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相问,我就说 | 图你读书多

美体   2024-08-31 12:54   山东  

当你想要遇见一个读书人的时候,你往往得走上一段路才行。但一旦遇见了,就像遇见清风白云一样合情合理。大部分读书人是i人,所以不太主动跟旁人打招呼。他们喜欢躲在浓浓淡淡的笔墨里,如果有人来了,他们就装作没有看见的样子。
现在你面前就有一个。但那个人并没有在读书。书放在桌上,他趴在栏杆上,望着外面的河。河里有鱼。正确地说是一群鱼。他在亭子里看鱼,你在亭子外看他,顺便也看到桌子上的书。书名看不清楚,你觉得应该是一本《庄子》。
也许是书里的字游出来了,它们看起来很快乐,跟这个人一样快乐。

读书是一次旅行,寻找读书人也同样如此。你走了很远的路,穿过了很长的岁月。你看到很多人在读书,有人在小船上读,有人在梅花下读,有人喝着酒读,有人趴在床上读。你远远地看着他们,但那种感觉,其实很亲近。就像翻开一本书那样亲近。
你走过山水,走过江河,最后你走到一片空白里。有一个姑娘站在那里,捧着一卷书在读。你下了很大的决心,上前跟她打了个招呼。姑娘说:我叫苏小妹。是苏轼的妹妹。但我其实并不存在。
一个人怎么会既存在,又不存在呢?你问。

“这个问题很简单,”苏小妹说:“我是一篇小说里创造出来的人物。作者认为,苏轼应该有一个妹妹,于是就把我写了出来,还让我饱读诗书。有一说一,我很喜欢这个人设。”在以前,很多女孩子是没有读书的机会的。但在书里,她们得到了这个机会。这终归是一件美好的事。你走出那片空白的时候,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她站在那里读书的样子真好看。她一定遇见过很多像你一样的读者。
作为一个读者,你不是独一无二的。想到这里,你有一点悲伤,但更多的是欣慰:你曾在阅读中与他们共度某一时刻。

你知道他们的快乐,就像他们知道鱼的快乐。

良友书坊“图你读书多”系列 · 艺术笔记本

 

该系列艺术笔记本共录入南北朝杨子华《北齐校书图》(传)一幅;北宋赵佶《唐十八学士图》一幅;南宋马远《江荫读书图页》一幅,刘松年《山馆读书图》(传)与《山庄读书图》两幅;元代王蒙《春山读书图》、《秋山草堂图》、《西郊草堂图》共三幅;明代沈周《东庄图 知乐亭》与《山水册 山居读书》两幅,仇英《南华秋水》、《梧竹书堂图》、《西厢记图册》(传)三幅,蒋嵩《渔舟读书图》一幅,陈洪绶《饮酒读书图轴》一幅;清代郑旼《扁舟读骚图》与《秋林读书图》两幅,沈灏《闭户著书图》一幅,陈撰《苏小妹图》一幅;近现代张大千《读书秋树根图》一幅。
撷个别共赏——

【南北朝】杨子华《北齐校书图》(传)局部

南北朝杨子华作《北齐校书图》原本已佚,此卷为宋代摹本,但画工精湛,故而很好地保留了原作风貌,以及近1500年前生动的校书场景。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皇帝下诏成立校书小组,专门负责整理历代经史典籍。时有“画圣”之誉的杨子华用画笔记录下了这一时刻。画中人物形貌、器物用具、衣饰装扮皆有可看之处。往画心榻间看去,一位貌似编校“主编”、斜靠凭几者,正一手拈笔,一手持卷,若有所思。其身侧随侍二人,或持卷纸或捧杯,看情形服侍得很是妥帖。他的前方另有三位校书人,一位正提笔在卷头书写。另两位一人盘腿背身,拉扯着另一人的衣带作挽留状,放在左腿上的琴几乎要滑落,右侧的果盘也刚被打翻,果盘里四五颗果子咕噜噜滚了出来……原来1500年前的校书处,竟是这般散漫生动。

【北宋】赵佶《唐十八学士图》局部
唐太宗时建有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收聘贤才十八人并为学士,当时天下士夫,无不以入选为无上光荣,名之曰:“十八学士登瀛洲”。这“瀛洲”便是神仙的居所。唐代画家阎立本奉召为十八学士作画,称《十八学士图》。此后,这一题材被历代画家多次创作,本段则选自款为宋徽宗赵佶《唐十八学士图》,再现唐代十八学士雅集形貌。
游园宴饮之余,读书赋诗自不会少,一学士坐于竹凳之上,执笔而书,前方侍者捧卷,身侧侍童吮毫,身后还有一位白衣学士正自在地伸着懒腰,抑或是自己诗已做成,不必再寻思了。
右侧一组四人,一人坐于石凳,回身侧目。一人身靠柳树,捏着柳条与书卷,一副懒怠恣意的模样,身后侍童捧书匣、杯盏而立。几人的视线随前方的青衣侍从转向一酒酣胸胆尚开张、坦胸露腹者,他正向此处走来,身旁的侍从几乎扶将不住,正伸开手掌托着醉者前倾的身躯。一幅图,诗、书、酒为画,足矣。

