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模范夫妻
——马旭颜学庸的故事
信 真
2018年,武汉一银行支行,一名85岁的奶奶正在办理转账,看样子十分着急,她身后站着两个陌生的中年人,一直盯着她,而奶奶的转账数额不是几千几万,竟然是1000万!
柜员吓了一跳,再一看转账地点,不是武汉,而是东北哈尔滨木兰县,一个偏远贫困的县区。
凭多年工作经验,柜员断定奶奶肯定是被那两个中年人骗了,于是偷偷报警,故意拖延时间。
“哎呀,怎么办这么长时间啊。”
奶奶不停地催银行柜员,柜员假装在电脑上操作着什么,十分钟后,警察走了进来,控制了那两名中年人。
结果,闹了一场“大乌龙”。
奶奶大笑道,“哈哈,你们误会了,木兰县是我老家,我是自愿捐款1000万。”
警察询问后才知道,奶奶原来曾是一名军人,不仅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还是中国第一名女伞兵,获得过“解放勋章”,“三等功勋章”,是一名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
那么这名英雄为什么突然要捐款1000万,这么一大笔巨款呢?
奶奶的名字叫马旭,出生于1932年,哈尔滨木兰县。
1946年,年仅14岁的马旭毅然参军,通过长达半年的刻苦学习,成为了一名军医。
第一次上战场时,马旭亲眼看见一名和自己差不多大的男孩,被炮弹炸断了一条胳膊,吓得差点哭了起来,颤抖着替他治疗。
马旭刚包扎好,男孩就从血泊里站了起来。
受到男孩的鼓舞,马旭克服了恐惧,在枪林弹雨中奔跑。
很快,马旭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医,战场上哪里最危险她就冲向那里,因为她知道,还有无数个“断臂”男孩等着她救援!
1948年,15岁的马旭参加了被誉为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
这场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打了52天,歼敌47万,解放了东北全境,却也打得十分惨烈。
在炮火中,马旭不顾危险奔走在第一线,救下了无数伤员,因立了大功和光荣负伤,被授予了“解放勋章”。
1949年,新中国成立,许多离家多年的战士们都回家了,马旭却毫不犹豫报名抗美援朝,被编入了志愿军第15军45师,英雄黄继光的部队。
当年,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牺牲了很多人。冒着客死他乡的危险,马旭再次英勇穿梭在战场上,凭借优秀的表现被授予了抗美援朝纪念章、朝鲜政府三等功勋章。
一腔热血报效祖国的她,还遇上了同样为祖国洒热血的军医颜学庸,两人相恋后,很快就结婚了。
朝鲜战争结束后,马旭前往第一军医大学读书深造,凭借优秀的成绩,顺利来到了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
1961年,在空战中吃尽苦头的中国,成立了空降兵部队成立。
因为缺乏经验和配套设施,训练条件非常差,要求又高,没什么人愿意去空降兵部队,特别是医疗人员。
得知这个消息后,23岁的马旭心动了,她在医院工作稳定而且轻松,非常方便夫妻两以后要孩子,但她内心深处又想为国家和部队出更多力。
就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颜学庸站了出来。
“祖国是大家,咱们是小家,为了大家牺牲小家是对的!我支持你!”
