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道火岩茶,长什么样?

文化   2024-11-01 07:20   河北  

⬆️点我 ⬆️













“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清代·梁章钜


23年抖音上某主播月售几千的「八道火文火慢焙」正岩肉桂是认真的吗?
如果想看真正经过八道火的岩茶,
其实也不用那么复杂,
只要一分钟,你也可以DIY——


*嗯……外焦里焦的
那作为工艺最复杂的岩茶,
到底要焙几道火?


01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包括:
萎凋、凉青、做青、初炒、初揉、复炒、复揉、毛火、扬簸、凉索、拣剔、足火、吃火、团包、补火等。
烘焙是完善岩茶韵味与色泽的重要工序,
从而形成了高香、浓味、耐泡以及独特的茶汤口感风韵的“岩骨花香”和“醇厚甘滑”的品质特征。
很多喝茶人只知岩茶炭焙的好,
却不知道炭焙对岩茶有啥作用。

其一,
炭焙能为岩茶提供热能,提高岩茶内含物质的活性,加速其氧化还原反应。
同时还能提供碳元素,使儿茶素、咖啡碱等在氧化过程中,
不会与茶中糖类物质争夺微量元素,从而减少茶多糖等物质的消耗。

其二,
炭焙可促进茶氨酸、茶多酚、茶黄素、咖啡碱形成新的络合物,
让茶汤更浓厚,滋味更鲜爽,
也能降低儿茶素和咖啡碱带来的苦涩味。
另外炭焙促使茶叶继续干燥,把茶叶含水量控制在 5%以下。
当茶叶中水分处于 3%-5%时,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水分超过或不足都只会促进氧化。
这也是焙火合格的岩茶可以长期常温保存的原因之一。

对于岩茶来说,焙火程序至关重要。
通过焙火可以固定条索、确定香气、调整汤色、散去杂味、防止霉变……
只有经过火的洗礼,武夷岩茶才能真正褪去山野的青涩,历经四季,成为一杯名副其实的岩茶,为人们的茶生活增添韵味。




02

武夷岩茶的烘焙分为初制的烘焙和精制的炖火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制的烘焙,具有继续破坏叶内残留酶活性,蒸发水分,
进一步挥发青气,紧缩茶条的作用,达到干燥要求。
第二阶段精制的炖火使叶内内含生化成分产生热物理化学变化,具有脱水糖化作用(熟化)、异构化作用、氧化及后熟作用。
2.1初制阶段的烘焙:
岩茶初制传统的烘焙方法分为毛火(初焙)、足火(复焙)、吃火。
目前岩茶采用机械生产,只进行毛火、足火。
吃火放到精制过程中进行,精制吃火是在装箱前采用长时间“文火慢炖”的炖火过程,从而形成了武夷岩茶特有色香味的品质风格。


传统手工烘焙采用焙笼烘焙,掌握“薄摊、高温、快速”的原则,
焙间分设温度90℃-120℃不同温度的焙窟3—4个,
烘温从高到低顺序排列,
毛火每笼摊叶量0.5kg,烘3—4min翻拌一次,翻拌后焙笼向下一个温度较低的焙窟移动,全程12—15min完成。
毛火因流水作业,烘焙温度高,速度快,故称“走水焙”或“抢水焙”。
下焙时毛火叶含水率约30%左右,约7成干。

当前武夷岩茶大批量生产初制烘焙则采用自动烘干机,掌握高温、快速、短时的原则。
毛火后不加簸拣。
经过3—6h晾索或不摊晾,就进行足火。
毛火温度120-150℃,摊叶厚度2cm,历时10一15min,下机毛火叶含水率20%一25%。
足火温度100-120℃,摊叶厚度5—6cm,历时15—17min,毛茶含水率6%。
2.2.精制阶段的烘焙
岩茶大批量生产炖火采用自动烘干机,采用自动烘干机炖火温度130—140℃,历时1.5—2h,摊叶厚度5—6cm。
其具有快速、高效、炖火均匀的特点。
但其与传统炭焙相比,由于温度稍高,时间短,产品的甘醇度稍逊,缺乏炭香,品质不够“清”。


岩茶在少量炖火时可采用烘箱。
烘箱炖火温度120—130℃,时间7h,摊叶厚度4—5cm,每个烘箱的烘焙量35—40kg(16层)
其具有灵活、方便、清洁卫生的特点。
但其烘焙时排气功能差,故产品品质不“清”,炖火均匀度较差。
而炭焙是武夷岩茶令人瞩目的传统焙茶方法,
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无形文化遗产,
炭焙是焙茶的最高技术,采用炭焙炖火能达到具有炭香,清爽度高,风味独特。
但其技术性强,耗时费力,结果难于控制,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炭焙首先必须打焙窟,操作过程包括起火、燃烧、覆灰、温度控制。
然后才能进行焙茶。
炭焙温度100~145℃,时间8—15h,摊叶厚度达烘笼的八成,每笼的摊叶量达4—5kg。
其实岩茶传统炭焙工艺有“三道火”,再加上最后的“补火”,从工序上讲就是四道工序。


