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红极一时,火遍大街小巷的KTV,竟然凉了?!
自上世纪80年代末,KTV从日本传入中国之后,就一路高歌猛进,在全国各地开疆拓土,短短几年的时间,开出了高达12万家的门店!
要知道,在中国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肯德基,今年才达成全国万店规模的成绩,KTV在几十年前就远远把肯德基甩在了身后,属实恐怖如斯!
不过,当时的KTV还有个时髦的名字,叫做卡拉OK,是无数八零九零后们共同的青春回忆,过生日聚会的时候,能去KTV,那可是相当有面子的事情。
在当年的中国,KTV能火到什么程度呢?
无论是在繁华的北上广深,还是西北边陲的乡镇,你都能找到KTV的身影,只要肯花点钱,你就能在灯红酒绿的包厢里一展歌喉。
彼时的中国娱乐方式比较匮乏,卡拉OK就成了年轻人们聚会消遣的首选。
然而,成为几代人共同回忆的KTV,却跌下了神坛,反倒是成了大爷大妈们最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再也见不到年轻人的身影。
为什么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曾经风靡一时的KTV就被无情抛弃?
甚至一度成了落后和老土的代名词,KTV没落的背后,究竟是年轻人们的进步,还是KTV真的已经过时落后?
卡拉OK的发迹史
说起卡拉OK,就绕不开它的发明者井上大佑,发明这个新奇玩意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赚钱。
不过可惜的是,这台新奇发明有些生不逢时,没有在日本火起来,只能摆在小酒馆不起眼的地方,用投币的方式招揽喝醉的顾客使用。
直到80年代,随着VCD技术的飞速发展,卡拉OK才真正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不仅能唱歌,还能看字幕,这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可是个稀罕时髦的物件。
于是乎,卡拉OK终于走出了小酒馆,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有了自己的地盘。
当时的日本把经营卡拉OK的店叫做“迪厅”,就是在大厅里搞个舞池,大家在舞池里蹦迪跳舞,点歌是要另外花钱的。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你自己点的歌是要唱给所有人听的,这要是没点勇气和实力,还真不敢一展歌喉,毕竟,唱的好了那叫锦上添花,唱的难听直接当场社会性死亡!
没钱点歌的人不尴尬,尴尬的是花钱点歌唱的还难听的大冤种。
有些主打高端的卡拉OK甚至还有专门的主持人,或者干脆请乐队表演,可以这么说,早期的卡拉OK主打的不是唱歌,而是主持人的互动和乐队的节目。
90年代摇滚火热的时候,组建乐队是个烧钱的活,想当歌手又没钱组乐队年轻人,就只能在KTV里拿着话筒,幻想着自己是舞台中间,万人瞩目的主角,发泄着自己过剩的精力。
1988年,全国首家KTV在北京开业,生意十分火爆,甚至有年轻人特意顶着大太阳去排队,只为了一睹风靡世界的卡拉OK到底是啥样!
KTV在北京的爆火,让嗅觉灵敏的商人抓住了商机,短短七年之后,全国各地的歌厅、迪厅像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中涌现出来。
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全国的歌厅等娱乐场所,已经超过了1400余家,野蛮生长的KTV在全国攻城略地,与KTV等娱乐场所一同水涨船高的,还有他们的价格。
现在去KTV如果走团购价格,或许只需要几十块,商家还会送你各种小吃和饮料,绝对的物超所值,不仅能疯狂K哥一下午,还能免费白嫖商家的小吃和酒水。
然而,在KTV方兴未艾的年代,如今看起来十分亲民廉价的KTV,可是妥妥的高消费场所!
还是以北京举例子,1995年北京日报曾报道过这样的案例,几个年轻人去KTV聚会,到了结账的时候,却让他们傻了眼:
超市里卖3块的可乐,到了KTV卖出了76块的天价!甚至就连最平常的矿泉水,都得28块一瓶,酒水的价格更是飙到了天上,整整45块!
