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为帮助进入国际赛段的赛队更好地备战2024年ICC中文赛,助力广大参赛选手共同成长,组委会特别邀请到ICC中文赛的部分法官分享评审经验和职业发展规划,以期为各赛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专访ICC中文赛法官王尘山律师
王尘山律师,厦门大学法学学士,荷兰莱顿大学法学硕士(国际公法),现任职于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主要专业领域为商事争议解决。
王尘山律师自执业以来一直从事争议解决领域工作,曾在最高人民法院、各级地方人民法院、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代理多起疑难复杂案件,案件类型涉及股权纠纷、投融资纠纷、合同纠纷、执行异议与复议纠纷等。
自2019年起,王尘山律师一直担任ICC中文赛的评审法官,经历了从国际赛段到国内赛段,以及从线下赛到线上赛再回归线下赛的过程。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公法背景的前公法类模拟法庭竞赛选手,王尘山律师为ICC中文赛的组织和赛队的成长提供了提许多宝贵的建议和独特的视角。
1
比赛评审经验
结合您的参赛和评审经验,您认为选手的呈现形式和表达内容何者更能影响法官的评分?
我认为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评分的基础,这包括对事实的掌握程度和法律基础的扎实程度;而呈现形式问题,主要体现在庭辩礼仪和风格,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更能体现选手的个人特征。
在裁完今年的比赛之后,我观察到一个显著的变化:在比赛的后半程,选手在内容上的掌握都已经达到了很好的程度,对事实和法律的了解以及运用能力几乎难分伯仲。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可能会更大程度地影响胜负。但对于刚开始接触比赛的同学来说,建议大家首先把实质性的内容做扎实,然后再逐步发掘和塑造适合自己的个人风格,并钻研相应的表现形式。
针对赛题中对特定持方不利的事实,您认为选手如何应对更为妥善?
我认为赛题中存在固有不利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赛题就是要让双方都有需要辩驳甚至难以辩驳的点。处理这些不利情况其实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但我可以分享一下我喜欢采取的策略:一是参照现实中的同类素材增强观点的合理性。从类案、国际组织报告、学术论文甚至新闻报道中寻找一些先例或类似实践,对比赛题中的“不利事实”,以增强观点的合理性。二是将多个较弱的观点集合成为一个较强的观点,或者把不利的事实论证为非决定性或非唯一性的考虑因素。三是打感情牌。告诉法官,即使我的观点听起来“不同凡响”,但是它是前沿的、正义的、在本案在特殊的背景中或司法政策下是必要的。
至于表现策略,建议选手们坦率地面对对自己不利的事实,要大方冷静地应对法官的提问,避免出现“强行结论”的情况。
您如何看待模拟法庭与演讲、辩论之间的关系?能否给选手一些提升表现力的建议?
演讲是一个波澜起伏的输出过程,更多像一种感性输出的活动。演讲者需要通过独特的演绎方式来传达观点并感染听众。相比之下,模拟法庭属于一个更偏向理性的活动,选手要做的事情是说服法官采纳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采用平实而实用的方式来辅助法庭查明事实和适用法律。
模拟法庭与辩论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针锋相对的感觉没有那么强。在辩论比赛中,辩手最需要的可能是清晰的逻辑与思辨,而在模拟法庭比赛中,清晰地呈现事实与法律的过程可能更加重要。
我在做辩手的时候,我们的教练告诉我们,赛场上优秀的表达应该是“温柔而坚定”的,这句话非常深刻地影响了我,我至今也认为这是公法类模拟法庭表现力的黄金标准。律师是被请来帮助法官工作的,法官不是律师的“老师”,更不是要测试律师有没有掌握足够知识的“考官”。提升整体的表现力,首先要改变“上考场”的心态,尽量自信、冷静、坦诚地与法官沟通。
疫情后,ICC中文赛正赛第一年回归线下。相较于线上比赛,您认为参赛选手的状态与表现有何变化?您能否对参赛队伍在本次比赛中的表现进行整体评价,并给出一些改进建议?
我认为大家的竞赛水平整体有了显著提升。在线下面对面的竞赛中,选手的肢体语言和个人风格等细节更容易被观察到,许多在线上可能被忽略的小瑕疵也因此显现出来,这对选手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是线下赛对于法官和选手来说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为同学们未来从事法律职业提供了宝贵的的实践场景。更多挑战本身也意味着更多成长。今年,大家各展所长、各显神通。建议大家找到自己的风格,充分展示自己就好。
2019年王尘山律师首次担任ICC中文赛法官
2
个人经历分享
能否分享一下您在厦门大学和莱顿大学的学习生活?期间有哪些课程对您的法律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习得的技能如何影响了您的法律执业?
