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在我国女性患有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以远高于第二名的发病率位居榜首,30.4万的中国女性每年被发现患有乳腺癌。
如今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越来越高,还趋向年轻女性,这让很多女性朋友非常忌讳,面对这样一种恶性疾病,随时危害着女性朋友的健康,我们不得不重视对乳腺癌的防治。
1.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如果其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
2. 月经初潮早绝经晚
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3. 婚育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虽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岁以后亦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为婚者的2倍。
4. 电离辐射
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
5.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较强的相关。有些公司职员高形成不科学的、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结果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在早期时,若发现乳房有质地较硬的小肿块存在,就需要引起注意。这些肿块触摸起来往往没有疼痛感,且表面也没有多光滑。
有的乳腺癌患者尽管在乳房没有触摸到明显的肿块,但还是会存在不适感,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常常会发现一侧乳房会有轻度疼痛感。若是经常觉得乳房不适,则需趁早检查。
基本上三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都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而且会随着病情的发展慢慢融合起来,到了晚期的时候,就会在锁骨和对侧腋窝部位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3. 皮肤发生橘皮样改变
当乳腺癌肿块迅速增加时,会对乳房内的韧带组织造成侵犯,就会导致乳房收缩,从而使乳房皮肤出现凹陷,类似于“酒窝状”。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表面是比较光滑的,但是当它出现像桔子皮一样的时候,特别明显的凹的时候,这是因为乳腺肿瘤侵犯到皮下了,需要尽快就诊检查。
90%以上的癌症在潜伏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当出现明显症状就医时,常常就已经到了中晚期,所以靠症状来发现早期癌症是不靠谱的。根据国家防癌指南推荐,建议女性每年定期做乳腺超声+钼靶进行防癌筛查。
乳腺超声具有无创、无辐射、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的特点。它可以准确分辨乳腺肿块的囊性和实性,能发现5毫米以上的结节或者肿块,可以应用于腋下淋巴结和乳腺引流区淋巴结的探查。超声是一种无辐射、无痛苦的乳腺癌筛查方法,适用于不适合进行钼靶检查的女性(如妊娠女性等)。超声检查在致密型乳腺女性中有更高的病变检出率,能更加全面地观察整个乳腺,降低乳腺癌的漏诊率。
钼钯检查,推荐35岁以上、乳房较大的女性重视钼靶检查。这类女性的乳腺组织相对疏松,钼靶检查成像的效果较好。该检查对微小钙化的识别率达到95%以上,可以检出85%~90%的乳腺癌以及发现部分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癌。
这两项检查在乳腺筛查时应该如何选择呢?每一种检查手段都有它的优势和局限性。东方女性乳房较小、乳腺细密,应以彩超为主、钼靶为辅。女性可以每年都用彩色超声检查,35岁以后再加上钼靶检查。彩色超声和钼靶X线片都没发现问题的,可1~2年后再用钼靶检查一次。
首诊是癌症治疗的第一步,将影响你未来治疗效果的每一步。有专家收到一些转院患者,治疗起来无比困难,罪魁祸首就是首诊机构或医生选择不对口,一方面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另一方面是治疗方法选错了,造成了比疾病本身更难处理的问题,还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首诊是成功治疗的第一步,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全国医院肿瘤专科综合排行榜TOP10,供大家就医参考:
乳腺疾病领域的绝对权威,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乳腺外科主任的邵志敏教授带领团队在多项多中心大样本前沿临床试验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并纳入国际治疗指南,为世界乳腺癌治疗领域提供了 “中国方案”。而且邵志敏教授所带队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的诊治水平齐肩发达国家水平。
五年生存率,是衡量乳腺癌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邵志敏团队不仅关注五年生存率,更注重十年生存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2002年,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专科的基础上成立。而肿瘤医院乳腺癌多学科团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乳腺外科的乳腺癌手术量超过8100例,在医院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达到93.6%,相较于10年前提升了9.1%,10年总生存率达到82.6%,较10年前提升了16.3%;保乳手术患者复发率仅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