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林|文人聚集地 风雅传千古(续篇)

文摘   2024-11-01 00:02   浙江  

小灵鹫山馆

小灵鹫山馆座落于问松桥东北堍,如果将其四围的人家都置在同一个时间区间,那这里可以算是新溪富贵人家的领地。其东有问松里与蔡家,市河西岸是吴潤昭

丝行,北独脚圩那边,是许家。然则,关于四围人家与小灵鹫山馆,成之于文字者多矣。余不赘语之也。

小灵鹫山馆系孙家桢之所,孙家桢何许人也。

新编《新塍镇志》介绍曰:孙家桢,字翰香,新塍镇人,清同治间贡生,考授国史誊录。先世从绍兴迁来嘉兴,寓居西塘,复徙新塍。工书法,师事盛湖沈寒柯,直逼其真。风雅好客,富于收藏。于上虞徐三庚、秀水蒲作英交善。筑基晖阁,聚金石书画于其中。居室曰小灵鹫山馆,著有《啸秋山馆吟草》。”

《新溪诗钞》云:“家桢,字翰香,原籍绍兴,入秀水学,工书,精鉴别,庋藏书画率多真品。尝拓地数弓,筑小灵鹫山馆。亭石花木,颇饶雅趣,名人题咏,积成巨帙,藏于家。”

据说孙家桢家有花园,园内有水与假山,有亭台楼阁,还有诗画长廊。其书画诗词有许多是当时颇负盛名的书画家为之吟咏并作画题字的。有两代帝师翁同龢书法、大家何绍基书法、海派画家任薰、顾沄、虚谷、董耀、王礼、吴滔、任阜长、任伯年等的字画。因此,有人评价云:山馆是是当时文人宅园的杰出代表。”

可我认为,在当时,孙家桢乃是善交于新溪之外名人,对新溪文化的拓展有贡献的人物。

孙家桢有《题兰蕙同心录》云:

其一

健笔凌云好写真,幽兰时样更翻新。

灵均妙墨谁能继,衹许先生是替人。

其二

不辨诗中与画中,美人香草赏同心。

收来珊网增身价,莫把奇花悟色空。

其三

胸怀高旷迥超尘,字字名言笔底春。

妙谛尽参培植法,解人须待素心人。

其四

领略春风冠众芳,漫夸月旦费评量。

晴窗手写同心录,展卷时闻纸上香。

这是孙家桢题兰蕙同心录里的四首诗,诗里没有独到哲语警句,但却展现了他极高的情商和高超的交际手腕。对兰蕙同心录赞不绝口。我估计他与翁同龢、何绍基、任薰、虚谷、任伯年等的交往,让他们乐意题字作画不是他很有钱,而是他很有情。

虞申嘉,字亚青,光绪乙亥恩科举人。父宗海,富而好礼。洪杨之役,毁家。纾难镇西,赖以保全家。(家)亦坐是中落,然雅重师儒,乱离中犹礼。聘濮川沈徵君梓以训子(做塾师),申嘉学有渊源,攻举业外兼善诗、古文词。

尝六与礼部,试罢归后不复与。侍百龄之母,时被称孝。有诗曰《钱塘毛华孙得前明黄忠端公遗砚,丁酉春曾于小灵鹫山馆传观座客,今朱君仿枚出搨本见示,属题句》

灵鹫山庄张夜宴,座客传观端石砚。

土花斑剥苔陆离,三百余年今一见。

 

及摹款识咸唏嘘,先生囚服又上书。

一疏悟君触君怒,至今泪渍红蟾蜍。

 

雷霆风雨惊澎湃,东海可枯石不坏。

想见英灵默护持,开縢发匣生光怪。

 

流传此砚珍琳球,有客携上申江舟。

分得池中一滴水,墨瀋洒遍吴云头。

 

文人好古有奇癖,搨本手摹不盈尺。

装成一幅悬虚堂,定有烟云荡金魄。

 

雅好赏砚、玩砚、藏砚,这是某些文人一个特色。在用墨锭磨墨的那个年代更是如此。这诗四句一韵,依次有置宴赏砚、摹赏砚匣、欣赏端砚、端砚来历、摹临匣文与搨裱端砚的艺术效果。这反映了为了大家一起观赏黄忠公遗砚,孙家桢置夜宴以请朋友一起赏砚品砚搨砚。这样的诗人聚会也真是难得。

《题小灵鹫山馆图册》

其一

灵鹫飞来第几峰,巉岩如削碧芙蓉。

园林位置休嫌窄,笠履登临敢道慵。

叶底莺歌留客久,雨余花气扑人浓。

夜听莫讶涛声近,墙外溪桥傍问松。

其二

名园只与水为邻,隔一重园隔市尘。

芳草远随双屐印,绿杨低罩一家春。

云山入画偏宜暝,鱼鸟忘机亦可亲。

莫怪书窗堆乱石,主人风骨自嶙峋。

这。与其说是题小灵鹫山馆图册的诗,倒不如说是对小灵鹫山馆环境的描摹。

许景澄,字竹筼,同治戊辰翰林官侍郎,谥文肃,未第时,馆里中许大钧家(即住同里许大钧家)。

有《题小灵鹫山馆八景》

留云水榭

白云散如絮,在天不可呼。

收束一室内,宝气腾座隅。

遯窟

岩径缭以曲,寒生咫尺天。

何人赋招隐,合续小山篇。

啸秋亭

欲从洪厓去,天气蕩衣襟。

寄言褦襶客,试听鸾凤音。

香雪岩

罗浮一峰坠,夜半忽飞来。

纸帐春归未,垂垂几树开。

在山泉

韬石玉增贵,跃冶金受嗤。

盈虚理如此,坐观泉出时。

寿芝室

虚牗纳烟霞,泉石何皴痩。

下帘爇妙香,愿得如汝寿。

藏晖阁

昔闻天籁项,近溯清仪张。

风流今不见,善护旧缣缃。

八景诗远弱于本镇郑鸣玉之“桃李一庭无小草,风烟万壑属诗仙”、屠克生“一夜西风吹木叶,霜林争出数峰尖”、朱仿枚银杏“何人载入嘉禾志,好与嘉禾一样传。”个中因素,读者自明。

孙家桢与本镇诗人的交往的资料似乎不多,可能是孙家桢志于收藏有关。人各有志,岂以一矣。

迢迢新溪水,淙淙西来东入海,千百年来,盈育一代代的新塍人,也盈育着一代代的新塍文化,由于不可抗力的因素与经济因素,真正以文字形式保留下来,并见诸于书者,很少。且惟以诗为盛,至于游记、小说、杂话等较为少见。或许是我坐井观天,或许我们的故人爱“打游击战”,而不善于巩固“根据地”,或压根儿不想留传于后世,结果为长长的历史所吞没了;还有一个原因新塍属于江南水乡,而江南水乡在两晋时期的第一次人口大迁移之前,是很贫困的,到清代,虽然出现几家所谓富裕人家,若与山西乔家、王家相比,脚趾甲的泥多不如,经济滞后于文化,抑制了文化的发展。换言之,新塍历史以来文化是富有的,但因为经济滞后,使得新塍的历史文化,流失了很多很多。所以,对于新塍仅存的文化,我们每一个当地公民,都当视为珍宝,仔细研究,努力挖掘,戮力传承,并发扬光大,使新塍镇建设成为现代文化名镇。

(全文完成)

 

2024年10月30日


虎斋
说说从古至今嘉兴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