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州加利福尼亚州的GDP超过日本。
2024年上半年,日本创造了1.98万亿美元的GDP,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大约2000亿美元。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24年上半年的GDP是2.04万亿美元。
加利福尼亚州超过日本不是一个静态的现象,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GDP曾经达到过加利福尼亚州的6倍。
大约30年之后,日本的GDP便已经被加州超越。
并不是加利福尼亚州的表现有多亮眼,在2024年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发展速度都超过日本。
2023年的时候日本GDP超过了印度21%,2024年上半年只领先了印度4.9%。
如果回顾1994年,日本的GDP则是印度的15.28倍!
2023年德国略微超过日本,2022年上半年已经领先了日本18%。
如果回顾到1994年,日本的GDP是德国的2.26倍。
1994年的时候,日本的GDP是美国的69%,2024年上半年只相当于美国的13%了。
所以,并不是加州的经济发展有多快,而是日本在和世界上大多数的经济体逆行。
日本经济的衰弱,是它正在回归历史应有的位置。
从古至今,日本并不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
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发达国家,是因为利用历史机遇期完成了两次飞跃。
第1次是明治维新,之后甲午战争中打败了大清帝国。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企图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东亚地区的列强。
期间日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体量上和正在进行洋务运动的大清不在一个级别。
当时日本只有4000万人口,大清的人口已经超过了4个亿,更不要说两国的领土面积差距和资源差距了。
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跟清朝进行的赌国运的战争取得了胜利,一下子就从清朝那里获得了2亿多两白银的赔款,使该国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得以成为列强国家。
到1910年,日本的国民总生产达到了39.2亿美元,其中工业达7.4亿美元,建筑业1.6亿美元,交通通信业2.3亿美元。
1872年,日本建成该国第1条铁路,东京新桥到横滨的铁路,全程29公里。
1895年的时候,铁路里程不过只有3700多公里。
到了1910年的时候,铁路的总里程已经达到了8600多公里。
1885年,日本的全国造船量只有1500吨,大多数轮船都需要从海外进口,而且进口的轮船就会更大。
1885年,日本造的19艘轮船平均吨位只有79吨。
进口的轮船虽然只有7艘,但是平均每艘达到了上千吨。
到1910年,日本国内造了71艘轮船,平均每艘已达500吨。
到了二战的时候,日本是一个可以生产飞机、坦克、大炮,乃至于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国家。
第2次是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刻意扶持。
二战结束后,仅1946年到1952年,美国就对日本援助了22亿美元的资金(按照当时的黄金和美元的比价,相当于2000吨黄金),其中只有5.04亿美元是贷款,剩下的基本上全是赠款。
在这几年日本的经济得到了发展,而且城市的人口也急剧增加。
1950年的时候,城乡人口的比例是6:10,到1965年就达到了21:10。
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非常火爆。
1950年的时候,全国的铺设道路不到2000公里。
到1965年的时候,已经增加到了1.65万公里。
在此期间,私家车的数量增加了近50倍,使用抽水马桶的户数增加了13倍。
由于机械化的进步和农药化肥的使用,日本到1967年甚至在大米方面实现了自己自主。
此后的一段时间,甚至还出现了大米生产过剩的情况。
期间日本开始了真正的工业化。
如果仅依靠本国的市场,日本的发展将会受到严格的限制。
在美国的刻意扶持下,不仅美国市场向日本开放,美国所控制下的其他国家的市场也向日本开放。
日本最引以为豪的汽车产业便是在这一期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1947年,日本只出口了两辆汽车;
1948年,日本的汽车出口量只有301辆;
到第2年也不过增加到了1137辆;
日本汽车技术落后,以至于1950年当时的日本银行行长市田九人认为:
“日本不需要汽车产业,因为在目前的国际分工呀,日本发展汽车工业是没有意义的,日本汽车制造商不可能和欧洲美国的汽车制造商竞争”。
随着日本向西方引进汽车技术,逐渐具备了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汽车生产商的竞争能力。
1960年,日本的汽车产量达到了48.15万辆;
1973年,增加到了70.83万辆,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1972年,汽车产业成为日本的主导产业之一,占到了制造业总产出的10%。
1980年,汽车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并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
此期间,除了汽车产业之外日本的电子电器产业,钢铁产业,造船业等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经济最繁荣的时期,达到了美国人均GDP的1.5倍和经济总量的大约7成。
与此同时,美国也逐渐结束了对日本的扶持,甚至采取措施限制日本的发展。
比如,签订了《广场协议》,扶持韩国半导体产业和日本半导体竞争等。
这两个阶段的成功,也反映了日本缺少战略眼光,无法引领潮流,只会跟成功者后面亦步亦趋。
所以有人评价日本的工业化的过程是一种径直移植型的产业革命。
在其他先进国家接近某一种产业革命的高潮时,日本还在处于原始的积累阶段,而不是和其他国家齐头并进式的发展。
然后,日本的做法是瞄准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平行的移植和引进。
但这有两个问题:
第一,日本将会永远无法吃掉产业初期发展的红利,如果这个产业是赢者通吃的局面,日本就缺少了追赶的可能。
第二,如果某一个产业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日本就无法追赶世界最先进水平,只能看着先进国家一骑绝尘。
机遇期之后就将会回归应有的位置。
以手机为例,在功能机时代日本还有几个不错的品牌,比如索尼、松下等等。
走的是中高端路线,特别受中产阶级以及年轻人的欢迎。
智能机时代就一败涂地,竞争不过中美韩三国的智能机品牌。
所以,本质上日本的竞争力本身就不怎么地,所谓的严谨工匠精神只能小打小闹,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面前没什么用。
这主要也是日本战略眼光不行,没有意识到世界的变革。
正如当新能源汽车崛起的时候,日本竟然再一次错失了机会,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日本在汽车行业也将会一败涂地。
汽车行业是一个远比手机行业还要庞大的产业,为日本提供了数百万就业。
这个行业又间接带动了上千万岗位,一旦汽车行业落败,日本的经济就完了。
除了缺少战略眼光之外,日本人的奋斗程度(不是指工作时长,而是勇于拼搏的上进心),创新精神也远不如中美韩等国家。
所以,在某些产业上一旦失去优势,就再也没有能力反超对方。
未来日本的GDP将继续呈自由落体式发展。
1995年,日本人均GDP是世界人均的8.07倍,2015年下降到3.43倍,2022年下降到了2.6倍。
按照目前的衰退程度,日本在2032年的时候人均很有可能会来个腰斩,达到世界人均GDP的1.3倍左右,也就是大约2万美元。
这不是经济周期所带来的持续衰退,是日本在经历了历史机遇期之后,回归它的正常位置的一次事件。
几乎再没有崛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