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 乾陵 无字碑 局部
原创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19621822/answer/570620874
你一个大佬明明可以躲在幕后,结果被迫亲自下场砍人,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中国古代女性执政不在少数,做事比武则天出格的比比皆是。且不说吕后,就说北魏的冯太后,她都不是皇帝的亲妈,不但把皇帝控制得死死的,给拓跋家种了一大片绿绿的草原,还为草种和皇帝叫板。她们几乎所有人都躲在太后这个位置上舒舒服服地治自己的国,养自己的小白脸,还有皇帝对他们感(咬)恩(牙)戴(切)德(齿),过得不要太爽。其实,古代大臣也不是傻子,古代皇帝也不是脑残,为啥他们防臣防兄防外戚,就是没有防老婆?!太后干政,其实是中国皇帝制度一个应急措施,就像堤坝的储水池一样。中国是父权社会,太后说到底是皇帝家的女人,就是皇帝家的人,这天下还是皇帝家的。太后再屌,还是得挂,最后还不是得把权力还给皇帝儿子。大臣不一样,兄弟叔伯不一样,外戚更不一样,他们要上位了,完全是变天啦!而且皇帝年幼或者力弱的时候,只要不蠢到家,也会依赖母族制衡自己暂时没办法操控的朝野。老妈再厉害,自己还是唯一继承人。她总得死这件事,皇帝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皇帝不乖,她还可以威胁他:你这样,我就不要你了!收你堂哥/弟弟当长子!皇帝也会听话的。太后治国在皇帝的配合下,名正言顺,大臣屁也不敢放。这样就能在相当长得时间里,可以保证本朝皇权的稳定和持久。只要皇帝不脑残,不把胳膊肘往外拐(一般人也不会啊)。所以,武则天还是太后的时候,刘仁轨就曾上书,劝谏武则天不可学吕后。因为他们千算万算,忘了算皇帝(李显)真的是个脑残!他不但能拐,还能拐成72度角,完全不在掌控范围,用自己有限的力量,还是把整个朝廷搅成了一团翔。大家现在提到李显就觉得他老可怜了,被老婆欺负,又被妈欺负,还被女儿欺负。现在回过头看武则天的登基之路,你会发现有一个人是从章怀太子被废开始一直跟到武则天生命结束,他就是李显。而李显第一次当皇帝那短短的55天,对于武则天至关重要。而要彻底剖析武则天为何会成为女皇,就必须要从废章怀太子开始。因为李治去世后朝廷一系列失控到武则天登基稳定时局都是从她竭力废除章怀太子就埋下的结局。一,章怀太子疑案
二,唐中宗的55日
三,六年武太后
在李显不到一周岁,信佛的武则天就请高僧灌顶,号佛光子,立为周王。西京海寺发僧惠简,奉为皇帝(李治)皇后(武则天)太子(李弘)周王(李显),敬造弥勒佛……殿下诸王,福延万代。李显和太子一起是主角,雍王(李贤)和相王(李旦)被并入“殿下诸王”,彻底沦为配角。李弘去世后,李贤当了太子,得到了高宗的支持,而武则天是支持李显的。在李贤被废的时候,李显虽然不会是主谋,至少也不是什么可怜兮兮的小白兔。可是从他和李贤的关系,以及对待李贤子女的态度上,还是可以管中窥豹。说有一次宫里举办宴会,李显和李贤各自带了自己的舞团分成东西阵,要一起斗舞。“二王春秋尚少,志趣未定,当推梨让枣,相亲如一。…恐其交争胜负,讥诮失礼…”皇上,这两王爷再斗下去会起火的,还是坐下吃水果,和谐社会吧!两人同母所生,如果不是之前发生过摩擦,气氛不太对,至于斗舞这种文体两开花的好事都会让他们老爹害怕吗?要知道那是一个天天打马球打猎的时代,PK都是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旧唐书.王勃传》里说道,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斗鸡,有胜有负(这两人有完没完)。