本科期间的学习主要是法律思维的培养。尽管具体的知识可能都遗忘了,但是培养了一些“朴素的正义观”。在当律师的过程中,这种思维也对我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当我接触到一个新的法律问题或观点时,这种思维让我能够快速判断这一法律问题是否重要、是否合理。
在莱顿大学读研,更多的是一种视野和眼界上的打开。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前辈和同学的交流中,使我多年来形成的价值观和固有认识得到了更新和重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让我对国际公法有了更深入也更前沿的学习和研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新鲜的学习上、见识上甚至生活习惯上的冲击与体会。
模拟法庭竞赛的经历的确更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法律执业。首先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参加模拟法庭竞赛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研读赛题,将一个大的“故事”按照诉求拆解成几个部分,再总结出哪些事实构成了案件的争议焦点,而在争议焦点项下,法律与事实的结合过程中,哪一个部分依据丰富,哪一个部分有所欠缺、需要补充。这些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推演的能力,都对我后面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影响。其次是检索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我本科院校有较好的模拟法庭传统,教练会要求我们把检索做到较为极致。每一个观点都需要有依据支持,我们会被要求检索、论证尽可能丰富的法律渊源,这也提高了我的检索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论证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写作能力方面,模拟法庭竞赛中的文书写作让我能够熟练运用IRAC结构,也为我后续在执业过程中打下了基础。
您认为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对于进入法律职业(如律师、法官、检察官、法务等)是否有必要?能否为留学生同学提供一些个人发展的建议?
如果考虑市场需求,硕士研究生学历往往是许多职业的基本门槛,因此在这方面是必要的。但如果本科阶段的学习非常扎实,也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思维,其实很多职业上的成长与进步还是需要通过解决案件和切实操作来实现。
作为曾经的留学生,在莱顿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实际上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向外面的世界“敞开心门”,以虚心开放的心态认真学习。从就业市场的角度上来说,由于海外硕士项目往往时间短、节奏快,可能没有时间进行实习,所以从市场的角度上来说,我也建议留学生可以考虑在出国前进行一两段实习,这样对后续的求职会比较有帮助。
您处理过很多类型的纠纷,请问您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哪一类?对于法学生而言,您认为他们如何发掘自身的职业兴趣?
起初,我对国际公法比较感兴趣。但因种种原因,我最终选择了成为争议解决律师,并且现在我对自己所在的工作领域也充满兴趣。回想起来,主要是模拟法庭的经历让我倾向于这个职业路径,而几段不同的实习经历也进一步确认了我的职业兴趣。
关于如何发掘自己的兴趣,我认为还是要从现有的工作和学习的经历里面去仔细考虑,找出能够推动自己一直坚持要做这件事情的驱动力是什么。比如打模拟法庭的同学都有共鸣的是,可能我们每天熬夜到很晚来检索一个细微的点,七八个月的时间也没有带来什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驱动我们去做这件事的往往也不是那些奖项和好的成绩,而是思维逻辑和论证过程本身的魅力。
3
法律技能提升
作为专注于民商事领域的资深律师,您认为从事律师行业所需的关键能力和素质有哪些?对于立志投身法律行业并正在成长的法学生们,您能提供哪些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我认为律师行业所需的关键能力和素质与业务领域紧密相关。例如,诉讼律师需要有不畏惧冲突并能够有效地解决冲突的特质,而非诉律师更需要细致、全面考虑事情的能力。从在校生的角度,可能好好学习、将基础打扎实是这个阶段最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情。我也强烈建议大家在学生阶段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眼前的每一件事情,不要过于功利。以选课为例,你觉得对哪门课程有兴趣、哪个老师课程讲得好,就去上这门课,并多多和老师学习交流,而不是只看哪位老师给分高。利用好现在能做的事情去提升自己,就是对未来最好的准备。
在模拟法庭的备赛和比赛全过程中,请问您认为哪些环节最能有效地帮助同学们提升法律技能,并充分吸取经验?
