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新报·行走中国】刘艳菊|状元的乡亲们都是文化人

文摘   2025-01-13 06:30   重庆  


     

状元的乡亲们都是文化人

文/刘艳菊



《肃宁瞎咧咧》微信公众号是和“肃宁瞎咧咧”微信群同一天创建的,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天是2018年9月20日。至今,已六年多。

用六年的时间去坚持一件事,能不能证明这个人的执着?

六年的时间,也是六年的精力付出,在明知没有丝毫受益的情况下,试问谁能坚持?

嗯,我能。

六年的时间,“肃宁瞎咧咧”发起了无数次话题作文以及不限内容的征稿,推送乡土原创文章将近六千余篇章,这些文章同时也保障了我们县级报纸《肃宁周报》的副刊稿源。

是的,“瞎咧咧”乡土,正因为这乡土,才能繁衍乡情,才有许许多多的百姓作者、草根作家们能在这里圆了文学梦,才有许许多多的凡夫俗子能在这里享有一席之地一吐衷肠。

《肃宁瞎咧咧》的文章,阳春白雪也来得,下里巴人也亲近。作者们,各行各业各种身份,各种文字各种情怀,各自向上各有千秋。越来越多的百姓作者们参与进来,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情怀共同维护着这个自我调侃“瞎咧咧”的草根文学园地。



值得一提的是,《肃宁瞎咧咧》推送的文章,乡音入耳,乡情迎面,有着浓浓的肃宁元素,也因此让越来越多的肃宁游子都在关注,并互相推荐,他们没有人嫌弃“瞎咧咧”这个词不雅,反而都说是亲切、喜欢,也都愿意把自己的乡恋、乡愁由此寄托、由此表达。他们说离开家乡肃宁时日越久,就越想老家!亦常有文字托付《肃宁瞎咧咧》给家乡人民带去“身在异乡的肃宁娃娃的问候”。他们给我留言、投稿,向我打听家乡的变化,而我们也从这些天南地北肃宁人的文字中,读出了他们对家乡那种入心入骨的情感。

很多作者的文章,春风大雅,文笔趣妙,给《肃宁瞎咧咧》增色不少,也让很多从来没有写过文章的看客读者们从中感触很多,因此带动了更多的人跃跃欲试笔。

“瞎咧咧”众多草根作者的文章,不论文笔,但从心来。作为编辑,在某时某刻我常常有一种迫切给大家推荐某人某文的欲望。也许某些小文章在我们看来,只是普通平常的几句话出自一个更平常的人,但是我常常想象,作者是怎样在他所处的环境中,把自己的思想和心事变成文字然后再鼓起勇气发给我的。

有些初次投稿的作者很客气,还有些许怯意,他们说,自己也有话想说,希望自己的小文章也能发表在“咧咧号”上。给“瞎咧咧”投稿,从来没有过稿费,因为我也没钱。但是作者们从来不嫌弃,还反过来对我说“谢谢”,我心里有点疼,也有些暖我越来越觉得“瞎咧咧”在普通人群中的意义,文字是情感的出口,大家很需要有这么一个倾吐心声的平台,还有什么比被需要更能鼓励我们的?


(2020年8月肃宁咧咧群建群两周年举办线下活动“肃宁百姓读书会”)


《肃宁瞎咧咧》六年了。六年间,越来越多的草根作家随着他们的文字,得到了社会的尊重与认可。我们也由此挖掘出肃宁这一方沃土上一位又一位有思想有情怀的优秀作者:“大地为纸,写到天边”的清洁工王俊喜,眼病失明靠读屏软件写作的王荣;爱读书写作的家政大姐吴富英,缝纫工李艳娟和她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于淑琴大姨;还有一边养鸡一边写文章的梁庆华,还有那位趴在工棚矮凳上写出几十万字剧本的王书凯老人……一位又一位“瞎咧咧”作者的事迹和他们的文章陆续刊发在县、市级报纸的版面上,这些作者们也分别成为肃宁融媒“德馨肃宁”“肃宁嗑儿”栏目的主人公。有几位作者获评中共肃宁县委宣传部命名的“肃宁骄傲”“肃宁好人”。

年已古稀的刘秘连大姐整理记录的多篇地下党员、老八路的红色抗日故事,均被《肃宁文史》刊载。76岁农村老太太于淑琴的文章《种棉花的那些年》被刊登在河北省政协主编的《文史精华》(2023年第10期)。于淑琴大姨小学三年级学历,作文上省刊,谁敢想象?

