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既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试金石,又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12月11日晚,山东师大附中历史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孟伟为第22期星校作《公开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专题讲座。活动由教科处主任李贵玲主持。
什么是公开课?
关于公开课是否为花架子、是否费力而不讨好,孟伟老师首先抛出了这样的疑问,以探讨公开课的本质。她提到公开课是指一种开放式的课堂形式,允许同事、同行、家长、领导或教育专家等外部人员进入课堂进行观摩。更具体地说,公开课往往是有组织、具有一定规模且经过特别准备的课堂展示,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示范型公开课、研究型公开课、竞赛型公开课。为了加深学员们的理解,孟老师援引自身案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公开课的具体形态。
公开课的意义是什么?
孟伟老师从执教者与观摩者两种角色剖析了公开课的意义。对于执教者而言,公开课不仅为教师进行专业阅读、学习课标和案例、深入挖掘教材等提供了契机,还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对观摩者而言,公开课推进了理论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理论化,比常态课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多观摩公开课,择善而从,开阔视野,提升教学品味。
如何上好公开课?
针对如何上好公开课这一老大难的问题,孟伟老师从备课、磨课、暖场、导入、授课、课堂以及反思等七个关键环节入手,为学员们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指导。特别在暖场这一环节,孟伟老师提到在正式授课之前,授课教师可以安排与教学活动有关的歌曲或视频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减少学生紧张感,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孟伟老师还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分享了准备公开课的技巧和策略,学员们受益匪浅。
学员分享
听了孟老师的讲座后,我对于公开课的认识发生了转变。现在我深刻体会到,筹备一节公开课虽然投入的心力非常大,承受的压力远超常态课,但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能够促进对教材的挖掘和学情的研究,进而因材施教,在这个过程中自信心得以建立。即便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是成长的有益磨砺。
——赵慧
聆听了孟伟老师的讲座后,我认识到备课是公开课成功的关键,它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同时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设计符合其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孟老师强调了公开课中的语言准确性和互动性,这要求我们在表达上既要清晰明了,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本次讲座,我认识到了公开课对于新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磨砺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更是我们快速融入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认知的宝贵机会。在后续教学中我将积极参与公开课教学和观摩,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陈胜男
撰稿、摄影 | 胡鑫洁、陈萌
部门审核 | 李贵玲、王万燕
责编 | 张译文
审编 | 王敏
终审 | 杨增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