丈夫的肯定给了马旭信心,凭借丰富的经验,马旭顺利进入空降伞部队,却又遇到了一个难题。
空降兵高空跳伞训练时,落地最容易受伤的就是脚踝,但医疗人员不能跟着跳伞,只能在地面远处守候,等到出事了再赶过去,这就耽误了救治时机。
马旭不懂跳伞,为了给跳伞受伤的战士治疗,她特意申请跳伞训练却遭到了拒绝。
“不行,你一个女孩子,太危险了,你做不了的。”
部队军官不同意,当时空降部队1万多人,还没有一个女兵跳过伞,但马旭没有就此放弃。
她直接在自家庭院挖了个沙坑,站在板凳和桌子上,模拟跳伞着陆的场景,不断跳进沙坑,练习长达半年,超过500多次。
就这样,在伞兵审核考试时,她标准着落,赢得了考核军官和在场1000多名战士的掌声,成为中国第一个空降女兵,也是唯一一个能跟着空降部队跳伞的医疗员。
但马旭进入空降伞部队越久,心里就越慌。 跳伞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女性备孕期及怀孕期间都不允许跳伞。
30岁的马旭急了,如果要生孩子她就必须退出空降伞部队,如果再不要孩子,她可能一辈子都要不了孩子。 15岁那年,马旭的母亲就死了,她比谁都渴望有一个家,有自己的孩子。
但是作为部队唯一一名会跳伞的伞兵医生,马旭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这个时候,又是颜学庸站了出来。
“我知道你想为国争光,没关系,孩子我们可以不要,实在不行,也可以领养一个。”
“可是你怎么办?”
在那个家家户户起码都有3个孩子的年代,没有子嗣,马旭觉得实在是对不起颜学庸。
“我有你就行了。”
这是马旭印象中颜学庸说得最动人的一句话,颜学庸更是用实际行动支持马旭,特意为她做了结扎手术。
多亏了他的支持,马旭安心呆在了空降部队20多年,成功跳伞200多次,成为跳伞次数最多,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不仅如此,1983年,马旭还成功研制了一款“空气护踝”,专门保护空降兵的脚腕,降低伞兵的落地的受伤几率,远超当时美国与苏联的空降护踝。
夫妻俩还共同编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和《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等著作,大力推动了中国空降部队的医疗水平发展。
退休后,两人也没闲着,经常免费上门给人看病,被人民称他为“穿军装的菩萨”。
膝下无子的两人,平时生活节俭到了极致,基本不买新衣服,一年四季都穿着军装或迷彩服。
迷彩服就算洗得包浆了,破洞了也穿,对他们来说,那不仅是衣服更是一种荣耀。
结婚多年,两人一不买房子,二不买车子,一直住着一间破旧的平房,出行靠走路或一辆生锈了的自行车。
就是靠着这样的节俭,85岁的马旭竟然攒下了稿费、退休金等共1千万。
这时,马旭听说老家一个13岁的孩子竟然被活活饿死了,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如果不是靠村民的接济,她早就饿死,不可能活到现在。
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们先后都老死了,马旭感到自己可能随时也会离世,决定在死前为家乡木兰县做点事。
和老伴商量过后,马旭联系上了木兰县政府,决定把全部财产1000多万捐给了家乡,这才有了开头一幕,两位老人去银行汇款被误会。
马旭夫妻俩无偿捐助的故事传开后,立刻获得了媒体的关注。
2019年2月,马旭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但她自己却并不觉得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反而对自己受到如此高的荣誉,感到惭愧。
果然,越是伟大的人,越觉得自己平凡。
老李的话
如今,1千万可以做什么?
在武汉,1千万可以买6-7套的100平的新房,50万一辆的宝马可以买20辆。
可马旭夫妻却什么也没为自己买。
毫无疑问,这是一对伟大的夫妻,英雄的老人,让人感动敬佩。
正是有这些兢兢业业的战士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才能有中国的今天。
他们是真正的大公无私的好榜样,真正的为祖国贡献一切的时代夫妻楷模。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
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
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马旭的颁奖词再一次回响,震撼了看望人员的心灵。
为马旭颜学庸致敬,
为祖国有你们这样的楷模而骄傲,敬礼!
【作者简介】信真,1953年生。1973年入伍。历任北京军区党委秘书、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某甲种师政委,石家庄警备区政委。从部队退休后,放弃京城优越生活,回乡创业十年,组织退役军人、军烈属、困难户成立了天津龙鑫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有机生态果园,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爱好文学写作,有多部(篇)作品出版、发表,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