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十年,我国干眼治疗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望干眼防治的未来,创新引领是必由之路。我们将医生、研发人员和关心眼健康的各界人士聚合在干眼大会,围绕加快建立干眼慢病防治体系碰撞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就是为了提供一个干眼诊疗创新的土壤。”11月16日,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会长王立基在第十届全国干眼学术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表示。
台下,15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还有很多人站在会场的门口、走道上举着手机边拍照边听,这是第十届全国干眼学术会议开幕式的场景。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眼科医生、眼科药物研发企业负责人们连续十年在这里聚首,感受我国干眼与眼表临床诊疗向前的每一步。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会长王立基。主办方供图
为何一场干眼学术会议会如此受欢迎?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的统计数据,当下我国干眼症发病率约为21%~30%,在医疗机构眼科门诊就诊总人数占30%以上,这意味着每10个人里,就可能有2—3个人有干眼症。眼健康不仅要满足“看得见”的需求,更要“看得清楚”“看得舒适”,干眼,不再是被大众‘忽视’的小毛病。
第十届全国干眼大会主席刘祖国教授,主办方供图
第十届全国干眼大会主席刘祖国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干眼大会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我国干眼与眼表临床诊疗水平的快速提升,新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方式不断涌现,部分研究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沿,社会公众对干眼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一系列‘突破’的背后,是一群人的努力,更是我国几代眼科医生的坚持。”
本届干眼学术会议将主要围绕“交叉融合 继往开来”主题开展学术交流。王立基在致辞中指出,未来要推动眼健康工作取得更好成效,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先进的诊疗技术、理念要跟国际接轨,推动我国眼科诊疗走进国际前沿;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推动一批适宜技术和设备下沉到基层,并加强专科医生的培训及认证相关工作,以此提升基层整体眼病诊疗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常见病可以在基层得到诊治,避免造成大医院资源挤兑。
责编:陈龙飞
主编:林敬
校对:齐钰
值班审核:CQY
推荐文章
行业观察 | 能治疗不规则散光、圆锥角膜、干眼,巩膜镜发展现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