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与卵巢癌,女人一辈子最担心的病,统统讲清楚

健康   健康   2025-01-07 06:58   北京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二 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携带BR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使用PARP抑制剂(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延缓生存期,降低死亡风险;可以指导选择化疗药物,其对DNA交联药物(如顺铂和卡铂)敏感,而对紫杉类药物的敏感性可能较差;因这类患者更容易出现多发病灶和复发转移,应考虑全切手术代替局部切除手术,以防后患。所以,基因检测最好在开始治疗前进行。
此外,因为携带BRCA突变基因的乳腺癌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癌的发病率将有显著升高。所以,建议基因检测越早进行越好。
一句话,基因检测进行的最佳时间就是在乳腺癌确诊之后、治疗之前
如果规避共同的癌症易感因素是乳腺癌患者预防卵巢癌的第一步,那么基因检测就是乳腺癌患者预防卵巢癌的第二步。知己知彼,先发制“癌”,对卵巢癌说“NO”,掌握生命健康主导权!


END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资料:

[1]乔丽雅,王振国,张江琴,范敏,成争先.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05):135-136.

[2]杨彩虹,崔恒.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筛查与治疗研究进展[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2,2(01):39-42.

[3]段荣荣,孙立新,赵宏伟.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与散发性卵巢癌患者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表型的差异[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11):788-795.  

[4]李天人,畅华,郭科军.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中BRCA1/2的表达[J]. 解剖科学进展,2014,20(3):233-236.

[5]李艳红,姚元庆.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9):709-710.

[6]朱珏,张可,潘璐,等. 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6):584-587.

[7]马学功,薛凤霞. 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2):955-958.

[8]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2)—家族遗传性卵巢癌[J].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4):1243-1247.

[9]胡铭阳,左鑫,明佳. 乳腺癌并发卵巢癌的可能原因及其防治策略[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8,5(2):34-39.

[10]李达学,厉红元,张 翔. 遗传性乳腺癌及其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7,4(3):76-80.

[11]韩有明,贾勇圣,佟仲生. 乳腺癌1、2号基因突变与HBOCS患者生殖系统肿瘤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2017,57(19):101-104.

[12]金锋. 遗传性乳腺癌[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4):303-305.

[13]王欣,胡丹,李永霞,等. 妇科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9,46(6):693-697.


长按二维码进入微信群

参与更多精彩活动





珍乳网
珍乳网女性健康管理专家——专业科普知识服务平台,强大医疗专家团队,深耕创新“药食同源”领域——为全国7亿女性健康保驾护航。更多高端功能性保健品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