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指岀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当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只要是人都不完美,人的行为都有瑕疵。
既然人的行为有瑕疵,那么就需要悔改与调整,那么人在哪些行为上要悔改呢?
1、不诚实的行为
诚实是一个人的品格,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为着利益与金钱,编制谎话欺骗身边的人,这种欺骗的行为实在伤天害理,天地难容。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人很容易为着自己的利益不诚实与说谎,如果我们有不诚实的行为,我们要悔改,远离谎言,做一个诚实的人。
2、忘恩负义的行为
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句话是形容一个人受到别人一点恩惠时,他日后会加倍的报答。
近期,京东的刘强东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据说他上大学时,由于家庭非常贫困,村民们主动地为他集资了一点钱支持他上大学。当他功成名就以后,他非常懂得感恩。今年春节他给同村中的老人每一个人一万元,又给他的小学老师每一个人十万元,并且给村民发放很多的年货,这种知恩图报的心,实在让人感动与尊敬。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实在太少。许多人因着自己自私的本性与利益的缘故,他们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不仅不感恩,反而落井下石,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实在可耻,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行为,应当悔改。
3、推脱责任的行为
在生活中承担责任是一种成熟和勇敢的表现,这表示他不仅能接受错误,也愿意承担错误所带来的后果。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遇到问题时,他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推脱责任,他们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与理由,为自己开脱。这种推脱责任的行为实际是一种不负责任与逃避的行为,如果我们犯错了,也喜欢推脱,那么我们应当要悔改,做一个成熟有担当的人。
4、不孝敬父母的行为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所有的善行中最优先的善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没有做到对父母的孝敬。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有一位父亲把他的七个儿子告上法庭,原因是他的七个儿子在孝道的事上总是推来推去,你指望我,我指望你,结果,谁都不愿意照顾,以至于老人无家可归,睡在马路上。最后,老人忍无可忍把七个不孝儿子告上法庭。
如果我们有不孝敬父母的行为,我们应当悔改,因为孝敬父母是人当尽的本分与责任,有人说“从表面上看,我们是在孝敬父母,其实是父母在给我们机会,修养我们的德。”
总之,这些行为都是有瑕疵的行为,如果我们有这些行为,我们应当马上悔改,否则我们的生命会因这些行为受到亏损。
另外,真正的悔改就是方向的转变,心思意念的更新以及行为的改变。既然我们在行为上有瑕疵就应当悔改归正,调整自己不良的行为,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纯洁,这样,不仅自己蒙福,别人也会因我们蒙福。最后愿你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