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团队联合神经电生理科团队开展桥小脑占位术2例、脊髓栓系综合征1例、脊髓肿瘤切除术1例。
术中神经电生理科团队利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协助神经外二科主任高岩升团队顺利完成手术。
什么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是依靠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术中患者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IONM可以实时反映神经系统的情况,辅助手术医师准确定位皮质功能区,识别脑神经和脊神经,鉴别不能明确神经关系的组织,并帮助医师及时且精准地判断麻醉状态下患者神经功能的完整性,降低或避免术中发生的神经损害概率,减少手术后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病残率,被称为手术医师的第三只“眼睛”。
IONM目前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以及脊柱脊髓外科。
切除脑肿瘤
一位36岁的李先生,在2个月前开始出现头晕、耳鸣、视力下降等症状,经MRI检查确诊为“左侧桥小脑角区占位”。李先生的左侧桥小脑角区长了一颗肿瘤,肿瘤影响神经功能并引起颅内压升高,导致出现头晕等症状。
在为李先生手术时,神经电生理科依靠EMG刺激电极分别刺激面神经的脑干端和内听道端,根据能否产生动作电位确定面神经保留是否完整。
术中切除肿瘤时,面神经受到牵拉,电生理出现异常肌电反应,神经电生理科医师立即将情况告知手术医生,及时预警后,牵拉解除,异常波消失,术后李先生的面神经未见损伤,恢复良好。
治疗面肌痉挛
47岁的胡女士,左侧面部不自主抽动近5年,经检查确诊为“面肌痉挛”。造成面肌痉挛的元凶是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而引起的面部抽搐。
5年来,胡女士尝试过服药、理疗、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均无法根治疾病,只有通过手术才能有效治疗。胡女士了解到手术可能存在风险后,迟迟不愿手术,医生为她讲解了IONM技术,在了解到IONM能为手术提供保障后,才同意进行手术。
术前,神经电生理监测出现一个特有的异常肌电反应(AMR)。
术中同步给予神经电生理监测,利用神经探头,分别给予可能导致抽动的神经周围血管进行低电流刺激,直至找到责任血管,在血管和神经之间放置专用垫片,避免血管继续压迫神经,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住院观察几日后出院。
IONM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长,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信心,还使患者的术后恢复期更短,恢复效果更好。
市中心医院神经电生理科是集医疗、培训、健康体检为一体的医技科室。科室现开展项目:常规脑电图,短、中、长程视频脑电图,肌电图、神经传导、神经电图、听诱发电位、视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震颤分析、术中神经监测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将继续探索和应用更多先进的监测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就医体验,让科学与人性关怀在医疗中交汇。
(文/朱认真 易昕卉 图/冯巍)
本文指导专家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神经电生理科负责人
朱认真
监制 张志韧 / 主编 吴 靖 / 编辑 冯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