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眼科最新研究:红光安全性验证——低强度红光照射对眼底安全,长期照射无累积毒副作用

健康   2024-11-21 19:00   江西  

本文转自:童视光

前言


2024年是亚洲的红光研究领域迎来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突破性成果的一年,这些成果不仅在亚洲引起了巨大反响,更是迅速跨越国界,成为全球眼科界关注的焦点。这些划时代的研究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手段,更给那些患有高度近视的儿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本篇中山眼科最新发表文献中所展示的安全性临床数据,为红光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也为临床应用红光提供了参考。这些研究的发布,标志着红光疗法在全球眼科防控领域的重要地位,其影响力和潜力正不断扩大。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马进教授团队在国际排名第7的眼科期刊《Clinical &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连续9个月的红光低水平照射(RLRL)对视网膜和视神经功能没有产生毒副作用,同时发现脉络膜微循环、视网膜微循环和视网膜大血管循环存在时间依赖性的累积反应。

这一发现对于红光疗法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它不仅证实了红光疗法在长期应用中的安全性,还揭示了红光对眼部微循环的积极影响。这意味着红光疗法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用于改善眼部血流和治疗相关眼科疾病,如近视控制。此外,这些发现为红光疗法在眼科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增强了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这种疗法的信心(以下是文献内容)。




















































研究目的

评估儿童重复低强度红光(RLRL)治疗的安全性,以及脉络膜和视网膜血流的动态变化


研究方法

这项为期12个月的单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调查在一次照射后,9个月的治疗期间,以及停止治疗后3个月时,RLRL对脉络膜厚度血管以及视觉功能的影响。

在RLRL 治疗之前,参与者在基线时接受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在第一次照射后0.5小时和 24小时进行了检查评估。对于治疗阶段,在治疗开始后1、3、6和9个月进行检查评估。停止后的检查评估发生在 RLRL 治疗终止后 的2 周以及1、2和3个月。该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中概述的伦理原则,并获得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70名符合条件的儿童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接受RLRL治疗加单光眼镜(SVS)或对照组(仅佩戴SVS)。

35名对照组受试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佩戴 SVS 眼镜,并根据需要更新他们的眼镜处方。

35名试验组受试者除佩戴SVS外,还使用红光设备(Baby Blissful贝贝乐,中国海南光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RLRL治疗。在RLRL治疗期间,孩子们在父母的监督下,每天进行两次家庭治疗,每次持续3分钟,两次治疗间隔至少4小时。治疗方案计划每周5天(周一至周五),持续9个月。

通过眼底镜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视觉诱发电位(prVEPs)和微视野计检查来评估红光照射的影响。

疗效指标包括等效球镜度(SER)、眼轴(AL) 的变化,脉络膜视网膜循环的变化,脉络膜厚度的变化,脉络膜和视网膜血流循环的变化

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屈光度(S-400,Topcon)、眼压测量(非接触式眼压测量,Topcon)、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BQ-900,Haag-Streit International)和AL测量使用 IOL-Master(Carl Zeiss 700)。此外,还使用 RETIport/scan21、微视野计(MP-3,NIDEK Co)评估的mfERG和prVEPs。测试采用DB OCTA对脉络膜和视网膜微循环以及同一区域治疗前后的大视网膜血管灌注进行详细的定量分析。


研究结果

1、受试者 等效球镜和眼轴的变化

初次RLRL照射后0.5小时和24小时,SER或AL没有显著变化 (ps>0.05)。然而,在治疗期间,RLRL组的SER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ps<0.05)。同样,与对照组相比,RLRL组 AL的增加显著减少 (ps<0.05)。当停止治疗后2周和个月,各组之间SER和AL的增加仍然存在显著差异 (ps<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SER和AL差异在治疗停止后2-3个月不再有显著差异,观察到反弹效应。

图1,对照组和试验组中SER和AL的变化


2、脉络膜和视网膜循环的变化

在9个月的红光治疗期间,通过眼底镜检查和OCT未观察到视网膜或视神经异常。单次照射不影响脉络膜厚度(ps>0.05,图2A)。然而,在RLRL组中,与对照组(ps<0.05) 和基线(ps<0.05) 相比,暴露后0.5小时和24小时脉络膜微循环逐渐显著增加,并在 24 小时达到峰值在所有随访期间均具有显著更高的值(ps<0.05,图2B)。同样,单次照射后,RLRL组与对照组(ps<0.05) 和基线 (ps<0.05) 相比,视网膜微循环显著增加,在0.5 小时达到峰值,并在后续随访中保持显著升高 (ps<0.05,图2C)。此外,单次照射后,RLRL组的视网膜大血管循环在照射后24小时显著增加(ps 0.05,图2D)。

图2

经过1、3、6和9个月的治疗后,与对照组(ps<0.05)和自己的基线(ps<0.05,图2A,B,D)相比,RLRL组的脉络膜厚度、脉络膜微循环和视网膜大血管循环均显著增加。脉络膜微循环、视网膜微循环和大血管循环在9个月时达到最高水平,显示出显著差异(ps<0.05,图2B-D)。RLRL组有两名受试者和对照组有一名受试者检查质量较差,没有纳入分析。

停止照射后,脉络膜厚度、脉络膜微循环、视网膜微循环和视网膜大血管循环开始下降出现回归趋势(随访时间:9个月+2周、10、11和12个月)。具体而言,脉络膜厚度和视网膜微循环在停止后2周(9个月+2周)显示显著下降,而脉络膜微循环和视网膜大血管循环在停止后1个月(10M)显示显著减少(ps<0.05)


3、 电生理和微视野功能变化

多焦ERG显示环1-5中第一个正波(P1)的潜伏期和振幅密度在单次、连续或停止照射期间和之后的所有随访点,RLRL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 ps>0.05)。PrVEPs 测试表明,在上述任何照射阶段,各组之间在 60′ 和 15′ 检查图像下的P100波的平均潜伏期和振幅没有显著差异(ps>0.05)。

微视野检查显示,在单次、连续照射或停止照射后的所有随访点上,中心视野和中央凹的平均视网膜敏感度(MRS) 以及距中央凹2°-10°处,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s> 0.05)。


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连续9个月的RLRL照射不会对视网膜或视神经功能产生毒副作用,并且脉络膜微循环、视网膜微循环和视网膜大血管循环存在时间依赖性累积反应。同时,9个月的连续治疗并不能永久抑制近视进展。考虑到样本量小、观察期短,本研究可能不会观察到RLRL治疗的可能并发症。此外,还需要长期随访研究来确认RLRL治疗的安全性并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编后语


在红光疗法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次的科学探索都是对光明的追求。从1984年Parrozzani提出了使用红光闪烁治疗弱视的设想,到今天马进教授团队的最新发现,我们见证了红光疗法在眼科领域的不断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红光疗法将继续为眼科疾病,尤其是近视的防控,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

班编辑:CQY

值班审核:CQY

推荐文章

2023年中国眼科十大新闻:光明的见证与未来的启示

研究前沿 | 何明光教授团队:低强度红光可有效控制儿童近视进展

光学离焦对脉络膜结构的影响研究进展

《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辅助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共识(2022)》

OCT:视网膜脉络膜的层层分析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转载文章 旨在知识分享,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特约授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得授权!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睛彩眼科网
睛彩视记——精彩视界全记录 www.yanke360.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