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与ICC中文赛的故事|ICC中文赛校友王曼学姐专访

文摘   2024-06-28 18:00   山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为帮助进入国际赛段的赛队更好地备战2024年ICC中文赛,同时助力广大参赛选手共同成长,组委会特别邀请ICC中文赛的优秀校友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以期为各赛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专访ICC中文赛校友王曼学姐

王曼,安徽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曾获2020年ICC中文赛一等奖,2021年进入组委会,曾任2022年ICC中文赛赛务秘书负责人、2024年ICC中文赛法官,现就职于某部委事业单位法律岗。


参赛&比赛评审经验

作为2024年ICC中文赛的法官,您在书状阶段和庭辩阶段的评审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观察和建议可以和大家分享吗?

在书状方面:第一,从形式和实体两个角度完善书状。建议赛队仔细研读近五年的最佳书状,在形式上学习书状格式、脚注引用,简练各级标题,高效表达;在实体方面学习论点总结,三段论论述,要做到每个争议焦点的论证都结合法条、判例,做到言之有依据,扎实且精准。提一个小建议,请选手善用书状目录,把目录当成论文大纲,梳理好各级标题之间的递进关系,做到读目录即可知悉观点。(如果pdf目录可以设置跳转超链接,将能帮助法官高效锁定关注内容,会给法官留下很好的印象。)第二,建议赛队充分打磨书状并且进行交叉检查。书状提交后不能更改,是后续庭辩乃至国际赛的基础。不同持方的同学可以对书状进行交叉模辩,“以己之矛攻己之盾”,深入头脑风暴,互相扎实内容。第三,在书状撰写时,应当注意中文表述的流畅性,避免翻译腔。法官在书状评审过程中可以明显识别出由英文赛书状或其他材料直接翻译而来书状内容,这种情况会对赛队成绩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庭辩方面:第一,庭辩应有侧重点。庭辩员无需担忧是否完整地阐述了全部争议焦点。在ICC中文赛中,法官们更希望增加与选手的互动,所以庭辩员在陈述环节未能陈述完所有论点十分正常。因此,建议庭辩员准备不同时长版本的陈述稿,根据法官的关注点灵活调整论述的详略,将法官关注的关键问题稳扎稳打应对清楚,比所有观点都全面论述到位更重要。第二,提高庭辩表现力。建议庭辩员尽量脱稿发言,理解、记忆内容,将观点内化于心,做到在庭上自然输出、流畅应答。第三,善于使用“反对”。在评审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赛队默认放弃“反对”,建议选手在适当时机尝试,把握机会,这不仅不会对赛队的分数造成任何不利影响,还能有一定概率得到额外加分。第四,训练临场发挥能力。在反驳环节,庭辩员应当针对另外两方的观点和法官的提问重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发言内容,切勿照本宣科。第五,提高角色代入感。庭辩员应当充分代入自己的持方进行发言。例如,政府方律师应当明确角色,深挖独立于检方的立场,使法官明确两方立场不一致的内容。辩方律师应当注意表达方式,即使是为被告辩护,也可以在论述中融入人道主义色彩,不忽视对弱者的关注。

您在ICC中的角色经历了从参赛选手到赛务秘书,再到比赛法官的变化。请问是什么动机促使您经历了这样的角色转变;参加模拟法庭竞赛对您的学业与职业等个人发展有何影响?

ICC中文赛给了我一种很强的归属感。作为曾经的参赛选手,我会永远珍视在学生时代能有幸和一群人一起为了共同热爱的事业去努力奋斗的宝贵经历。因此,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比赛的精神和价值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的法学生在模拟法庭的成长道路上留下美好的回忆。作为曾经的赛事组织者,我见证、参与了赛事规则的不断完善,在感慨参赛队伍日益增加的同时,我真诚地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ICC中文赛有它独特的风格和初衷,它会专门为新参赛的队伍指派远程教练,也会在奖项设置上关注“黑马”,无论是初次参赛,亦或是国际法资源不够完善的赛队,都能在这里找到国际法学习的起点。对我来说,坚持这份初衷和事业也非常有成就感。

对我而言,一年一度的ICC中文赛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每年四月,我都会以各种形式和大家见一面,我也会思考自己过去一年是否有新的成长。当然,ICC中文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于法律事业的热爱,明确了自己在职业选择上追求的目标,并在体制内选择了从事法律一线的工作。

个人经历分享

对于初入职场的法学生,在进行第一份职业选择时,您认为需要着重考虑哪些因素?您对法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有何建议?