小吃果盘的价格,也是不遑多让,将近两百块的果盘,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存在!
除了酒水小吃以外,还需要额外支付15%的服务费,他明明可以抢钱,却还非要送你些酒水和小吃,最后结账的价格高达1314元!
这可是1995年的一千多块,当时北京的房价每平米才不过3000元,可以这么说,那个年代能去KTV消费的,绝对非富即贵,毕竟,多去几次KTV,一套房子可就这么白白送了出去。
好在,KTV疯涨的价格并没有持续多久,为啥呢?
因为时代已经变了,打败KTV的不是别人,而是刚刚崛起的VCD,以及功能更全面的彩色电视。
其实早在1993年,工程师出身姜万勐就已经发明了跨时代的VCD机,这对于KTV来说无异于是致命打击。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一年之后,日本松下株式会社开发的彩电,也进入了中国市场,电视的功能,在VCD的加持下,实现了飞跃式的突破。
饱受KTV高价荼毒的人们忽然发现,我要是买个彩电,再加上VCD机,不就是能在家里免费唱歌了吗?
既然有低价的平替,再去花冤枉钱,这不就是妥妥的大冤种!
谁也没想到,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工程师姜万勐发明的VCD,即将彻底改变中国人的娱乐方式,短短四年之后,VCD宛如一匹黑马,在市场上大杀四方,已然没了对手。
曾经的风靡一时的录像机和磁带,都被VCD斩于马下,成了新时代宠儿的手下败将,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97年,全国VCD的销量,就已经突破到了1000万台!
如此之高的销量,并不意味着VCD的价格水涨船高,反而还降了不少,早期的VCD动辄就是几千块,可到了彻底火遍全国的时候,VCD的价格,却早就跌破到了三四百块。
更魔幻的还不止于此,90年代最火的是啥,那必然是百花齐放的盗版光碟市场,没有你买不到,只有你想不到,几块钱的价格,你就能买到各种电影,甚至是喜欢的歌手刚发的专辑!
盗版碟加上VCD,或许这是80、90年代无数人的共同回忆,谁家还能没几张盗版碟呢?
至于对错,在那个各行各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并不重要,至少人们贫乏的精神生活的到了巨大的满足,然而,VCD和彩电的普及,对于KTV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就在VCD面世的五年后,爆火的KTV就迎来了行业的寒冬,没生意可做的KTV纷纷关门倒闭,哪怕是在城市热门地段的门店,也不能幸免于难。
“有了家庭影院,谁还到KTV来唱歌啊!”
这是很多KTV老板共同的心声,如果没有彩电和VCD,他们可不就是能舒舒服服的躺着赚钱?
但这场遍及全国的行业寒冬,并没有持续多久,传统KTV就迎来一场变革,既然消费者嫌价格贵,那我降价不就完了。
这种适应低消费的KTV,有个新名字,那就是量贩式。
那到底什么是“量贩”呢?
