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华大母婴(ID:BGI_baby)
(点击关注叨叨,科学育儿不走丢~)
带娃最难的是什么?
要我说,三个字:看不住!
一个不错眼,就不知道作了什么妖。
更别说“熊孩子”有时候,跟个猫一样——
柔若无骨、无孔不入,
稍微有个缝隙,总有好奇的身体部位,要过去“探探深浅”。
一不小心,就卡那儿了。
有些场面,亲爹见了都忍不住笑。
有些时候,却可能对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前几天,就看了个新闻。
安徽一小男孩坐车时无聊,反复升降车窗玩,导致升降器失灵,手指被夹在窗缝里了,直到消防员前来救助,才得以脱险。
但此时孩子手指已经严重变形,指尖处有近乎90度的弯折,隔着屏幕看都疼。
相信很多家长都一样,看到孩子出事的新闻,会心痛不已。
但值得警惕的是,出现险情时,如果家长急救方法不对,反而可能会给孩子“致命一击”!
好心的救人行为
可能造成更大伤害
近日看到一个视频,让我心中一窒。
湖南邵阳,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正在玻璃门边玩耍,突然,男孩不慎将头伸进门缝内,被卡住了。
旁边的小女孩见状,赶紧跑上来开合玻璃门,想通过转门找到一个角度让男孩出来,但始终无效。
后来,一些路过的大人也来帮忙,他们从不同方向反复开关门、撑着门,但都没能解救男孩。
最终,这名年仅3岁半的男孩不幸身亡。
有人说,男孩被卡住的时候,一定非常绝望。
但我要说的是,每一次扳门,碾压的都是他的生命!
央视播过一支消防队做的实验,实验人员用仿真假手,模拟被夹住的孩子。视频里可以很清晰地看出:
顺着手被夹住的方向正向推门,假手有非常明显的被继续挤压的情况,局部已经严重变形。
此时如果换个方向、反向推门,又会造成新的挤压,给孩子的小嫩手“再补一刀”。
也许孩子刚被卡住时,受伤还不严重,但在这样的反复推拉碾压之下,恐怕骨头都要折断了,真的细思极恐……
还有那种玻璃门,心急的家长直接就想上锤子:只要砸掉玻璃,孩子自然就脱困了。
殊不知,被砸破瞬间,玻璃会分成许多大块掉落。
这些带着棱角的大块碎玻璃,在孩子视角里,就是一把把锋利的尖刀,刀刀向自己扎来……
不仅如此,落地后反弹的玻璃渣子,同样可能划伤孩子、造成更多伤害。
所以,仅凭本能和一腔热血,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我们建议,有娃的家庭,都应多掌握一些针对性的急救技巧。
正确的急救方式
急救的最大原则,应该是不造成二次伤害。在此前提下,控制或减少已有的伤害,才能救出被夹住的孩子。
比如上面提到的玻璃门,消防员在救人时,就会先给孩子穿戴上防护头盔,全身裹满毛巾,再一点点敲开头顶的玻璃……
遇到险情时,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 拨打119报警电话求助
遇到类似情况,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拨打119消防电话,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对消防员来说,如何在复杂环境下救人,是他们训练的一部分,相比普通人,他们经验更丰富、工具更齐全,能最大程度保护孩子。
2. 按下急停按钮
如果是被旋转门卡住,一般在两侧门框有红色急停按钮,按下它,作用类似汽车里的手刹。
另外,旋转门门框黑边处有感应装置,用力按压,自动旋转门也会停止。
如果是手扶电梯,在扶梯出入口,也会有红色紧急按钮(偶有黄色)。一旦出现了意外,可以第一时间按住按钮,使电梯立即停止运行。
3. 找硬物撑住缝隙
门越推动,缝隙越紧,孩子越疼、越危险。
家长可以找身边的硬物撑在缝隙间,防止门被其他人推动,造成错位。
如果被夹得不太紧的话,可以找合适的润滑剂,比如肥皂水,试试通过润滑,把手慢慢抽出来。
4. 安抚孩子情绪
家长一定要先冷静下来,安慰呵护孩子,别让TA因过度挣扎越卡越深,尽量别给娃留下心理阴影。
保护孩子的最佳方式
是教TA识别危险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家长的监护力度也会随之降低。而意外,又往往发生在放松警惕之时。
美国作家帕特丽夏·斯普林科说,保护孩子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生活中,我们很难完全阻止孩子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所以,教会孩子危险的来源、以及预防方法,才是根本。比如:
1. 用布偶做实验,模拟被旋转门、电梯设施夹到的危险之处。告知他们应该如何脱困。同时提醒娃,别在这些地方追逐打闹!
2. 学会用刀也是一项生活必备技能。
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把小刀,让他跟着大人学习切土豆、切水果等偏硬一些的食材,让他明白刀具的锋利和可能给人带来的危害。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剪刀等尖锐的物品可能会刺伤自己和他人。
3. 带孩子去学习游泳,让孩子体验溺水的感觉。借机告诉他不要私自去野外或在没有成人的监护下去游泳,一定要告诉他这样做的危险。
4. 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个小实验,让孩子明白高空坠落的危险。
家长站在椅子上,从高空扔下一枚鸡蛋,让孩子看到它摔下来的后果,并告诉他这其中的原理。
5. 可以带孩子做一下野外烧烤,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感受火的厉害并讲解安全用火,防火知识,如何防止烧烫伤。这样会比每天教育孩子“不要玩火”更有效果。
6. 平时有安全事故新闻时,也可以让孩子一起观看,并跟孩子讲解造成的原因及应对方式。
7. 最后要跟孩子强调的是,出现意外情况后,应该第一时间寻求大人的帮助。
当然,所有这些教育,都建立在孩子有一定行动和应对能力的前提下。对于3岁以下的小宝宝,还是需要家长打起十二分精神,时刻做好看护。
「DrG科学育儿」合作授权转载:华大母婴(id: BGI_baby)是全球知名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医学检测机构 “华大基因” 旗下的母婴公众号,每日推送科学靠谱的怀孕、生娃、育儿知识,助你的宝宝健康出生,快乐成长。
2024
星标+点赞 我们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