除了前面提到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检索能力和写作能力之外,我认为还有一点是我当年没有意识到的,那就是与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说团队分工与合作这个环节。在团队内部的讨论过程中,有效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表达自己并尝试去说服他人、克服沟通障碍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
您认为在步入职场之后,如何高效且持续地提升法律技能?如何保持对法律的热爱?
提升法律技能的方法因人而异。初入职场时,我提升法律技能或者说法律认识的方法就是持续地写作。我会针对一个特定的领域搜集各类有用的资料,并且有体系、有逻辑地分析涉及到的问题。比如建设施工合同、不正当竞争、担保、民事强制执行等领域,通过研读法条、司法解释和司法案例,提炼出具体的法律问题,再尝试解答。这是一个很费时的工程,但是这能够让你在还没有接触具体案件时就了解到具体的领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升法律技能的方法。另一个方法就是多向同事请教和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思考模式也是不同的。向他人学习是一种很高效的提升方法。
至于如何保持对法律职业的热爱,首先是你要有热爱,这个前提如果没有的话,热爱是很难强行培养的。然后是减少可能会磨灭热爱的挫折感。例如,面对客户、领导或同事的否认和批评,应有合理的判断标准;如果批评合理,应反省并且改进,同时把握好反省的度。如果他们是为了批评而批评,甚至是带着偏见的、情绪化的因素,那么听听就好,不要因此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
总之,保持自信很重要,自己要有一个稳定的核心,接受建议而非承受情绪。如果工作环境与个人职业价值相违背,应及时沟通和尝试改变。如果无法改变,那么可以考虑换一份工作,尽量不要让自己在痛苦的环境中待到麻木。
此外,降低对事情的预期,不然“热爱”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望压垮;但对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保持高标准,对自己贡献出的一份力量抱有希望。预期要低,但要坚持前进。保持这样一种“消极”的心态,会让我们的“热爱”走得更远。
4
职业选择与发展
对于在校生而言,在选择实习机会时,您有什么建议吗?
我觉得因人而异。对于那些已经明确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同学,比如有意考公或者是要当争议解决律师,可以向该领域的前辈咨询,了解哪些实习经历更适配你的职业发展方向。以争议解决律师为例,我会建议大家去法院实习,特别是如果有机会进入最高人民法院的实习生项目,那么这应该是接触争议解决最前沿的绝佳机会。
在实习过程中,也要注意区分自己是对某一个业务领域感兴趣,还是单纯因为团队的氛围很好而感觉自己感兴趣。此外,我还是建议大家理性实习,合理规划时间,避免过度投入、疯狂实习。在校期间,还是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和论文上面。
对于初入职场的法学生,在进行第一份职业选择时,您认为需要着重考虑哪些因素?您对法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有何建议?
我自己从毕业开始就决定做争议解决领域的律师,所以可能难以在其他的职业选择上给大家太多建议。对于初入职场的学生,可以主要考虑职业发展前景,看看待选项能不能为你提供一个特别明确的职业道路,以及律所提供的职业发展机会是否与你个人发展模式相契合。
红圈所年级分明、分工非常明确和细致,可以为低年级律师良好工作习惯的培养打下基础。但这也带来了一个潜在的劣势,就是作为初年级律师,在某些红圈所里面可能没有办法接触到一个案件的全貌。虽然工作规范严谨且高质量,但是成长速度可能较慢。但如果你并不特别羡慕红圈所里面的那些“优秀”的客户,又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喜欢与人交流,且追求职业自由,那么在小所里工作,尽快独立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您认为具备复合专业背景(例如法学+语言、经济或其他相关专业)对法律职业发展有何潜在影响?
具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做建筑工程类纠纷必然会有他的优势,而语言专业的人做涉外律师拥有的选择也会更多。总的来说,复合背景是会提供一些加成。因此,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来选择职业方向。
5
建议和鼓励
在担任法官的这几年里,我明显地感受到ICC中文赛越办越好,参赛队伍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希望大家能够利用好ICC中文赛这个平台,广交朋友、结识同伴,从优秀的赛队和选手身上学习,同时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见识。也希望ICC组委会能够在校友会的建设方面提供更多帮助,为大家搭建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
最后,祝选手们好运!
采访&撰稿&排版:刘苏文
审核:段斯琦、赵洺尉
CIIL
| 把 中 国 带 到 国 际 法 的 前 沿 ,
把 国 际 法 带 到 中 国 华 人 的 身 边 |
www.chineseinitiativ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