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两对难以用简单言语描述的复杂关系。
从大的来看,这两对关系中,双方的利益结构是一致的。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人性的曲折复杂,双方为了压人一头的执念或是别有所需的小算盘,让博弈成为主流的日常。
大众和决策方的关系也如上述这两对关系一般,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矛盾的牵引下,双方常常此消彼长、势均力敌,而产生无端的内耗。
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发生了一件大事,两个准一线城市打响了完全放开限购的第一枪。
虽然有官媒的造势,以及一些外围小型发声筒迅速跟进,但是反应明显不及预期,就像早就上热中温下冷的二、三胎政策一般,掀不起什么波澜。
正如小侯多篇前文所提到的,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接大量产业转移的外贸飞涨期;在土地财政兴起,地方、房地产、银行以金融形式多重绑定,高杠杆、高周转的基建飞跃期,那是一个增量蓬勃的年代,是各方一门心思创造价值做大蛋糕的年代,那时候大家各得其所、坦诚相待。
这几年的萧条与凋零各行各业都有切肤感受,大家一直在煎熬中等待转机、改善,期待遥远的救世主降临。
只不过,各方期待的救世主都不是自己,而是对方。
高考前,老师以为学生还蓄了一波最关键的力道等到最要紧的时刻发出,学生以为老师保留了最重要的一道大题,等到考前最后一天再讲。
群众以为决策方的工具箱还有法宝没拿出来,这是普遍的期待。决策方认为群众的口袋里还有钱,这是不切实际的认知。
在反复的相互猜疑后,试探的第一步总算是迈出来了,要看看大家的口袋里到底还有几斤几两。
全面放开限购的城市是精心选择的,选在早已泥洼一片的三四线城市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若是直接在北上广深下猛药,如能去疴,会迅速将其他地域的资源虹吸干净,造成不可逆的两个极端;若未能去疴,就会使半死不活的房地产彻底丧失伸缩弹性而走向破产。
如果说之前发放消费券,是亮了明牌。那么这次小心翼翼藏起企图、投石问路,也基本无可能再钓到什么大鱼,更别说吸引群鱼奔涌而至,一网捕捞了。
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基建的边际效应已经到了临界点,稍微有些市场敏锐性的都能意识到,所谓的好事传导到自己这里的时候,恐怕就是坏事了。
在大家一往无前搞钱的那个年代,许多草莽英雄秉持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冲劲往前闯,但是本质上对自身发家致富的原因也是一知半解,当不确定性陡然上升,人的本能首要是躲藏和观望,不敢轻易出手。
况且,在当下始终无法兑现预期,一次又一次的负面反馈中,还试图强调依靠人的强大意志来愚公移山是不现实的,余粮本就不多,更没动力拿出来再爱一次。
倒不如放下试探,停止较量,把资源向人去倾斜,引进外在的力量激活人的自驱力和斗志。当人真正有意愿去寻找答案时,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千百年的历史反复教会我们,顺应人性的斗争,才是能够胜利的斗争。
其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