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iNature
病理性血管生成是全世界所有年龄组许多眼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视网膜静脉闭塞(RVO),所有这些疾病的特征都是由于组织缺氧和营养剥夺而导致视网膜血管生长不受控制。病理性视网膜血管生成是一个慢性进行性过程,通常由血管丢失引起的缺血或缺氧引发,随后促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增强,导致血管过度形成,干扰视网膜光检测。视网膜缺血或缺氧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此外,靶向抗VEGF治疗并不总是有效,并且引起了安全性问题,例如抑制正常血管化,神经元存活,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晚期疗效低,以及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增加等严重并发症。
有力的证据表明,炎症积极参与各种眼部疾病的病理性血管生成。之前的研究证明了Toll样受体4 (TLR4)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神经炎症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促进NLRP1/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从而将未成熟的白细胞介素(IL)-1β转化为成熟的促炎形式。同时,临床实践已经开始将抗炎治疗纳入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疾病的治疗方案。缺氧条件下的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等生化因子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在炎症环境中,VECs作为积极的参与者和炎症调节剂。阐明VECs功能障碍的调控机制对于调节炎症反应和维持VECs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内源性抗血管生成因子可能是治疗病理性视网膜血管生成的有希望的治疗选择。研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的VECs中发现了一个这样的因子,内源性抗血管生成因子,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相互作用(ASK1-相互作用)蛋白1 (AIP1)。VECs功能障碍是RNV的初始事件和预测标志。迫切需要开发内源性抗血管生成因子来抑制病理性血管生长,同时促进正常血管生长,因此研究了AIP1在缺氧条件下调节VEC功能障碍的潜在作用和机制。
新生血管形成的ROP发病新模型(图源自Advanced Science )
在生理条件下,血管生成受VEGFA和VEGFB结合VEGF受体1 (VEGFR1)和VEGF受体2 (VEGFR2)之间的平衡调节。VEGFR1对VEGFA的亲和力比VEGFR2高10倍,但VEGFA与VEGFR1结合似乎不会激活下游血管生成效应物,这表明VEGFR1作为诱饵受体,通过清除VEGFA来限制血管生成。或者,VEGFB只与VEGFR1结合,VEGFB过表达通过竞争性地占据VEGFR1位点加速新血管的形成,从而增加VEGFA-VEGFR2信号传导。此外,AIP1被认为与VEGFR2复合物相互作用以抑制VEGFA-VEGFR2信号传导。然而,AIP1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对VEGF信号传导的影响尚不清楚。
除了VEGF信号外,AIP1已被证明在脂多糖(LPS)刺激的VECs中抑制TLR4-MyD88炎症信号。这些发现激发了开发直接抗炎治疗致病性血管生成的强烈努力,但目前在临床实践中还没有有效的药物。鉴于TLR4在神经炎症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假设AIP1可能在疾病早期调节炎症血管生成和VEGF信号,从而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IL-1β也参与诱导VEGFA的产生,从而作为炎症和血管生成之间的分子联系。此外,炎症小体还通过蛋白气皮蛋白D (GSDMD)的裂解,导致形成孔的N端产物的释放和渗透性细胞裂解,从而驱动炎症相关的细胞死亡,即焦亡。尽管已知炎症信号对致病性视网膜血管生成的贡献,但缺乏关于焦亡在病理性血管生成中的潜在作用和潜在机制的研究。NLRP3炎性小体已被提出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发挥双重功能,其激活与干性AMD样损伤的疲劳和湿性AMD的新血管形成的预防有关。
研究小组报道了新发现的炎性体NLRP12在自身炎症性疾病、肿瘤进展和病原体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然而,其参与焦亡和AIP1调控均未被证实。
研究利用scRNA-seq、体外缺氧模型和小鼠OIR模型,鉴定了一种介导炎症性血管生成的新型VECs焦亡途径,以及AIP1的关键保护作用,AIP1在RNV疾病中作为抗炎和抗血管生成策略的双靶点。
参考消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05834
—END—
值班审核:CQY
推荐文章
迟玮教授团队发表靶向炎症小体和焦亡治疗视网膜疾病的新策略和展望
如何区分“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NVE”和“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
纤薄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膜,竟然会把坚固的“混凝土结构”,拉扯得如此支离破碎
眼底激光系列(2):视网膜光凝,是通过什么方式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