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觉叔
大家好,我是觉叔。
业余时间玩玩英雄杀。刘伯温有一句口号,叫做“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我最近感触颇深。
人是环境的产物,异想天开只能一败涂地。真正的英雄都是顺势而为的。
昨天,我经过城市北边的苏宁广场,已经烂尾很多年了。
据说苏宁一方还在找人融资,但体量如此之大,一直没有下文。
而那几年,苏宁老总疯狂买买买,甚至还援助了恒大很多钱,如今看来,那便是错的。因为17年以后,房地产其实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作为商业大佬的张近东,并没有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信号,反而逆势大干特干,最后被拖进了债务深渊。
所以说,无论是谁,一定要把握时代的这个“时势”。
我就拿自己的经历而言。
20年前,国家正在推动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彼时我们在农村的人们心理路径就是,送孩子考大学,将来坐办公室做白领拿高工资,住在高楼商品房里。
回过头来,我们现在来看,这种路径还对吗?
不能说不对,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这种路径失效了。
因为大学毕业后,大学生的工资三千,白领的工资不如蓝领高,高层房子问题很多,好的商品房却要耗尽家中的六个钱包。在这种背景下,考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先将问题摆在一边。事实是,这种路径依赖依然有很大的惯性,20年后,大学毕业生从100多万变成了1200多万,而大学毕业生的处境却越来越难。
不是大学生变了,而是时代变了。
我非常赞同一句话,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NPC。
更多时候,我们永远都是社会的底层,只不过读多了点书,明白了点事理,然后有了那么点不切实际的幻想。
直到进入社会才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背景是多么单薄。
所以说,对当今大多数普通大学生而言,从前的坐办公室当白领是性价比最低的路。
在我看来,那种毕业之后,靠着自己在职场打拼,然后拿着月入万把的薪资,耗空六个钱包买房落户城市的路子,应该慢慢被摒弃了。
曾看过一个有意思的论断:现在有一种新型“啃老”,就是年轻人耗空六个钱包在城市买房,然后每个月还要靠父母接济,这种隐形“啃老”,比那种躺在家中吃吃喝喝不工作的更可怕,因为它会将上下两代都拖入深渊。
大多数人,终将在这个社会平庸一辈子。这你得认清现实。而更为现实的是,在这个社会能够混的有模有样的,不仅仅是靠个人的能力,还有你的背景和你的运气,甚至等等诸多的因素。
在我看来,从前的人们和现在的人们有什么区别呢?
当历朝历代进入稳定之后,普通人选择的,无非是士农工商,读书和做生意的,外出打拼,大部分人能做的,是子承父业,继续维持这个小家庭的繁衍生息。
那么,放在如今,其实也是如此。
要知道,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都是普通的,都是受了点知识的底层打工人(恕我说的太过残酷,20多年前,大学生还是所谓天之骄子,这一对比,不免令人唏嘘)。
所以,在我看来,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做的,是子承父业。
尤其是家里还有那么点技术和家业的,子承父业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上一代积累的数十年经验和财富,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说到底,为什么现在大学生这么难?因为没有根基,一部分是他们抛却了自家的根基,去另立门户。这个当然难。
还有一条路,就是进入体制内。无论是事业单位国企还是公务员,不是说去当官,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去站上职业地位较高的门槛上。
这种话,我在前面说过很多次。
而事实上,在过去的10年,我知道有很多人因为经历了社会的毒打,才想起体制的好处,回过头来再来考公,但发现已经毫无学习的动力。
进入体制内,比你在社会上冲杀拼打,可能要划算得多。如果你并非能力出众,并非运气好,很可能几年下来,把家底亏光。
再有一条路,就是学习一门手艺。
俗话说,技不压身。现在一些大学生,内心是悲凉的,他们把自己比作“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孔乙己是谁?是一个被八股文科举制戕害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旧时代读书人。
比之于当代大学生,恰当吗?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一门技术,可以养活自己。如果钻进去了,技术等级提高了,还能养活家人。
现在的社会,从来都不缺大学生,但是却实在缺有技术有手艺的大学生。
哪些技术好呢?这个真不好说。不要只看眼前的那些热门,说不定过几年不行了。
而时下我们看到的一些苗头,就是非遗传承方面的很多冷门手艺,未来将有机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