03

高档岩茶一般比较幼嫩,
耐火力差,火功不宜太高,
否则会使茶叶的自然花香、品种香、地域香散失,
因此炖火时宜采用低温、短时、薄摊,保留天然的香气和滋味。
低档岩茶多较粗老,有的甚至带有不良气味,
可通过提高火功,排除杂味,纯净岩茶的香气和滋味。
炖火时可采用高温长时烘焙。
中档岩茶火功掌握在高、低档岩茶之间,以中火为宜。
不同品种其叶片有大小厚薄之分,因此其耐火力具有差异,
如水仙、梅占等品种叶张大而肥厚,所制岩茶条形比较粗大、沉重、较耐火,炖火时温度应稍高,时间稍长,摊叶稍薄。
而黄金桂(黄旦)、奇兰叶张小而薄,所制产品条形较小,身骨较轻,耐火力差,炖火温度应稍低,时间稍短,摊叶稍厚。
肉桂等品种叶张,叶厚介于以上二者之间,以中火为宜。
做青程度轻的岩茶,发酵较轻,炖火时温度应稍高,时间稍长,摊叶稍薄,以便提高火功去除青气和苦涩味。
做青程度重的岩茶,火功要低,以防香味低淡。
做青适度的岩茶火功要把握适中,使产品色、香、昧俱全。


岩茶根据产地可分为正岩、半岩和洲茶。
正岩茶耐火,洲茶不耐火,半岩居中。
炖火时应根据其耐火性掌握温度、时间、摊叶厚度来控制火功,以形充分发挥产地的优势。


04

不同程度的火功对武夷岩茶的影响:

4.1、欠火
岩茶加工过程只经过走水焙或吃火时间太短温度太低(低于100℃),造成岩茶火功欠缺。
欠火岩茶外形色泽与毛茶色泽接近。


香气多为青气,细嗅还夹杂有青气或其他杂气;
汤色金黄;
滋味欠醇和带青涩味;
绿叶红镶边明显,鲜活,叶底未起蛤蟆背。
为岩茶不合格的火功。

4.2、轻火
轻火岩茶焙火时温度在100—120"C左右,历时12—15h,所以火功较低。
轻火岩茶具有香气清远,高而幽长,鲜爽;
滋味甘爽微带涩,品种特征明显。
但韵味稍弱;
汤色金黄或浅橙黄色,滋味稍淡;
绿叶红镶边明显,叶底有起蛤蟆背。
这种岩茶适合于刚接触岩茶饮茶者。


4.3、中火
中火岩茶焙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20—135℃,历时10—12h,中火岩茶香气浓郁,带花果、蜜糖香,杯底香佳。
滋味醇厚顺滑,耐泡,岩韵显;
汤色橙黄;
绿叶红镶边明显,叶底有起蛤蟆背叶底隐约可见三红七绿,品质耐贮藏。
当前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为中火岩茶。


4.4、足火
足火岩茶焙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35—145℃,历时8-10h。
传统岩茶火功一般掌握足火,其火功较高。
茶香气多表现为果香,杯底香佳;
滋味浓厚,耐泡;
汤色橙黄明亮;
冲泡后叶底舒展后可见突起泡点,
俗称“蛤蟆皮”或“起泡”,
茶叶耐泡、耐贮藏。


4.5、高火
高火岩茶焙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60—170℃,历时6—8h。
低档岩茶为了掩盖苦涩等不良气味采用高温长时烘焙。
其干茶色泽呈深褐色,香气为焦糖香;
味浓耐泡;
茶汤深橙黄色;
叶底硬挺暗褐,三红七绿不可见。


4.6、病火
病火即焙火时温度超过170℃或吃火太急,
造成茶叶带焦味,汤色黄黑色,叶底不见三红七绿,
部分或全部碳化。
品质劣变,不宜饮用。


总之,武夷岩茶烘焙方式多,技术性强,
与武夷岩茶特有香气和独特的茶汤口感风韵密切相关。
必须根据烘焙方式,茶树品种,茶叶产地,
茶叶品质等灵活掌握烘焙温度和时间。
这样才能达到焙火的最佳效果。

武夷岩茶【透天香】上新
茶香香香
价格更香

更多优惠好茶
今晚19点直播间
同步双11囤茶日
全场5折起~

点击下方预约,快人一步:

历史讲解员王汉周
课本外的历史,在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