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被抛弃,品牌开始抢夺文化人了?

文摘   2024-09-14 11:59   江苏  

大家注意到没有,品牌圈正在吹起一股“文化风”

比如前段时间上线的《黑神话·悟空》,凭着中式美学和传统文化横扫互联网,更在商业联名中让瑞幸、华为等品牌起飞。

不只“文化IP”成了流量密码,就连“文化名人”也成了品牌新宠

去年冬至,许知远和饿了么打造了节气广告《建议冬至放一天假》,喊出全网心声;今年七夕,好望水为余秀华穿上婚纱,写下幸福诗歌;中秋将至,汾酒又和贾樟柯聊起了“汾阳故乡记忆”;还有最近,比亚迪邀请麦家,打造了中国文化地标漫谈《大地的诗篇》第一集,与大家畅谈苏轼与西湖的渊源。

这实在很难不让人好奇:

过去以流量明星主导的品牌营销,为什么开始有越来越多作家、诗人加入?只专注社交话题的品牌们,怎么纷纷集体转向了文化赛道


文化名人凭何代替流量明星?

要搞清楚当下品牌为什么开始偏爱文化名人,就要先看懂同一赛道上的流量明星们为何在营销中影响力逐渐式微

当下,“不稳定性”成为品牌们选择流量明星时的最大顾虑。人设塌房、言论翻车、饭圈争议等问题,是时刻悬在品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很多时候,明星合作不仅不能让品牌与目标人群建立有效、长期沟通,还要时刻警惕舆情风险。

与此同时,在社交舆论场上,“文化名人”们的影响力却在不断提升。摸鱼大师刘慈欣、顶级i人麦家、潦草小狗余华和女性力量余秀华等作家、诗人,轮番成为新一代“文化偶像”。

品牌们转向拥有同等影响力且“更安全”的文化人群,是势在必行。

不论是明星还是文化名人,本质上都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沟通、塑造品牌认知的桥梁

以最近比亚迪和麦家拍摄的诗词漫谈短片为例,就能看到文化名人自带的“文化属性”,在品牌与消费者的认知沟通中,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完这支短片后,007的第一感受和许多网友十分相似:“这居然是广告?”“终于有看得进去的品牌片了”“比亚迪好像....变高级了?”

就如同麦家在片中谈论苏轼诗词、生平与西湖,给人以“诗词人文纪录片”的观感。许多以文化名人视角展开的品牌叙事,往往会消解“广告营销感”。

对于自动免疫各类广告口号、营销植入的当代消费者而言,邀请文化名人以故事讲述形式“加入群聊”,首先就打开了一个用户愿意主动走入的品牌沟通场景。

跟随诗词故事的沟通展开,007在不知不觉中,还感受到了麦家为比亚迪产品系列和品牌形象附加的“高级质感”

首先麦家的行业成就本身足以彰显比亚迪的行业地位被媒体誉为“以技术利剑,树立起中国品牌新样本”的比亚迪,已然凭借先锋创新精神,成为汽车行业“头部品牌”。而在文学创作领域,麦家同样是“头部”。

麦家作为当代被改编作品最多的作家,《暗算》、《风声》等知名作品都先后被改编成了爆款影视剧。今年暑期档,根据麦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解密》,也让中国影迷大饱眼福。

近年来,《王牌对王牌》和《种地吧》等许多热播综艺也多次邀请麦家参与,让其在年轻受众中持续发挥精神和价值观引领的作用。

在纯文学领域,麦家同样满载荣誉。《暗算》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解密》、《暗算》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成为中国迄今仅有的两部收入该文库的当代小说,此前收录的中国作品来自鲁迅、张爱玲、钱钟书。

不止如此,麦家还是敢于闯出新赛道的“先锋样本”,在获得“谍战之父”称号之后,又另立山头,创作了《人生海海》,回到童年、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该书销量已突破400万册,是难得的同时兼具文学性和畅销的作品。

今年4月,麦家再度推出新书《人间信》,上市当天的直播吸引了超过25万人同时在线观看,上市至今已发行量超过60万册,这也再次论证麦家文学“顶流”的实力。

文化名人的地位、荣誉与先锋标签为品牌加持“地位”认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麦家娓娓道来的文化故事,还为片中出现的比亚迪“宋”系列车型,附加了文化实感,也为比亚迪品牌拉开了与同行的差异化认知

今年上半年,极星大手笔邀请陈坤、周迅成为双代言,走出“品牌绑定代言人调性”的传统路线,打响“奢华”定位;与之同步的小米su7上市,则依靠雷军个人IP持续打造话题营销,强化年轻印象。而与单纯借力明星、老板形象附加品牌外在标签不同的是,麦家更像是在“向内挖掘品牌的文化属性”

