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e讯视界
1、眼球壁中层结构:(从前到后)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2、视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路径: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
3、与眼部相关的颅神经共6对,分别是动眼神经—眼内肌、提上睑肌、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
面神经—眼轮匝肌。
4、视力表的检查和计算:≥1.0的视力作为正常视力远视力:距离视力表5m处从上至下逐行检查。如视力<0.1可嘱其向前移,能见第一行视标为止,此时视力的计算方法为:视力=0.1×被检者所在距离(m)/5(m);若视力不及1.0者,应作针孔视力检查,针孔有提高提示有屈光不正。近视力:用标准近视力表视力表距眼30cm处,正常近视力为1.0/30cm。
5、眼睑静脉的特点:与面部静脉相沟通,无静脉瓣,眼睑化脓性感染易通过这些静脉回流进入海绵窦。
6、睑腺炎(麦粒肿)手术切口:外炎切口在皮肤表面,与睑缘平行,与眼睑皮纹相一致,减少瘢痕;内炎切口在睑结膜面,与睑缘垂直,以免多伤及睑板腺管。
7、眼睑基底细胞癌:肿瘤中部出现溃疡,边缘潜行,形如火山口,并逐渐向周围侵蚀,罕有转移。
8、 睑外翻:泪溢,结膜充血肥厚;严重者伴有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干燥溃疡——暴露性角膜炎。
9、上睑下垂:提上睑肌和Mü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即在向前方注视时,上睑缘遮盖上部角膜缘>2mm。
10、泪道冲洗术提示阻塞部位
(1)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咽部,表明通畅。
(2)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
(3)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液体由上泪小点返回,为泪总管阻塞。
(4)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流,部分流入鼻、咽部,为鼻泪管狭窄。
(5)冲洗液自上泪小点返流,同时有粘液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11、慢性泪囊炎:泪溢、挤压泪囊区有粘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冲洗不通畅,伴分泌物返流。
12、角膜干燥症(干眼KCS):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13、急性结膜炎的治疗原则:针对病因治疗,局部治疗为主,必要时全身用药,忌包扎患眼。
14、结膜炎的常见体征:结膜充血、结膜分泌物、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真膜和伪膜、球结膜水肿、结膜下出血、结膜肉芽肿、结膜瘢痕、假性上睑下垂、耳前淋巴结肿大。
15、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的区别:
16、沙眼(我国1979年制定)分期:
I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隆结膜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II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
III期(完全瘢痕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17、春季角结膜炎:
(1)发病机制: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
(2)分类:1)睑结膜型:上睑结膜巨大乳头呈铺路石样排列,扁平外观;乳头间表面有黏性分泌物,形成伪膜;炎症静止后乳头可完全消退。2)角结膜型:角膜缘胶样增生。3)混合型。
18、角膜炎的病理分期:
(1)浸润期:充血、渗出、炎症细胞、水肿、局限性灰白色混浊、刺激征、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2)溃疡形成期:基质脱落、病灶水肿、角膜缺损、膨出或穿孔、刺激征、视力下降、失明;
(3)溃疡消退期:浸润减轻、水肿消退、缺损修复、新生血管长入、症状减轻;
(4)愈合期:上皮再生、瘢痕修复、瘢痕性混浊(云翳、斑翳、白斑、粘连性角膜白斑)及虹膜粘连、症状减轻、并发症表现;
19、真菌性角膜炎
(1)病因:植物性角膜外伤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病史。
(2)致病菌:镰刀菌、念珠菌、曲霉菌。
(3)临床表现:起病慢,病程长;刺激症状轻;角膜溃疡:干糙、无光泽、“伪足”、“卫星灶”;前房积脓粘稠。
(4)确诊:培养到真菌或刮片找到菌丝、孢子。
(5)治疗:抗真菌药物;点眼、球结膜下注射。常用药物:二性霉素、咪康唑、匹马霉素;禁用激素。
20、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临床表现常双眼患病,发病有先后,严重程度不一。
主要症状:眼前阴影和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
其他症状:屈光力增加、单眼复视或多视、虹视、畏光、眩光等。
(1) 皮质性白内障:
初发期:皮质内空泡、水裂、板层分离;楔状混浊、轮辐状混浊;瞳孔区仍透明,视力影响不大。
膨胀期或未熟期:晶状体混浊加重,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虹膜投影。
成熟期:晶状体混浊加重至全部混浊,虹膜投影消失,视力降至眼前手动或光感。
过熟期:囊膜皱缩、前房加深、虹膜震颤,晶状体诱导的葡萄膜炎,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2)核性白内障:发病年龄较早,进展缓慢,早期呈黄色混浊,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为深黄色,棕黄色;核性近视;单眼复视多视,视力极度下降;周边部晶状体屈光力无明显改变;散瞳前后视力会明显不同。
(3)后囊膜下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下浅层皮质出现棕黄色混浊,为许多致密小点组成,其中有小空泡核结晶样颗粒,外观似锅巴状;因混浊位于视轴,早期即出现明显视力障碍后期合并皮质及核混浊,最后发展成熟白内障。
21、后发性白内障(PCO):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22、正常眼压: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正常值为10-21mmHg,平均值为16mmHg。
临床定义: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眼压。重要性:眼压升高是引起视神经及视野损害的最重要因素。
