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形状和颜色的认知,是孩子最初的视觉启蒙。
在大人看来相对简单的元素,对于新生命来说,无不充满趣味和奇妙的联想。
方和圆,高和矮,胖和瘦——差异既能让孩子的识别能力觉醒,又能创造出出其不意的幽默。
——绘本《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讲故事的艺术
文 | 王子豹 吕达
点、线、形状和颜色的认知,是孩子最初的视觉启蒙。
在大人看来相对简单的元素,对于新生命来说,无不充满趣味和奇妙的联想。
这也是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以及享誉全球的法国艺术家、童书大师杜莱的创意童书成功的秘密。
李欧•李奥尼《小蓝和小黄》内页图
杜莱《点点点》内页图
杜莱的作品中大量使用点、线和色块,充满了趣味和童心。有人说,他的书本身就是能拿在手上玩的艺术品,透过点、线、面和色彩的创意组合,营造出好玩的情境,让孩子通过视觉体验或是运用自由联想,甚至是身体触觉去全方位认知,进而与个人的生活经验产生连结,也与艺术发生共鸣,唤醒孩子天生对美的感知力,从而激发孩子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杜莱《我是杜噜嘟嘟》内页,运用了很多常见的元素
其实运用简单甚至生活中常见的、现成的材料,是很多国际绘本大师的创作手法。因为绘本的初衷或许就是让孩子在巧妙而又自然、熟悉却能产生惊奇效果的熏陶中,感知艺术带来的快乐。绘本的图画或许并不只是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做,或者用身体(触感)去感受到的。
《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就是一本这样类型的绘本。作者匠心独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布料拼贴出丰富的画面,从孩子最有好感的圆形和方形出发,设计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温情故事,传递出古老的人生智慧和浓浓的东方审美情趣。
《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
作者:武玉桂,翱子,王天天
活字文化 |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06月
这是一本讲述差异和爱的绘本。从它面世以来,就持续散发着茂盛的生命力。刚一出版就获得了数个重要奖项:
2015年入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发布的原创图画书年度排行榜TOP10 榜单
2016年入选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研制的《原创100——中国原创图画书核心书目》
2017年入选深圳市爱乐公益基金会“阅芽计划”
读者也非常喜爱它,在豆瓣上,许多读者都留言写下自己和孩子共读时的真实感受,全国几十家幼儿园都将这本书作为教案,因为它的故事简洁却不简单,图画又独具特色,具有中国传统民俗的视觉魅力。
那么,《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到底好在哪儿呢?
借助形状的识别,
觉醒孩子的识别能力
书中的故事朗朗上口:
……大山脚下有户人家,家里有一位老公公和老婆婆。
老公公高高的个子,瘦瘦的,长着方脸盘儿,所以大家都叫他方脸公公。
老婆婆矮矮的个子,胖胖的,长着圆脸蛋儿,所以大家都叫她圆脸婆婆。
图文结合简洁易懂,高矮胖瘦、公公婆婆,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比鲜明的元素,被这几句话巧妙地串在了一起,让小读者能够借助日常生活的场景理解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差异。
方和圆的不同,就好像高和矮的不同,胖和瘦的不同,让孩子识别能力的觉醒既源自生活又轻松幽默。
借助形状的认知,
激活孩子的观察能力
角色登场后,话锋一转:
方脸公公喜欢方方的东西。他喜欢坐方方的凳子,喜欢用方方的收音机听新闻,就连走路也喜欢迈四方步子。
圆脸婆婆喜欢圆圆的东西。她吃饭要用圆圆的饭碗,梳头要照圆圆的镜子,就连睡觉也要枕一个圆圆的大南瓜枕头。
前面的故事讲了方与圆的识别,而这一段则开始了对方与圆的认知。认知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方方的凳子、收音机,圆圆的镜子、南瓜枕头……看似简单、顺理成章的描述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用之前识别出的形状元素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总结规律,激活孩子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的新视角。
借助形状的联想,
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前面都铺垫完,故事转折出现了:
有一天,老两口吵架了,要分家。
方脸公公说:“方方的东西都是我的,归我!”
圆脸婆婆说:“圆圆的东西都是我的,归我!”
孩子的心是直来直去的,一下就能明白故事里公公和婆婆的心情。心里的热闹劲儿也起来了,对于方和圆的识别和区分也就更有动力了。
这里又是故事情节上的转折,又顺带着提出了新的任务。不仅要识别方和圆,还要把方的和圆的进行归类。
或许每户人家杂七杂八的东西都会有很多,哪些是方的,哪些是圆的?
脑海中方和圆的概念因为这个情节一下子丰富起来。不仅刺激了观察能力,更调动了记忆中的图像,刺激了联想能力。
借助形状的思考,
加深孩子的理解能力
就这样,老两口开始分家什了。可是,怎么分呢?
闹钟是圆圆的,可闹钟上的指针却是方方的!
电视机是方方的,可是电视机上的按钮却是圆圆的!
方的和圆的,能彻底分开吗?
仔细审视,又发现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不同的观察视角带来了不一样的结论。
方和圆的区分,看似简单,现在又变得不简单了。
作者结合着故事情节提出了一个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思维活动:家中的事物是否可以基于方和圆来分类?并借助钟表、电视机、拖拉机等开始了实际的论证。
让读者一边和故事里的主人公一起期待答案,一边不自觉地思考暗藏的问题。
借助形状的哲思,
启发孩子的思维转换能力
“缝纫机是方方的,应该归我!”
“不对不对!缝纫机上有好多东西都是圆圆的,是我的!”
哎呀呀,缝纫机拆了可不能用了。
方和圆分得开还是分不开呢?两条思路摆在眼前,两条思路都可行,但有着不同的代价。就好像缝纫机的例子,方的零件和圆的零件组合在一起,缝纫机才能用。但真要方脸公公拿了方的零件,圆脸婆婆拿了圆的零件,分是分清了,但缝纫机也别想用了。
在这里,故事所带来的思考又深入了一层:分清了方和圆,心里满意了,但实际上是好的吗?
爱因斯坦曾说:
“如果我必须用一小时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我会花55分钟考虑我是否问对了问题。”
好问题比好答案更重要,故事中新出现的问题悄无声息地打破了方圆区分的认知框架。引导孩子去看方圆区分之外还有什么……
故事如此丝滑,读完它非常顺畅,但仔细分析才意识到这本书难能可贵的地方,这正是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啊!
书里出现的内容都是生活里的场景,让孩子感觉非常熟悉,但组合在一起就成了趣味横生的故事,生活的秘密也随着思考的深入初露端倪。我想这就是《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好的地方,而这也是好绘本能给孩子带来的惊喜。
原创图画书
2015年度排行榜TOP10
入选2016原创100
中国原创图画书核心书目
入选2017
深圳市爱乐公益基金会
“阅芽计划”
拼布与花边
缝出的大美中国绘本
《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
作者:武玉桂,翱子,王天天
活字文化 |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06月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