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友,共享阅读之美
——流虹校区“听荷”读书社阅读心得分享
01.
李晟瑜《中国美术教育》
《中国美术教育》是一本专注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权威期刊,杂志设有多个栏目,如“教育研究”、“实践探索”、“课堂点击”等,内容涵盖美术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艺术教育实践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案例,特别是“大家评课”栏目,从案例有哪些可取之处、有哪些待改进之处、还可用哪些教学方法三方面切入评课,让读者收益匪浅。通过阅读《中国美术教育》,我对中国美术教育的深刻内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书中对教育实践的探讨让我意识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书中对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的回顾,也让我对中国未来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充满期待。
02.
金桔《学习的本质》
初读《学习的本质》,仿若踏入知识的幽径,探寻学习的真谛。它点明学习并非被动吸纳,而是主动构建。这使我反思过往学习,多为机械记忆,忽略知识关联与自我思考,致学习低效。书中强调情境与社交对学习的助力,让我忆起小组讨论时灵感的迸发,实践运用中知识的深化。这表明学习需融入多元情境,借互动交流活化知识。它还提及反馈的重要性。恰如前行需路标,学习中教师、同学或自我的反馈能助我们修正方向,明晰不足。读罢,我深感学习是场主动探索之旅,需于情境中历练,在社交里拓展,借反馈完善。此后,我将以新悟为灯,点亮学习之路,让知识之花绚烂绽放。
03.
吴杰《你其实不懂儿童心理学》
教育平等,首先体现在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颗心,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在我的课堂上,我始终坚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在平等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 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相信,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公平正义。
04.
周丽雅《做学生向往的教育》
当我翻开《做学生向往的教育》这本书时,内心充满了期待与好奇。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如何创建一个让学生向往的教育环境。其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观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否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这些问题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的工作。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激励学生,让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05.
刘思雨《主题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
在传统教育中课程内容、课程形式是固化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身心的成长更需要学生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那么完成这种转变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优化,将课堂的“死水”转化为“活水”。在本书中,关于主题活动的探索、实施给了我很大的思考,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尝试独立或团队协作地解决问题。尤其是书中具体课例的示范,让我更直观的感受到活动带给学生的乐趣、带给学生学习的乐趣。
06.
任今梦《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李商隐诗歌的深入解读,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叶嘉莹教授以自述的方式,将她与李商隐诗歌结缘的一生娓娓道来。从十二三岁初次接触,到九旬高龄仍能感同身受地朗诵,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我深感震撼。她用平易的话语,将李商隐的诗歌之美、生命之痛和心灵之深邃,一一剖析在我们面前,是一次对人生、对情感、对诗意的深刻探讨,她的讲述让我感受到了李商隐诗歌中的那份“明珠生泪”的意境,也体会到了他“美玉生烟”的无奈与哀伤。
07.
刘娜《新课堂”怎么办“》
在语言运用情境中,如何设聚焦“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设计出兼具“真实性”“整体性”“实践性”的情境任务呢?这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是个难题,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角色扮演、故事讲述、新闻报道、实地考察、项目式学习、情感体验、跨学科整合等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能力,还能增强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感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创造一个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
08.
肖淑媛《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教学》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较为依赖教科书、黑板和纸质资料,注重教师对文本的讲解,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忽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传统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和革新。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智慧化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深度学习水平,进而有效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技能。
09.
沈苏宁《教师读书十问》
通过阅读《教师读书十问》,促使我静心思考教师的读书,认识到读书应当成为每个教师的习惯,甚至是信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智者、大师在对话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END
文稿|教科室
美编|沈彬烨
审核|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