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知青老翁?
文摘
2024-03-14 09:17
四川
知青翁德坤的离去,在中国大地、黄浦江畔掀起了一股久违的风潮。从黑龙江畔到长江、黄河,从八闽大地到八百里秦川,从武夷山下到玉龙雪山,人们认识的,不认识的,曾经一起奋斗过的战友,亦或心灵相通的网友,都在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老翁的追悼会算不上高规格,不是官方,只是民间;没有更多组织,完全出于自愿;花圈一溜两行,大厅人满为患。追悼会后,又一波久久的追思和感念。这种景象,即使是明星、大腕也不曾拥有,即使高级领导也很难比肩。这种礼遇,属于老翁,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为什么是他?答案就在每个人的心间。 老翁已经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一面旗帜,一世英雄。 对老翁的追悼,成为对全国知青组织、对知青运动的一次检阅。他向世人表明,对知青上山下乡的肯定与坚守仍是当今社会意识的主流。虽然知青一代人即将落幕,但还有更多的“荒二代”、年轻人仍在继承和延烧。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代表着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时代前进的方向,虽有迂回曲折,但毕竟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中国每一次青年运动的高潮都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成因,但其本质都是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旨在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三大差别”,涤荡千百年来陈腐落后的污泥浊水。我们这一代知青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沐浴着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在农村、边疆、兵团的艰苦奋斗中茁壮成长,改天换地,成为共和国的一代脊梁。正是我们的革命底色、家国情怀,在改革开放的复杂环境中,守正创新,抵御形形色色诱惑和冲击,防止了中国走封闭僵化老路、改旗易帜邪路的悲剧。 老翁正是站在青年运动之巅的一个杰出代表。他没有丰厚的社会资源,面临诸多艰难险阻和考验挑战,但他从来不叫苦,不退缩,不放弃,无私无畏,一往无前,哪怕倾其所有,哪怕心力衰竭,哪怕付出生命,义无反顾,在所不惜。他完成了许多常人看来无法完成的任务,担负了许多社会组织应当承担的责任,默默无闻,从不索取,从不炫耀。徐桔桔、贾爱春、杨晓沪二次下乡,成功创业,他激情宣扬,为三合村在沪演出搭建舞台,为杨晓沪的英雄事迹拍摄专题片;他看见众多“荒二代”成长成才,他就奋力疾呼,站脚助威,展现了胸怀天下,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老翁雷锋式的优秀品质和巨大贡献,没有选举,不用投票,更不用动员拉票,却得到了全国各地知青组织和知青朋友的公认,又一次见证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公道自在人心”的真谛。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老翁的成功,离不开其夫人方老师的默默支持。老翁常年东奔西走,早出晚归,将自己一半的工资都“倒贴”了进去。到后来,患上了三级心衰的顽疾,多次晕倒在外边,进出医院成了常态。三年疫情期间,老翁也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这一切,没有方老师持之以恒的理解、支持是很难想象的。
老翁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却是永恒的。“东促会”党委做出了向翁德坤同志学习的决定,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实至名归。我希望在更大范围内掀起向翁德坤同志学习的活动,取得更好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让知青事业发扬光大。 在送别老翁、弘扬老翁精神的时刻,有的人说,老翁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似乎是在说,老翁并没有那么高尚与伟岸,隐含着某种傲慢与不屑,显得那样的不合时宜。是啊,老翁确有一些缺点与不足,如有时脱离实际,理想主义,操之过急,思维偏激等等。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老翁也是人,缺点毛病在所难免,实属正常,不该求全责备。老翁对待自己的态度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闻过则喜,从不文过饰非。我们可能没有老翁那样的缺点,但却更无法企及老翁那样的成就和贡献。我们不要以己之长度人之短,应当具有虚怀若谷、见贤思齐的心胸,虚心真诚地向老翁学习。其实,用人如用器,没有万能的。用人之长,用器之利,成就一番事业,足矣! 此时此刻,也出现了一些杂音,以潘鸣啸《失落的一代》“乌托邦论”为据,若明若暗,试图亵渎、嘲笑、诋毁老翁,实在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自取其辱。这也用不着大惊小怪。在中国青年运动历史上,从来都不是一种声音,一帆风顺的。在知青上山下乡进程中和后知青时代,支持与反对、“有悔”与“无悔”的斗争从来也没有停止过。但是,这次对老翁的悼念热潮,一个瘦弱的老者战胜了无数名流大咖,又一次彰显了正义的力量,“得道多助”的真理。有些人讽刺别人“碰瓷”,其实说给自己倒是蛮贴切的。借着老翁的热度,兜售一己的“私货”,很不地道的,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知青事业永恒,老翁精神长青!
(作者范学新,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屯垦戍边,曾任连队指导员;1983年以后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工作,历任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长等职;本文写于2024年3月12日。)◆翁德坤同志,于2024年2月29日下午4时,因心力衰竭在上海瑞金医院与世长辞,享年76岁。◆ ◆翁德坤同志,于1966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中毕业,1968年8月下乡到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3团4连,先后担任拖拉机手、农场宣传干事等;上大学毕业后,回上海在崇明县、市农委等地工作。◆ ◆翁德坤同志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知青历史文化宣传、研究工作。他积极参与并创办《黑土情》杂志,多年担任其主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为知青历史文化史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作出了不懈努力;他策划、组织并参与知青活动,倾尽心力,满腔热情,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为传播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作出了不懈努力;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忠于党,忠于人民,不忘初心,坚韧奋斗,为知青正能量的传播、捍卫和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