土人情。2023年,麻栗坡县发展茶叶种植约3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656.3吨,带动4800余名农户从事茶产业,实现户均增收6700元,产业效益日益显著,堪称“老百姓都喝得起的国礼茶”。


麻栗坡县立足古树茶产业,擦亮老山茶品牌,全方位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惠及当地群众。从“山野茶”到“国礼茶”,麻栗坡古树茶经历了什么?它为何能入选“国礼目录”?记者一行来到茶产业一线,深入探究麻栗坡县茶资源从“以茶赋能”到“以茶富民”向“以茶富边”的升级迭代,以及老山茶从“山野茶”到“国礼茶”的华丽蜕变。



清晨,云雾裹挟着阳光在山间环绕,行车绕过一座又一座山,一个接一个弯后,我们终于来到麻栗坡县猛硐乡茶山。茶山青翠,规整有序,在当地瑶家姑娘的带领下,一行人兴致勃勃地顺着茶树间泥泞的空隙穿行,茶叶上凝结的晨露打得裤腿湿凉,茶树暗暗吐纳芬芳,沁人心脾。

与当地人交谈得知,过去麻栗坡的茶树资源缺少标准化管理,导致茶叶品质从源头上良莠不齐,同时不少当地年轻人也都纷纷外出务工,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有茶树无人管”的现象。

意识到这些问题,麻栗坡县精准施策,让各村种茶户纷纷外出求学,聘请了多位“茶专家”来到猛硐乡进行技术指导,改进种植采摘方式。同时县里也积极招商引资,鼓励本地茶农创业,增加了相关的就业岗位,让更多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守住“青翠”,这才让麻栗坡的茶树有了如今的规模。

“守好自家的茶山就能挣钱,这样的生活还不好?”采访期间,几位瑶家姑娘这样说道。是啊,如今麻栗坡的“茶人”几乎都是年轻面孔,有年轻力量的加持,不仅能让相关从业者获利,也将会推动茶产业更进一步向前发展。

嬉笑间,茶叶已然采足,静待加工。

步行至山脚茶叶加工厂,厂房内热浪滚滚,机器轰鸣。与机器的“热闹”不同,一旁老式的炒茶锅显得格外冷清,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意外,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机器制茶的好奇。
带着好奇心,跟着传输带一步步走去。看着一根根茶叶躺在传输带上,经烘烤、炒制、二次炒制等一道道复杂的工序后,根根绿芽从离离矗矗,到卷曲身骨、暗藏芬芳。我们看到的是茶叶的脱胎换骨,似乎明白了老式炒茶锅为何会遭受冷落。
茶厂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以前采用老式炒锅制茶存在出茶质量不一,炒制数量有限等问题,加之缺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指导,火候更是难以统一把控,成茶品质也就喜忧参半。引进了制茶新设备后,炒茶有了标准,按照茶叶特点适时调整温度,紧盯仪器表就可以对流水线上的茶叶进行精准把控。同时,茶厂在成茶口感上着实花了不少精力,经过不断地试错又多次尝试后,茶厂终将机器制茶做到了与手工制茶的口感并无二致,出茶品质也就得到了保障,实现了统一量产。

在麻栗坡的茶厂,我们虽然未曾用指尖感受到炒茶的触感,但却着实体会到了机器制茶的优势。在新旧设备的不断更替迭代下,制茶也成为了可数据化操控的另一种形式的“指尖奇迹”。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麻栗坡的不少茶厂都已经换上了新设备,制出的成茶在市场上更是广受消费者青睐,这不仅是制茶方式的转变,其背后体现的更是麻栗坡茶产业的升级与进步。但此时心中却又添了几分疑虑,因各类茶叶制作方式不一,以机器加工茶叶是否会存在成茶品种单一的问题?
跟着茶厂相关负责人的脚步,我们最终来到了成品间,方才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成品间虽不大,但屋内的商品琳琅满目,各色茶产品整齐摆放于货架。负责人对我们说,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茶叶需求,加工厂利用麻栗坡茶研制开发了红、白、绿、乌龙等多品种茶叶,制茶过程中只需根据各类茶叶制作方式适当调整加工数据,便可用机器完成制作。


有了好产品,销路又当如何解决?带着问题,我们来到了本次采访的最终站——麻栗坡茶叶一条街。街道环境十分优美,各家茶店装修得也很是精致。进店一看,不起眼的“山野茶”早已摇身一变,成为了价廉物美的“麻栗坡老山茶”。拿起一饼,隔袋便可嗅到茶香。



在店主的热情邀请下,我们纷纷坐下,店主边泡茶边向我们介绍起了麻栗坡老山茶如何从无证无牌到形成品牌的历程。
以前没有品牌时,各类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虽然可以购买到麻栗坡茶,但无法查证其真伪,市场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以次充好,致使麻栗坡的茶叶市场乱象丛生。2021年,麻栗坡县明确了“老山茶”区域品牌打造,促成了以“老山”“高朋”“瑶君山”等品牌为中心的系列产品,并成立技术审查会,监管茶叶生产是否符合标准,同时积极组织本地茶企参加茶展、评选,提升了“老山茶”的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这才让麻栗坡老山茶有了稳定的市场。

谈话间,茶叶已经泡好,褐色的茶汤,冒着热气一饮而下,浓烈且清雅的甘味,瞬间在唇齿间充斥,柔顺的口感更是增添了几分滋味。麻栗坡老山茶果然名副其实!不愧是外交部纳入“国礼目录”、赠送给了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代表并广受好评的茶叶。



在口中茶香尚有甘甜余味时,本次采访之行也落下了帷幕。我们觉得收获颇丰,通过深入了解麻栗坡茶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到麻栗坡茶产业更新迭代之路,也就明白了麻栗坡通过立足本地茶资源,以麻栗坡老山茶为品牌,从种、管、采、制、售等多个环节精准施策,让原本默默无闻的绿茶芽,成为了有标准、有品牌、有实力、能致富的“国礼茶”,其中的迭代历程亲历者深知不易,我们也有幸见证。

麻栗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相成

编 辑:罗贤慧  姜婷婷

美 编:黄赓睿

二 审:杨   杰

终 审:代高鹏

视听文山
我们,在你身边!传递爱心! 我们,坚持观点,报道事实! 我们,恪守良知,宣扬正能量! 关注视听文山、关注民生民情! 新闻热线:266666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