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做质量管理,做成了质量的“保姆”!
身为质量总监,你是否曾对各业务部门的工作事无巨细地干预,结果自己忙得焦头烂额,工作进度却滞后,各业务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受挫???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究如何摆脱这种不当管理方式,成为优秀的质量总监!什么是“保姆式”质量管理?
在探索优秀质量管理之道前,我们需先明确 “保姆式” 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其弊端。
“保姆式” 质量管理,即质量总监如同保姆一般,对质量管理的大小事务一概包揽。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团队中,无论大小事务,总有一个或几个领导像保姆一样,事必躬亲,面面俱到?
这种情况看似是好事,出发点也是好的,希望为团队成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然而,它却忽视了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和成长需求,最终导致团队生态的恶化。
表面上看是高度负责,实际上却隐患重重。
(一)“保姆式” 质量管理的三大表现
全面干预:
质量总监全方位插手各个业务部门的质量监控和业务流程,全程深度参与,甚至亲自操刀。
比如在研发部强行推行DFMEA,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确定每个细节。
信任缺失:
对各个部门的专业能力与工作态度缺乏信心,总是担忧他们无法妥善完成任务,进而忍不住频繁介入。
在执行过程中,频繁开展内审,稍有偏差就立即要求整改,不给业务自主调整和提升的空间。
过度保护:
像呵护脆弱的幼苗一样对待员工,为其排除一切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在质量问题出现时,不引导成员思考解决办法,而是直接给出详尽的解决方案,甚至亲自解决。
(二)不可小觑的严重后果
抑制成员能力发展:
当团队成员过度依赖管理者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时,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会受到抑制。
原本充满活力的团队,变得消极被动,可能会变得过于依赖领导,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降低质量责任心,质量成为质量部门的事:
当质量总监对各种质量工作大包大揽,各业务部门容易产生 “事不关己” 的心态。
认为反正有质量部门兜底,自己无需承担过多责任,导致各个业务部门对质量不重视,质量责任心下滑,在面对问题时相互推诿。
削弱团队活力与士气:
过度保护使得成员失去了在挑战中成长和获得成就感的机会。
长期处于缺乏挑战的工作环境,成员会逐渐失去工作热情与动力,团队氛围变得沉闷,更谈不上创新。
由此可见,“保姆式” 质量管理对团队的发展极为不利。
“保姆”下岗,“教练”上线
为摆脱 “保姆式” 管理困境,质量总监需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与行为模式,从 “保姆” 转型为 “教练”。
(一)重塑 “管理理念”
要实现从 “保姆式” 到 “教练式” 管理的转变,首先要重塑质量总监的管理理念。
质量总监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不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而是质量管理战略方向的引领者、各业务部门和成员能力提升的教练。要学会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相信团队的能力,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同时,要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团队在工作中的失误,将失误视为成长的契机,引导成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二)有效地授权
作为质量总监,授权并非毫无原则地将工作丢出去,而是要遵循以下关键步骤:第一步,进行工作诊断,也就是通过时间记录,确认哪些事情应该授权: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工作是自己应该做却一直没有做的?哪些工作是我完全不应该做,应该交给其他人去做的?哪些工作是可以部分授权的? 第二步,进行人员盘点。用人之长是德鲁克的核心原则,在检查和反馈的过程中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什么工作是他们做的好的?因此什么工作是他们可以做的更好的?为了让他们做到更好,需要我给以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步,解释授权的原因。越是知识工作者,越需要知道:我的任务是什么?为什么我要完成这个任务?这个任务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任务的结果是给哪些人用的?他们要用这些任务做什么?我怎么知道目标达成了? 第四步,清晰授权的程度。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授权的程度也不一样,毕竟授权却既需要完成工作,也需要培养人才,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 第五步,排除工作障碍。排除工作障碍就是对员工的激励。了解被授权人的障碍所在,并帮助他解决困难,可以让被授权人将注意力更加锁定在任务之上。 第六步,跟进和检查。授权也需要跟进,也需要检查,但是,这需要我们彼此要形成一个共识,何时跟进?何时检查?
如何成为卓越的“教练”!
在实现从 “保姆” 到 “教练” 的角色转变后,质量总监还需掌握一系列 “教练” 技巧。1、 要有较强的系统思维(熟悉IATF16949、ISO9001等);贾老师也在文章中指出,质量总监应该是企业质量战略和方针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的重要岗位,在此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称之为承上、启下、统领、把控:承上,要参与公司质量战略的制定、质量乃至业务流程体系的构建,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质量组织机构设计和资源匹配。启下,要指导质量及相关质量部门有效承接和分解质量战略、方针目标,确保其落地执行。统领,要带领企业相关业务部门建立正确的质量思维,传递正确的质量价值观,确保质量业务的发展方向。把控,基于公司的业务及质量战略,确保企业的质量业务发展能够支撑业务及质量战略落地,而非背道而驰。大家看,如果站在这样的角度来分析,质量总监的重要作用是不是更清晰了呢!但相应的问题就来了,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质量总监呢?首先是思维,质量总监要做好承上启下,统领把控的工作,必须具备高的思维维度,特别是应具备系统化思维(见木为林)、结构化思维(化繁为简)、创新思维(不拘一格)以及数据化思维(循证决策)等四大思维能力。换句话说,如果质量总监的思维维度很低,那他怎么能够影响和引领别人呢?其次是领导力,质量总监必须具备强的质量领导力,领导力不是组织赋予的权力,而是带领和引领团队前进并达成目标的影响力。领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针对性培养的。第三是专业,作为质量领导应该体现专业性,但这里的专业性并非特别强调是产品专家、工艺专家,或者某个业务领域的专家。质量总监要具备的专业性是质量管理领域的,应该是质量管理方法论的专家,比如有效的问题解决、质量工具应用等等(前面的招聘要求其实都有体现)。质量总监应该具备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论,指导和带领业务部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能力。第四是情商,这里为何要特别提到“情商”呢?大家不要忘记。质量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重要,但并非“唯一”,唯质量论不可取。质量总监要做好平衡,并持续为业务赋能,支持业务的改进和优化。质量不是“管”和“卡”,质量之功在质量之外!情商并非圆滑,而是真正的经营思维!最后是魄力,质量总监要有担当,要勇于承担,该出手时必出手!唯唯诺诺,不敢担责,没有担当的人是当不好质量总监的!质量总监要知道什么是对的,是对的事情就要去做,要有魄力,不能畏手畏脚。质量总监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如下图),此结构化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识别质量总监的能力要求,更好地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培养核心能力。作为质量总监,要时刻牢记自身的角色与使命,努力成为优秀的 “教练”,带领各业务部门突破重重难关,实现质量目标,共同成长进步。QualityIn质量学院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每年陪伴30家制造业FMEA落地。我们将派出一支专业团队,为每一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FMEA陪跑和落地服务。FMEA软件免费使用一年,我们仅收取最最最基本的人工服务成本,即每年29,800元欢迎试用FMEA软件,请联系QualityIn质量学院客服小Q:
1、电话咨询:4006-999-628
2、扫码添加客服小Q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