当时是李贤门客王勃就拍马屁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唐高宗知道了,就觉得他挑拨李贤和李显的感情,直接甩锅给他,让他从李贤府上滚蛋。可见李贤和李显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让唐高宗很警惕的地步了。这时,其实还不是太大的问题,顶多是以后少走亲戚嘛,毕竟当时的太子是李弘。可李弘死后,李贤当了太子后,这种矛盾就从走亲戚升级到了国家继承权的问题。这其实也不能怪李贤,很多人当时就造谣说李贤不是武则天的亲儿子,是她姐的孩子。李治都敢娶自己后妈了,让小姨子怀孕又有什么值得掩盖的?!他爹让寡居的弟媳妇怀孕,也没藏着掩着,也没让她进自己后宫啊,到死都是纯PY。大家不要被电视剧洗脑,觉得女人就是爱吃醋,爱撕逼,脑子除了宅斗就剩下了睡男人。实际上的后宫也是战场,要打配合的,姐妹姑侄共侍一夫都是很常见的布局,这样皇帝的床榻才不会有别人家的位置。汉武帝的妈和他姨,赵飞燕和赵合德,还有孝庄和她姑和她姐等等都是如此。只要不触及自己的核心利益,后宫妃子反倒是喜欢这种配合。武则天在前期,至少她当皇后前,都是非常乐意把姐姐往皇上床上推,减少其他妖艳贱货的机会。这一直是李贤是韩国夫人所生的有力证据,其实这恰恰是李贤是武则天所生的铁证。当时武则天还是武昭仪,正在和长孙无忌以及王皇后争夺最为关键的时候。就在怀着李贤的时候,王皇后的舅父柳奭以皇后不得宠的理由,请辞,以此要挟李治。于是,拉开了李治和武则天组团刷长孙无忌主线剧情和王皇后副本的序幕。于是李治就得想办法为武则天疯狂打call,刷热度,点好评,其中一个就是带着武则天去昭陵敬告唐太宗媳妇换人啦(想想画面太美:李治:爹,那啥,我换媳妇啦。就是你以前小老婆,现在是我大老婆。唐太宗:呃……好像也没有立场可以教训他。)。这么关键的时候,武昭仪当然不能缺席,所以就算快临盆了,也咬着牙去。古代女人生孩子是一个脚踏入阎王殿(现在也是),就是各种准备就绪,环境完美,都不是啥好体验。即便是皇族,御医都是准备好的,当时也没诊所啥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肯定没有在长安宫殿里稳妥,可见武昭仪生李贤时的生产环境绝对是她生育体验最糟糕的一次。不是逼不得已,非做不可,哪个女人会把自己处在如此惊险的环境里。她完全可以留在京城待产,安安静静地把孩子生下来,她又不需要加V,何必拿自己和孩子的命去冒险。而武则天不一样,在那样骑虎难下的时刻,她不管不顾,只要有一口气,她都要跟着李治去昭陵把这个V加上了。十二月的大冬天,前往昭陵的路边,当时武昭仪生李贤的痛苦和危险是可想而知的。更别说她生完,身体说不定还是软的,就跟着李治爬昭陵,祭拜唐太宗。写到这,我真的相当敬佩武皇,真不是一普通人类战士。武则天在痛苦挣扎生产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步之遥的昭陵。她有没有想过自己如果死在了这次生产,所有努力付之东流。她甚至都不能死在温暖的皇宫里,而是路边,像一条野狗。就算有御医,有宫人为她创造可能创造的最好环境,可依旧没办法掩饰她,武昭仪,出身卑微,就像长孙无忌说的那样,像一个乡野村妇一样把孩子生在路边。这样糟糕的生产体验,直接影响了武则天对李贤的感情。现在大家可能不太理解这么艰难生的孩子难道不应该更加疼爱吗?这是我们现代讲究优生优育的情况下孩子数量少了,对孩子的感情特别珍惜。春秋郑庄公姬寤生(现代文:姬难产),他不得母亲喜爱就是因为他是难产,让母亲太受罪。所以,武则天一直更喜欢自己当皇后以后生下的儿子李显。这直接影响到了武则天对李贤的信任问题,也是她竭力废除李贤的原因。就是对这个儿子的心结(生产的痛苦)始终放不开,不喜欢不信任,而这种偏见和厌恶又让她们作为母亲那一面很愧疚,由此就会做贼心虚。李贤越出色,武则天的担心就越重,渐渐就变成了一种恐惧。同时,李贤当太子后,发生了一件更让武则天胆战心惊的事。很多人以为是李贤注《后汉书》里抨击武则天重用外戚,惹得武则天不高兴。会这么说的人肯定没读过《后汉书》章怀注,我读了一点,没读下去,因为太学术。李贤是在他的基础上针对后汉书进行注音(当时已经有今古音的问题),释义,还有校对。那是因为汉学是隋唐朝的显学,就是一个很热门的学科。大家都挤破头地学,导致当时修汉书的人非常多,剩给李贤的经典也不多了(这倒霉孩子,真是啥都赶不上)。而范晔这本《后汉书》干货多,文笔好,受到了当时汉学大V一致打call。因为治学是每一任太子/意图当太子例行政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形象工程。李承乾注《汉书》,李泰主编《括地志》,李弘就主编了《瑶山玉彩》。第二,李贤在注《后汉书》的时候,武则天其实根本没有启用武姓家族。武则天当了皇后,就封了武家一家老小爵位(不是官位),她母亲荣国夫人就请武惟良他们喝酒显摆:想当初,看今朝,此起彼伏啊啊啊啊啊!