“扫帚在左,诗歌在右”,2023年12月,央视新闻《中国之声》这样报道写诗的清洁工王俊喜大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2024年5月,我县举办的“刘春霖中状元12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中,王俊喜以环卫工的身份参加了行业状元的走秀活动。

2022年,《河北日报》以《这里有一片文学的土》为题,整版报道了“肃宁瞎咧咧”群和这些作者们。同年,《沧州日报》也刊发专题报道《肃宁有个瞎咧咧群》。而我作为《肃宁瞎咧咧》的编辑、“瞎咧咧群的群主,也一度获评河北省网信办命名“河北省优秀群主”、中共沧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书香沧州·阅读推广人”、肃宁县委县政府“肃宁骄傲”,等等荣誉加身,一大摞证书压在我的箱底,这都是沾“咧咧群”作者们的光,这个优秀的群体就是我的骄傲——微信群这么多,能上省报整版的有几个?能够获评省级荣誉的有几个?因为读书写作被央视新闻报道的有几个?估计在我们肃宁屈指可数。


(2024年4月世界读书日,咧咧群举办“肃宁百姓读书会暨优秀作者座谈会”)

《肃宁瞎咧咧》六年了,六年的成果很丰硕,六千余篇文章,近千万的文字。也是这些百姓作者、草根作家们的情怀和热忱,让我有了为他们出一本文集的想法。不是有句话说嘛:在所有的批判里,最伟大、最天才、最正确的是时间。那么我们就把这些来自肃宁民间的文字和声音交给时间去沉淀吧。多少年、多少辈之后,关于这些文字的好与坏,以及这些文字所涵括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时间会给我们一个最伟大、最公平的论证。

鉴于文章很多,但篇幅有限,时间也不从容,只暂时撷取了最初两年(2018-2020)的文章。编辑整理,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本不乏青涩的《肃宁瞎咧咧优秀文集》(样书)。需要特别坦诚的是,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由于一些方言用字的不确定,由于编辑自身水平的束囿,也由于点灯熬油、抽空挤时的匆忙,肯定会有很多错误,请各位师友宽容以待,我们争取下次会有所进步


(2024年6月咧咧群举办“全民阅读 全民写作”主题文化沙龙)

《肃宁瞎咧咧优秀文集》汇聚了我们肃宁百姓最真挚、最质朴的声音。内中字句虽难免水平参差,但这也正是全民写作的特点,每一篇都是我们肃宁百姓生活阅历的表达,代表着这个时代的群众文化以及草根一族的思想境界。沧州日报、晚报原总编刘桂茂老师曾把我们“瞎咧咧”全民写作比到《诗经》的高度,他说《诗经》就是全民写作的成就。

嗯,“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我们也不必谦虚,《肃宁瞎咧咧优秀文集》就是当代版的《诗经》。这本文集的问世,将会是我们肃宁群众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门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故事,展现自己的创作才华。在这里,文学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象牙塔,而是属于我们每一个普通百姓的精神圣地。

衣食足文化兴。这本文集的问世同时也标志着,全民阅读、全民写作在我们肃宁早已蔚然成风,让我们更能直观地看到一个全民文化繁荣时代的到来,这也是我们维护一个微信群、做一个公众号多年耕耘之后的收获。我们相信,我们的肃宁,从远近闻名的状元之乡,到文化强县的再崛起,需要这样的文化气候。


(2024年7月咧咧群举办“全民阅读 全民写作”公益讲座)


《肃宁瞎咧咧优秀文集》(样书)


                      (作者:肃宁周刊编辑)


战友新报
有情怀的战友文苑 有温度的战友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