说白了就是薄利多销,原来每天只在晚上营业的KTV,现在全天24小时营业,用超低的价格与长时间营业,来换取更多的利润。
虽说肯定要比之前赚的少了很多,可胜在人流量大啊,就比如知名的量贩式KTV“钱柜”,每小时的价格仅仅只要45块,客流量最大的晚上8点到12点,每小时的价格也不过195元。
当然,这个价格仅仅只是针对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其他城市量贩式KTV的价格也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相应的降到了最低。
靠着低价策略,已经岌岌可危的KTV行业再次火热起来,不过,KTV行业的再次翻红,也跟2000年前后华语乐坛的井喷式增长脱不开关系。
诸如周杰伦、陈奕迅等歌手火遍全国,快乐女声、星光大道等音乐选秀节目的浪潮汹涌,原本作为消遣娱乐的唱歌,逐渐开始了它的质变。
无数有着歌手梦想,想要靠着天赋和努力出人头地的年轻人们,在舞台中挥洒着汗水,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未尝不是走向成功的道路。
只不过,这样的成功,往往需要的不仅是天赋和努力,更需要运气。
而KTV正巧给这些怀揣着梦想,又“怀才不遇”的普通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沉浸式体验歌手梦的平台,在社会风潮的推动,以及降价营销的双重BUFF加持下,KTV的再次风靡,并不是偶然。
KTV死于版权
看他起朱楼,看他宴宾客,可万万没想到,真正杀死KTV的,却另有其人。
随着KTV的再次爆火,在辛辛苦苦搞创作的音乐人看来,却十分不是滋味,毕竟,KTV里的歌曲,无论再怎么受欢迎,他们也是一分钱也拿不到。
正如90年代群魔乱舞的盗版光碟一样,KTV的曲库也是处于野蛮生长的时期,各种盗版手段层出不穷,前脚刚发布的新专辑,可能晚上就进了KTV的曲库。
甚至有不少KTV就靠着盗版的曲库来招揽顾客,这些被白嫖的音乐公司和歌手,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真要是一家家的去维权,恐怕就不用安心搞创作了。
换句话来说,哪怕有KTV愿意花钱买版权,几万首歌的版权费,绝不是一笔小费用,即便砸锅卖铁也买不起,妥妥的亏本买卖!
于是乎,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音像著作权管理协会应运而生,由他们牵头来给KTV和歌手协调歌曲版权的问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成立协会统一解决授权和费用的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变了味道,KTV歌曲的版权费用,是按照包厢数和时间来收费的。
也就是说,哪怕你这个包厢里没有顾客,那你照样要交版权费,这就导致本来打算用量贩低价营销的KTV,经营成本再次水涨船高。
辛辛苦苦赚的钱,本来利润就不高,现在还得拿出大头来买版权,这谁乐意啊?
更离谱的在于,音像著作权协会只负责收钱,至于曲库和歌曲换代,对不起,那是你们KTV自己的事情,我们管不着!
为了节省日渐高涨的成本,KTV不得不再次用起了盗版的曲库,原因无他,不仅便宜,更新还快!
这样的恶性循环,就导致了曲库版权收费越来越贵,结果花了钱,还免不了背上侵权的官司,这谁受得了?
受影响最大的不只是KTV的经营者,还有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我并不关心你花多少钱买版权,只要没我想唱的歌,那对不起拜拜了您呐!
毕竟,KTV虽然装修越来越好,小吃和酒水的价格也越来越多,但花了钱,能唱的歌反倒是越来越少,说到底,KTV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个唱歌消遣娱乐的场所。
要是连最基础的需求都满足不了,那没人去消费,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让KTV难以为继的关键原因在于,时代一直在进步,能给人们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近些年来更是层出不穷,密室逃脱、静吧、剧本杀、游乐园等杀出的黑马,不断挤压着KTV的生存空间。
80年代的年轻人,娱乐方式匮乏,KTV的出现恰好补充了娱乐消遣的空白,所以他才能在全国落地生根,野蛮生长,成为几代人的回忆。
可随着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短视频的兴起与普及,KTV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逐年下滑,这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2015年前后,全国的KTV高达12万家,可随之而来的,并不是火热的消费,反而是愈发冷淡的市场,年轻人有了更好的娱乐方式,节假日的供不应求,已经成了昨日黄花。
关店倒闭也就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现如今,还在勉力支撑的KTV,只剩下了寥寥5万家,要么就专心搞高端化,要么就靠着中老年消费者的捧场,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
但不管怎么说,KTV趁着时代的东风,已经享受过时代的红利,如今被时代所淘汰,这并不是意外,而是它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
冷眼观
与KTV有着相同命运,趁着时代的东风,享受过时代红利的,还有网吧、台球厅、街机厅。
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取代,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在时代的匆匆脚步中,任何时髦和潮流,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浪花,转瞬即逝,这就是他们的命运,至少我们在回忆往昔时,还能有所怀念和惆怅,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它也会随着青春的逝去,一同消弭于无形。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