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肝病负担最重的国家
据估算,我国约有8600万乙肝携带者,其中2800万为需要治疗的乙肝患者,而丙肝患者约1000万,脂肪肝人数更是超过2亿。
慢性肝病最后进展的两种结果肝硬化、肝癌,已经成为影响百姓生命的健康的“拦路虎”!
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共有1.12亿代偿期肝硬化和1060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相关死亡人数超过132万例、约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2.4%。其中50%的肝硬化死亡来自我国。
很多人都关注在肝硬化所带来的危害,都希望通过先进的医学技术,实现逆转,但通过目前的医学手段,肝硬化患者即使进行了有效的病因治疗,仍无法完全阻止肝癌的发生。
2022年,我国肝癌新发患者为36.77万例,居所有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人数31.65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已经是我国60岁以下人群中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了。
人体的肝脏有四大特点:
1. 痛觉迟钝
肝脏组织内没有痛觉神经,只有在肝的包膜上有痛觉神经。早期肝脏内病变不会感觉到疼痛,只有当严重肝病时牵拉到包膜才会感受到疼痛。
2. 沉默寡言
肝病早期常见症状一般是乏力、腹胀、消化不良等。这些症状不够典型,并不会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肝脏。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是严重肝病程度。
3. 吃苦耐劳
肝脏再生功能强大,1/3肝脏就能正常工作,只要肝脏能正常工作,就不会让身体有察觉。
4. 千人千肝
肝脏异质性强,肝病致病因素多,每个人差异极大。到严重肝病阶段,缺少大多数人都有效的治疗方式。
我国早检筛查的发展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加之肝脏的特点让很多患者等到有症状时,往往发现病程就已经很久了,甚至到了肝硬化、肝癌的地步了,我国肝癌五年生存率仅为12.1%,远低于总体癌症生存率和其他消化道癌症。约有55%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这一数据在美国和日本仅约为15%和5%。
因此肝硬化、肝癌的防治重在“早”,通过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努力在早期各个环节及时阻断干预尤为重要。
今天就为大家科普一下罹患肝硬化、肝癌前最后的可逆转节点: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主要是由于肝损伤以后细胞外基质,包括各种胶原、非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等过度沉积及异常反应,以纤维组织替代了正常肝组织。
肝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进展到肝硬化的必由之路。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几乎所有慢性肝病均可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导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细胞癌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肝纤维化并不是一种可怕的不可改变的病理表现,而是一种可逆的病理过程。只要采取适当、积极的治疗措施,就能让很多伴有纤维化的慢性肝病患者病情不再发展甚至逆转,也就不会发展到肝硬化。
肝纤维化早诊断的几种方式
1. 有创检查:肝穿刺
目前最可靠的检测肝纤维化的方法是通过肝穿刺获取标本作病理诊断。很多患者对肝穿刺有点惧怕,认为会影响身体健康。实际上穿刺只取了肝脏组织的五万分之一 ,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
但局限的是想让这五万分之一的组织反映肝脏纤维化的全貌有一定困难。所以即便在按照很高要求操作获取肝组织样本的情况下,病理观察仍旧会有20%左右的误差。
2. 无创检查:肝脏弹性检测
利用超声检查,评估肝脏的硬度,肝纤维化程度按弹性数值分F0、F1、F2、F3和F4,5个等级:F0为无肝纤维化,≥F1为轻度肝纤维化,≥F2为中度肝纤维化,≥F3为重度肝纤维化,F4为肝硬化。
但也有局限性,有黄疸、腹水的患者不建议做,过度肥胖、肋间隙过小的患者也不建议做,只能部分代替肝穿刺来诊断纤维化的程度。
3. 无创检查:壳酶蛋白检测
研究发现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中,壳酶蛋白的浓度可显著升高。在肝脏中富集和特异性表达,作为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肝纤维化分期和诊断的血清检测标志物。
通过吸取指尖末梢血加入到检测卡中,来检测肝脏中壳酶蛋白的情况,预判疾病进展的速度。不仅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还易于操作,方便居家监测。
最新研究发现在中国正常体检人群严重肝纤维化比例为6.83% ,在高危人群中(糖尿病、脂肪肝、慢乙肝、酒精肝等)严重肝纤维化的检出率更是高达18%以上!
在日本,肝纤维化筛查已经非常普及了。肝纤维化早期筛查对于指导慢性肝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减轻全球慢性肝病负担的关键。因此,建议定期检查肝纤维化的筛查,尤其是高危人群!
如何居家即可检测肝纤维化?
↓↓↓可以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