【南宋】马远《江荫读书图页》

与善于绘制宏大叙事的其他宫廷、院体画家不同,马远像一抹微痕,从全景山水的视觉图式中退到边角之境,让长期以来饱满雄浑的绘画语言从这一刻变得清阔空灵了起来,有言之未尽之意。

画中江畔读书的人似是主角儿,红衣幞头,提笔抬目,像要往卷头书写批注些什么,却又被眼前白梅所吸引,不觉将笔抵在颈间,眉目思邈。一旁的书童,正屈膝研墨。二人未有交谈,画面沉静且平和。身后苍茫的江水,实则着墨甚淡,几乎寻不到痕迹。远山淡影,几笔勾勒。空出恬淡悠然的心境,诗书画意,在这一刻绵连成篇,像是摩诘诗里说的,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良友书坊“图你读书多”系列 · 文件夹与杯垫
文件夹与杯垫素材部分交叉重叠取自明代沈周《东庄图册 耕息轩》、《东庄图册 振衣冈》、《东庄图册 知乐亭》、《东庄图册 艇子洴》,及仇英《汉宫春晓图》和《西厢记图册》(传)。

《东庄图》共有二十余帧。缘自明成化十四年正月,书画大家沈周拥雪赴好友吴宽家中拜访,二人把臂同游品酒赏花,夜间同房连榻,谈及诗画江山感慨不尽,而后,沈周为吴宽的私家庄园“东庄”绘制《东庄图》,写尽其间山水亭台,游鱼闲鹤……

【明代】沈周《东庄图 耕息轩》

东庄之中有处所在,名“耕息轩”。茅舍草户,自吟诗味。文人对田园生活隐逸的追求注入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耕作之后,锄耙横竖,蓑衣闲挂,几乎是陶渊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的最佳写照。且拈本书来,安放身心与精神。再往细处看去,白衣高士擎着书册,且读且娱目。娱目者为何?敞轩两面相通,一边是老树古貌,一边是时花着艳,但凭风过,拨动远思。

【明代】沈周《东庄图 振衣冈》

背面的“振衣冈”则有着另一种象征。山冈之名取自《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洗过澡要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所谓‌去尘秽也。这是一种自觉的休整、抑或是气秉高洁、高迥独立的持守。像是这山冈高处的小人儿,睹万千而不更辙。
【明代】沈周《东庄图 知乐亭》
汀洲自绿处,花竹掩映中,隐着小小一座知乐亭,初春的流水,平缓温和,伏在栏杆上的人,也不知是偶欲翻书又懒开,还是如同王鏊诗意所说,古书宝鼎玩罢,看取游鱼为乐。
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在《姑苏志》中遍数东庄美景,还为“知乐亭”写过诗:
深巷逶迤接远汀,小园花竹闭幽亭。
春池水漫鱼游乐,午院风微鹤梦醒。
有榻可能分我坐,无弦元不要人听。
日长读罢参同契,正对前山一点青。

【明代】沈周《东庄图 艇子洴》

山间初发的青青点点,连着碧波,流向了另一面的“艇子洴”。尚未到吟月之时,小舟浅浅地吃着水,停靠在夹岸之中,且等着引风徐行。此画夏日读来,自觉一霎清凉。
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在仇英的世界里,有着极为精致的笔触。一幅《汉宫春晓图》,将汉代宫廷春日晨曦中的景象一一描绘,对镜晨妆、折枝插花、歌舞弹唱、围炉下棋……

当然,还有琴罢读书的模样。二人姿容鲜丽,伏身在织有牡丹图的卧毯上,眼前凭几闲置,身侧有瑶琴一张。前景中的花树,枝叶横斜,似在微微拂动,龙吟细细,青衣仕女手中的纨扇也已停住。想来,共读的这卷琴谱,应是琴理颇通,手法也说的明白,方得一片恬静娴雅。


明代仇英《西厢记图册》(传)局部

仇英款《西厢记图册》,这一幅正是“崔莺莺妆奁内得情笺”。今日的莺莺不再对窗吟风,她发现了红娘偷偷放在妆奁中的书信,张生字迹如鲜,让刚起身准备梳洗装扮的莺莺羞红了双颊。她一手执信,一手托腮,粉面含春,连窗外池塘里的荷花也晕红了面庞。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生并目莲。


线上购买方式


淘宝


小红书

打开小红书

扫码直达页面




延伸阅读:
十八岁出门远行|良友书坊18周年纪念系列活动
18岁的成年礼 | “图你读书多”系列文创首发暨会员充值礼遇


良友书坊
良友书坊文化机构:诗书,艺术,创意,生活。(中心店:青岛市市南区安徽路5号东门 0532-82863900;塔楼1901:青岛市市南区安徽路5号南门F4塔楼 0532-66772799;青岛文学馆:青岛市南区湖北路5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