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电商购物节还是直播带货,都在不知不觉中降温了。什么原因呢?首先是人们消费力的减弱,这种购物节的数据没有往年好了。其次是直播带货带来的巨量财富效应,容易引起社会不公平联想,激化财富分化的矛盾。
现在看来,社会财富的总量其实是不变的,甚至是增长的。但是普通老百姓的钱,却并没有显著增长。要知道,只有普通老百姓有钱了,敢于消费了,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增长。而目前看来,钱最终流向了这两个地方。
其一是流向了有钱人的手里。资源的分配,在市场规律的主导下,最后都呈现出二八分化,即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了社会百分之八十的财富。这些有钱人包括资本家、明星、网红们。这些人整体数量较少,消费能力是有限的。更何况,有钱人手里一旦有了钱,更多的是去投资。
有人如是总结道:富人就没啥消费倾向,全是投资倾向。中产倒是有消费倾向,奈何有「月供」约束。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当下房地产经济不景气,一些核心地段的豪宅却没有降价,反倒溢价卖出。而正如当下很多人的共识,200平以上的房子好卖,但100平的刚需却极其难卖。因为真正的普通人,没钱了。
其二是流向了没有消费力的退休人员。当然,这部分只能占消费力的10%。前段时间,企事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统一上涨3%,看似不多,但总体却很大。退休人员消费力自然比不上年轻人,他们便把钱存进了银行储蓄,这部分钱基本上构成不了消费力。而另一方面,这3%的增幅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年轻人的钱包里来。很多职场的年轻人发现,养老金扣缴基数多了好几百,到手工资也少了,原因正是在于这里。
普通人工资变少了,那还有多少钱去消费呢!数据表明,6月的网络社消零同比增速还是负的,这说明啥,年轻人消费力真的不行了。
所以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大蛋糕,让中间一部分群体最大程度的受益,只有大部分人都能挣到钱,能够存到钱了,才能敢去消费,经济活力才能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