双眼对称:双眼眼压差异不应大于5mmHg。昼夜相对稳定:24h眼压波动不大于8mmHg。
杯盘比的正常值:≤ 0.3;双眼杯盘比之差:≤0.2 。
23、视神经炎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区别
24、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临床前期:双侧性眼病,一眼急性发作,另眼即可诊断;解剖变异+暗室试验。
(2)先兆期:为一过性或反复多次小发作。傍晚发病,雾视,虹视,前房极浅,房角大范围关闭。
(3)急性发作期:
症状:剧烈眼胀痛,畏光,流泪,视力骤降,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
体征:眼睑水肿,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水肿,前房极浅,瞳孔中度散大,房角关闭,眼压常在50mmHg以上,青光眼斑。
(4)间歇期:小发作史;房角开放; 眼压稳定。
(5)慢性期:大发作或反复小发作史;房角大部分关闭;眼压中度升高;底及视野改变。
(6)绝对期:视力丧失;眼压过高;可有剧烈疼痛。
(7)治疗:原则是药物控制眼压后行手术治疗。
1)缩小瞳孔:1%毛果芸香碱眼液。
2)联合用药:β受体阻滞剂:0.5%噻吗洛尔眼液;高渗剂:口服50%甘油,静滴20%甘露醇;碳酸酐酶抑制剂:口服乙酰唑胺。
3)辅助治疗:对症:镇静,止吐;局部用糖皮质激素:0.5%醋酸可的松眼液。
25、前葡萄膜炎
(1)两大症状:刺激征(疼痛、流泪、畏光);视力减退。
(2)八个体征:1)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2)角膜后沉着物:尘状、中等大小、羊脂状,下方三角形、角膜瞳孔区、角膜后弥漫分布;3)前房闪辉:蛋白质;4)前房细胞:反应眼前段炎症的可靠指标;5)虹膜改变:虹膜水肿、纹理不清、虹膜后粘连、虹膜膨隆、虹膜前粘连、房角粘连、虹膜结节;6)瞳孔改变:缩小、闭锁、膜闭;7)晶状体改变:环形色素、色素沉积;8)眼后段改变:玻璃体混浊、黄斑水肿、视盘水肿。
(3)三个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4)治疗:立即扩瞳以防止虹膜后粘连,迅速抗炎以防止眼组织破坏和并发症的发生。
1)睫状肌麻痹剂:首选后马托品眼膏,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
2)糖皮质激素滴眼:醋酸可的松、醋酸氟美松龙、醋酸泼尼松龙。
3)非甾体类消炎药:双氯芬酸钠。
4)糖皮质激素眼周和全身治疗(黄斑水肿或视盘水肿者):地塞米松2.5mg后Tenon囊下注射,并顿服泼尼松30—60mg,1/日。 5)病因治疗。
6)并发症治疗:继发性青光眼:降眼压药+虹膜周切术;并发性白内障: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
26、交感性眼炎: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27、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
(1)临床表现:无痛性视力丧失;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消失,间接对光反应存在。
(2)眼底检查:后极部视网膜弥漫性混浊水肿,黄斑区中心凹呈樱桃红斑,视网膜动,静脉变细。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数小时至数日--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明显延迟或可见视网膜动脉充盈前峰。数周后,FFA可无异常。
28、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
(1)临床表现:单眼发病,视力不同程度下降。
(2)眼底检查:各象限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内出血火焰状;视盘和视网膜水肿;黄斑囊样水肿。
29、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自限性疾病)
发病机制: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浆液性RPE脱离→RPE屏障功能破坏→RPE渗漏,后极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30、视网膜脱离RD:发生在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
31、引起视交叉损害最常见的原因:脑垂体肿瘤;视野特点:双眼颞侧偏盲。
32、散光的分类(生理上垂直径线屈光力大于水平径线的屈光力)
(1)单纯近视散光:一个主径线为正视,另一主径线为近视。
(2)单纯远视散光:一个主径线为正视,另一主径线为远视。
(3)复性近视散光:两个互相垂直的主径线均为近视,但程度不同。
(4)复性远视散光:两个互相垂直的主径线均为远视,但程度不同。
(5)混合性散光:一个主径线为近视,另一个与其垂直的主径线为远视。
33、拮抗肌:同一眼产生与主动肌相反方向运动的肌肉为对抗肌。
协同肌:同一眼向相同方向运动的两条肌肉称协同肌。
配偶肌:两眼产生相同方向运动互相合作的肌肉。
右上直肌与左下斜肌,左上直肌与右下斜肌,右外直肌和左内直肌,
左外直肌和右内直肌,右下直肌与左上斜肌,左下直肌与右上斜肌。
34、角膜映光法:瞩被检查者注视33cm处光点,观察角膜映光的位置,判断斜视的类型和程度。
35、第一斜视角:麻痹性斜视以正常眼位注视时,麻痹肌所在眼的偏斜度。
视野计测量斜视角法:检查者在视野计后用灯光沿视野计弧形臂移动,直到灯光出现在斜视眼角膜中央,此时弧上的刻度即为第一斜视角。
36、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的特点
37、甲状腺相关眼病TAO: 眼睑征、双侧眼球突出、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结膜和角膜病变、视神经病变。
38、眶蜂窝织炎:眶隔前后眶内软组织的急性感染,儿童突眼最常见原因,发病急剧,严重者颗波及海绵窦危及生命。
39、酸碱化学伤的急救原则:争分夺秒在现场彻底冲洗眼部,至少冲洗30min以上,冲洗时翻转眼睑,转动眼球,暴露穹窿部,将结膜囊内的化学物质彻底洗出;送至医疗单位后,根据时间早晚也可再次冲洗,并检查结膜囊内是否还有异物存留,也可进行前穿刺术。
早期治疗:抗生素控制感染,阿托品每日散瞳,点用降眼压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切除坏死组织,防止睑球粘连;应用胶原酶抑制剂,防止角膜穿孔;晚期治疗,治疗并发症。
40、糖尿病相关性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性白内障、屈光不正、虹膜睫状体炎、虹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成年发病与开角型青光眼有相关性、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其他(泪膜稳定性降低、角膜知觉下降、视乳头病变、星状玻璃体变性)。
值班审核:CQY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