在选择职业时,建议大家综合考虑个人需求、地域和行业发展。首先是个人需求,大家可以充分思考自己未来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其次是地域选择,大家可以考虑是否喜欢北上广深大城市的氛围,是否可以负担生活成本和适应工作节奏。最后,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我鼓励大家跳出传统的职业路径,探索交叉领域的法律职业,比如互联网、能源、金融等行业。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和其他专业相结合时往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弯道超车。因此,我建议大家充分利用自己在专业学习中训练的法律思维和技能,勇敢尝试交叉领域的工作,并利用平台资源实现个人的发展与成长。

在您的工作经历中,遇到过哪些挑战?您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挑战。一方面,我刚进入这个行业时对工作领域的知识了解有限,需要迅速学习并持续更新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由于日常工作需要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事们打交道,我需要不断提升沟通技巧和知识转化能力,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法学专业知识,帮助非法学专业的同事快速理解法律规范,或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流程。

在过去的学习与工作中有过哪些跨文化交流的经历?关于这些经历,您有什么感受和建议想要与青年学子们分享?

不同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比如对合同的严谨程度、对事项的关注点等等),大家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差异。为了适应这种多样性,我建议大家及时复盘并积累经验,通过不断尝试和学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需求和习惯,从对方的视角出发考虑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跨文化交流的顺利开展。

职业选择与发展

对于在校生而言,在选择实习机会时,您有什么建议吗?

希望大家在选择实习时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根据所获信息及时调整对于岗位和职业规划的心理预期。同时,从择业模拟的角度想,要尽快判断所在行业是否适合自己发展,是否与个人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相匹配。通过实习排除不喜欢、不适应的选项就是很好的收获。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鼓励大家多去尝试不同类型的实习,包括我先前提到的交叉学科领域的实习机会。

您认为具备复合专业背景对法律职业发展有何潜在影响?

我认为具备复合专业背景对法律职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例如,在就业市场上,具备理工科或财会专业背景的同学与纯法律背景的同学相比,更有可能进入竞争相对较少的专门领域。我建议大家培养和突出自己在法律专业之外的优势,因为无论是投递简历还是面试时,具备这些区别化特质的候选人在职场中往往更容易脱颖而出。

在您的法律职业发展过程中,是否曾面临过需要重新评估职业路径的情况?如果有,能否分享一些应对职业挑战的经验和策略?

我目前没有转换赛道的经验,我虽然从事交叉领域的法律工作,但依旧还是在做自己的本专业。大家可以通过实习等途径来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并始终保持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状态。这样,即使未来认知和想法发生变化,想要转换赛道时,也将具备做出选择的资本。当然,对于一些仅限“应届生”身份报考或者有较长服务期的岗位,后续转换赛道可能沉没成本较高,因此在决定之前要充分尝试和深思熟虑。

期望与鼓励

作为一路陪伴和支持ICC中文赛的校友,请问您对比赛的未来发展有哪些期望和建议?

我希望ICC中文赛能够不忘初心,保持优良传统,让更多法学学子可以通过比赛这个平台学习国际法,提升专业技能。

如果要用一句话送给所有参加过或将参加ICC中文赛的赛队,您会选择说什么?

想和大家分享两首歌,一首是陪伴我坚定学法的《何以法考人》,亲爱的朋友们,祝愿我们都有勇气“怀一腔热忱,做世人都不解的愚人”。第二首是在我上岸那夜单曲循环的《时光慢旅》,在这条打怪升级、感受人生的路上,总有一天你会突然懂得“快乐和悲伤来回切换,都是必经阶段...一路跌宕磕磕绊绊,喜忧在天平两端,人生总要折腾几番,终点才值得回看;未来没有确切答案,精彩才刚开端,直到某天停下回望,风雨都很温暖。”

我们都要去成为年少时想成为的人。



采访&撰稿&排版:马原

审核:赵洺尉、段斯琦


  CIIL  

| 把 中 国 带 到 国 际 法 的 前 沿 ,

 把 国 际 法 带 到 中 国 华 人 的 身 边 |

www.chineseinitiative.org

ICC中文赛组委会
把中国人带到国际法的前沿,把国际法带到世界华人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