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兆君||从王子耀案叩问人性善恶与律法尺度
文摘
文化
2024-10-19 05:28
湖南
童兆君
在时光的长河中,悲剧往往如沉重的礁石,突兀地显现,刺痛着人们的心灵。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的王子耀案,便是这样一块令人痛心疾首的礁石。年仅 13 岁的王子耀,生命之花尚未尽情绽放,便被同班的三个同学残忍扼杀。凶手们以欺骗为饵,将王子耀引入蔬菜大棚,一场噩梦由此拉开帷幕。他们分工明确,有人控制,有人望风,有人回家取铁锹,恶行有条不紊地展开。王子耀在这残忍的风暴中,惨遭活活打死,随后被挖坑埋尸。他的面部被铁锹打得血肉模糊,仿佛一幅被恶意撕碎的画卷;头部多处血肿,头骨碎裂,一只眼球凸出外翻,似在无声地控诉着暴行;颈部七八处伤口,如狰狞的爪痕;腰部的伤势更是令人胆寒,圆孔形的洞揭示着凶手的残忍,肝脏严重失血。王子耀的手指青紫肿胀,双手虎口全部破裂,那是他在绝望中奋力抵挡的印记。凶手作案后的态度,令人震惊之余更感心寒。他们极为冷静,杀害王子耀后,竟能淡定地继续日常生活,正常上学、吃喝,仿佛罪恶从未发生。被捕后,依然表现出极强的心理素质,丝毫不见惊慌与害怕。他们的冷漠,如寒夜的冰霜,冻结了人性的温暖。正如最高人民法院 4 月 16 日发布的涉妇女儿童案件情况所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近三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 年至 2023 年,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73178 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 98426 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 2%至 2.5%。这些数据,如一声声警钟,在我们耳边长鸣。人性,究竟本善还是本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言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然观王子耀案,行凶者之恶,让人难以觅得善念。他们的残忍,如黑暗中的幽灵,挑战着孟子的观点。荀子则提出人性本恶,人生来有好利、疾恶、耳目之欲等本性,若不加约束和教化,便会走向邪恶。王子耀案中的凶手,或许正是在缺乏约束与教化之下,放纵了内心的恶。未成年保护法,本应是未成年人的守护之盾,如今却在某些情况下,似成了行凶者的“护身符”。凶手们在实施暴行之时,或许笃定其会成为保护伞,即便犯下重罪,也不会被判处死刑,最多不过十年、十五年刑期。待出狱时,他们仍正值青春年华,而王子耀却永远地长眠不起。这不禁让人深思,未成年保护法对恶是否过于宽松,甚至放纵?律法之尺度,当如精准之天平,既不能过宽,亦不能过严。过宽则恶者逍遥,正义不彰;过严则可能伤未成年人成长,断其改过之路。在人性本善与本恶的观点上,未成年保护法需寻得恰当平衡点。对本性善良而一时犯错者,应以教育引导,助其认识错误,回归正途;对恶意明显、罪行严重者,不可一味从轻,应据情加大惩处,使其明白犯罪后果,给受害者家属交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教育,乃塑造人性之关键。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如三股清泉,可滋养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尊重生命、关爱他人,从源头上遏制人性之恶的滋生。王子耀的悲剧,是一记沉重的警棍,敲打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性的善恶与律法尺度的紧密关系。在未来之路,立法部门应不断探索完善未成年保护法,使其在护未成年人权益之时,亦能有效应对人性之恶,为社会和谐稳定筑牢基石。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爱与教育培育人性之善,用公正律法约束人性之恶,让世界绽放美好之光。童兆君,平江之畔孕育文学梦。不仅以笔耕不辍,钟情于文字间的小文创作,散见于各大媒体与报刊,更在文学殿堂里留下独特印记。九十年代初,踏入法律界,于长沙一律师事务所历练数载,后毅然转身,归家潜心向学。拜名师,承古训,将家族世代相传的中医发扬光大。尤其是中医正骨术,在业界享有盛誉。如今,在长沙杏元春堂国医馆,以医者的仁心与妙手,续写着悬壶济世的佳话,让传统医学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电视音乐广告制作横空出世了,本平台现有栏目16个,辐射全国,聚集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作词、作曲、演唱名家,可为用户量身定做个性化的音乐电视(MTV)广告,所有的作词、作曲、演唱都由全国实力名家原创一条龙服务,《三湘四水文艺之家》伴您腾飞,助您早日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