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道火岩茶,长什么样?
文化
2024-11-01 07:20
河北
⬆️点我 ⬆️
23年抖音上某主播月售几千的「八道火文火慢焙」正岩肉桂是认真的吗?萎凋、凉青、做青、初炒、初揉、复炒、复揉、毛火、扬簸、凉索、拣剔、足火、吃火、团包、补火等。从而形成了高香、浓味、耐泡以及独特的茶汤口感风韵的“岩骨花香”和“醇厚甘滑”的品质特征。炭焙能为岩茶提供热能,提高岩茶内含物质的活性,加速其氧化还原反应。同时还能提供碳元素,使儿茶素、咖啡碱等在氧化过程中,不会与茶中糖类物质争夺微量元素,从而减少茶多糖等物质的消耗。
其二,炭焙可促进茶氨酸、茶多酚、茶黄素、咖啡碱形成新的络合物,另外炭焙促使茶叶继续干燥,把茶叶含水量控制在 5%以下。当茶叶中水分处于 3%-5%时,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水分超过或不足都只会促进氧化。这也是焙火合格的岩茶可以长期常温保存的原因之一。
对于岩茶来说,焙火程序至关重要。通过焙火可以固定条索、确定香气、调整汤色、散去杂味、防止霉变……只有经过火的洗礼,武夷岩茶才能真正褪去山野的青涩,历经四季,成为一杯名副其实的岩茶,为人们的茶生活增添韵味。武夷岩茶的烘焙分为初制的烘焙和精制的炖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制的烘焙,具有继续破坏叶内残留酶活性,蒸发水分,第二阶段精制的炖火使叶内内含生化成分产生热物理化学变化,具有脱水糖化作用(熟化)、异构化作用、氧化及后熟作用。岩茶初制传统的烘焙方法分为毛火(初焙)、足火(复焙)、吃火。吃火放到精制过程中进行,精制吃火是在装箱前采用长时间“文火慢炖”的炖火过程,从而形成了武夷岩茶特有色香味的品质风格。传统手工烘焙采用焙笼烘焙,掌握“薄摊、高温、快速”的原则,焙间分设温度90℃-120℃不同温度的焙窟3—4个,毛火每笼摊叶量0.5kg,烘3—4min翻拌一次,翻拌后焙笼向下一个温度较低的焙窟移动,全程12—15min完成。毛火因流水作业,烘焙温度高,速度快,故称“走水焙”或“抢水焙”。当前武夷岩茶大批量生产初制烘焙则采用自动烘干机,掌握高温、快速、短时的原则。毛火温度120-150℃,摊叶厚度2cm,历时10一15min,下机毛火叶含水率20%一25%。足火温度100-120℃,摊叶厚度5—6cm,历时15—17min,毛茶含水率6%。岩茶大批量生产炖火采用自动烘干机,采用自动烘干机炖火温度130—140℃,历时1.5—2h,摊叶厚度5—6cm。但其与传统炭焙相比,由于温度稍高,时间短,产品的甘醇度稍逊,缺乏炭香,品质不够“清”。
烘箱炖火温度120—130℃,时间7h,摊叶厚度4—5cm,每个烘箱的烘焙量35—40kg(16层)。但其烘焙时排气功能差,故产品品质不“清”,炖火均匀度较差。
炭焙是焙茶的最高技术,采用炭焙炖火能达到具有炭香,清爽度高,风味独特。但其技术性强,耗时费力,结果难于控制,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炭焙首先必须打焙窟,操作过程包括起火、燃烧、覆灰、温度控制。炭焙温度100~145℃,时间8—15h,摊叶厚度达烘笼的八成,每笼的摊叶量达4—5kg。
其实岩茶传统炭焙工艺有“三道火”,再加上最后的“补火”,从工序上讲就是四道工序。因此炖火时宜采用低温、短时、薄摊,保留天然的香气和滋味。不同品种其叶片有大小厚薄之分,因此其耐火力具有差异,如水仙、梅占等品种叶张大而肥厚,所制岩茶条形比较粗大、沉重、较耐火,炖火时温度应稍高,时间稍长,摊叶稍薄。而黄金桂(黄旦)、奇兰叶张小而薄,所制产品条形较小,身骨较轻,耐火力差,炖火温度应稍低,时间稍短,摊叶稍厚。肉桂等品种叶张,叶厚介于以上二者之间,以中火为宜。
做青程度轻的岩茶,发酵较轻,炖火时温度应稍高,时间稍长,摊叶稍薄,以便提高火功去除青气和苦涩味。做青适度的岩茶火功要把握适中,使产品色、香、昧俱全。炖火时应根据其耐火性掌握温度、时间、摊叶厚度来控制火功,以形充分发挥产地的优势。岩茶加工过程只经过走水焙或吃火时间太短温度太低(低于100℃),造成岩茶火功欠缺。轻火岩茶焙火时温度在100—120"C左右,历时12—15h,所以火功较低。中火岩茶焙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20—135℃,历时10—12h,中火岩茶香气浓郁,带花果、蜜糖香,杯底香佳。绿叶红镶边明显,叶底有起蛤蟆背叶底隐约可见三红七绿,品质耐贮藏。足火岩茶焙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35—145℃,历时8-10h。高火岩茶焙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60—170℃,历时6—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