具体而言,比亚迪与麦家联合打造的中国传统诗词内容,让比亚迪“宋”真正与“宋”代文化关联起来:

一方面“以文化塑造高端”,打破比亚迪大众化、中端认知,塑造有内涵的“高级感”;另一方面则是借文化名人故事讲述、中式美学美景交融,为国产品牌沉淀“中式标签”。比亚迪“国产中式”、“高级有内涵”的印象,不再仅从王朝命名上体现,而在内容传播中,真正夯实进用户心智。

品牌卷文化其实更具性价比

除了“营造有效沟通场景,为品牌附加文化调性”的认知塑造优势外,从营销投入与产出角度来看,品牌集体卷文化,其实也比单纯“蹭流量”更具性价比。

在传统的品牌明星、名人合作中,常常把“粉丝基数”和“话题流量”看核心要素。但只专注于“蹭”明星流量,常常会让品牌“传播失焦”——营销合作中仅有明星受关注,品牌却缺乏对目标人群触达和“明星粉丝-品牌粉丝”的转化

而依靠文化名人、文化IP们卷文化的品牌们,却真切吃到了“文化内容带来的流量红利”。当下,“好内容”能在各个渠道上获得平台倾斜,为品牌导入精准流量。此时,像麦家、余华、许知远这样的文化名人自带的“内容”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一方面这些文化名人,本身就是优质的“内容创作者”,能与品牌们一起共创出有内涵、有流量的好内容。

就像此次与比亚迪的合作中,麦家从西湖出发,引经据典地聊起了西湖与苏轼的渊源、苏轼的生平,以及个人的人生感悟。无独有偶,去年冬至许知远在饿了么品牌片中,同样由冬至故事出发,从传统文化普及引申了到对社会情绪的思考。

不管是苏轼还是冬至,对于越来越重视内容质量而非营销噱头的当代用户而言,这样由浅至深,由古至今的“深度内容”显然更受青睐。

另一方面,文化名人自身的精神内核和丰富人生经历,也是可供品牌挖掘的内容资源。

就如同麦家在讲述苏轼时,也在表达着自我。苏轼一生三起三落,贬谪成为人生常态,但他依旧能在失意路上疏浚西湖、发掘美食、书写千古诗句。

麦家的文学之路和苏轼的人生历程一样曲折,《解密》一书经11年磨砺、17次退稿反复雕琢而成。或许因为有着在特殊部门工作过的经历,“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成为了麦家笔下的主角品质,也成为其个人多年来的坚持信念。

而这样的个人坚持,与片中麦家和比亚迪一起传递给大众“人生不惧风波恶”的信念感,达成了一致。这是一种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向上”力量

尽管历经曲折艰难,但始终有所坚守,始终向上、向前行进。

从名人的个体经历和信念中,挖掘品牌与用户共鸣”,这样的创作手法其实早在此前刷屏的《人生小满》一片中也应用过。刘德华作为品牌和用户的“嘴替”,传达出“人生可以追求完美,但不必要求十全十美”的小满态度,以个人经历与信念强化了品牌表达

从不同的文化名人身上,品牌们可挖掘的经历、品质、精神还有很多。而每一种普适化的精神内核,都足以为品牌们激发广泛的群体共鸣,强化用户链接。

事实上,当我们最后站在全行业角度来看,品牌转向文化赛道、瞄准文化名人,本质上是基于消费者需求进阶与市场变迁的必要升级

面对当下注重品牌文化精神价值的用户时,关注长期价值的品牌们,不再仅依赖于“短平快”的流量营销,而逐步迈进“长线、深度”营销。此时,通过与品牌调性一致的文化人群深度合作,既可深化与消费者沟通,回应其精神所需,又可加速品牌内容资产沉淀,真正建立起属于品牌与用户的文化、精神私域,实现长效影响

007也期待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品牌,与文化名人们一起,沉下心来做出更多能够贴合大众精神需求、真正触动人心的文化内容,贡献更有文化价值的营销案例。

星标 公关界的007

品牌公关广告营销案例/展示/采访/合作


清博2015-2017最具商业价值新媒体

2017-2018最受关注自媒体金熊猫奖
2018百新主编-年度最受读者欢迎新媒体
中法品牌高峰论坛官方合作自媒体

联办2019中国品牌.文娱盛典
2008-2009国际公关协会主席
Robert Gruup 亲颁公关传播大奖


公关界的007
公关营销「案例评析」自媒体!请认准蓝色头像,其他号均系假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