他真的直接怼回去:惟良等幸以功臣子弟,早登宦籍,揣分量才,不求贵达,岂意以皇后之故,曲荷朝恩,夙夜忧惧,不为荣也。大白话就是:我们当官享福是因为祖上有功业,你们那睡来的,我还荣不起呢!就是大实话,你也不能就这么在公开场合说啊!何况还是在别人请你吃饭的酒席上。你觉得武则天对儿子狠,你是不知道她是怎么对族兄的。她毒杀了魏国夫人,让武惟良和武怀运背锅,直接诛杀。这还不算完,怀孕的嫂子善氏被抓进掖庭,武则天让管事没事就鞭打她,而且每次都打到见到骨头为止。所以不撞南墙不回头算什么,不见骨头不住手才是真的狠!即便是最早被重用的武承嗣也是在光宅元年五月被启用的。退一万步,李贤选择《后汉书》来注,就是为了影射外戚干政。而武则天和李贤的矛盾很像现在青春期男孩和母亲的关系。可就是这些小事一点点积累出来的矛盾,再加上彼此的心结,最后一个大事件就会爆发。李贤当太子的时候20岁,年纪虽然也不小了,可他比较贪玩。这个问题,从他当王的时候已经能看出来,斗鸡斗舞,他都有份。仪凤四年,东都洛阳发生饥荒,结果呢,李贤还在北门,史书记载是倡优杂伎,不惜于前,鼓吹繁声,闻于外。她二话不说甩给李贤两本自己的畅销作《少阳正范》和《孝子传》,还经常督促他专心学习武学。当知道自己儿子出柜的消息,你们可以想象武则天当时无语的心情。大家不要以为唐朝很开放,他们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也不高。武则天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等。当年李弘当太子的时候,因为武则天要借李弘的势,常常带着人和他一起编书,所以李弘编书的时候,阵势是非常豪华的。可实际情况是人人都去帮武则天写书,李贤这边就相当寒碜了。而且她的圆桌嘉宾,各个都是1000K起跳,100K都是打下手的。而你这边最大的一个V就是一个100K,但过两天就可能被封号,其余的都是连头像都没有的疑似水军。武则天此时也有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像裴炎,刘仁轨等等新进的大臣都是支持武则天的。李贤虽然也有一些李家老臣比如郝处俊,李敬玄,张大安等等。这些人真的是老臣,一个比一个老,就是一个夕阳红团队,有人还是武德年间得的进士。真不知道李贤每次开会,看到满堂都是白头的爷爷辈,是啥心情。两母子就一个带着北门学士,一个带着夕阳红老年团,就在朝廷上斗智斗写书。而唐高宗本人则是一名道教徒,他曾经将《道德经》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中。尤其他晚年的时候,身体非常糟糕的情况下,还三次前往道教名山嵩山祭天,直到他去世为止。当然除了政治的原因,道教被奉为唐朝的国教,老子被认为是李唐王室的祖先外,更重要的是道士们一直坚持的修身养性,炼丹治病,的确是身体不好的李治所关切的。明崇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乾封年间,被当地的官员推举给唐高宗。当时他名声在外,说的就是他有一手可以治疗百病的奇技。明崇俨祖上是士族,父亲也喜好这些道教法术,所以他颇得真传。旧唐书是这么说的:崇俨每因谒见,辄假以神道,颇陈时政得失,帝深加允纳。就是说明崇俨每次进谏皇帝,都会假接讨论道教的名义,讲自己的政治观点。仪凤二年,明崇俨担任正谏大夫,还得到李治的特令,入阁(皇帝的宫殿)供奉。其实像明崇俨这样的案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你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都非常信任一个神父叫格里高利·叶菲莫维奇·拉斯普京。现在我们通过科学就能发现,其实拉斯普京很可能是运用了心理学中的催眠,以及一些类似鸦片的药物让太子暂时感觉舒服。2016年12月13日,韩国KBS釜山电视总局前局长崔熙泰(音)在社交网站上表示:“朴槿惠总统得了肾上腺功能低下症,据说这是一种难以治愈的不治之症。肾上腺是肾上面的一个小器官,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了,所以朴槿惠每天都被慢性疲劳折磨。”即便是21世纪,已经有各种止痛药的今天,还是有没办法解除的痛苦。李治头痛病犯的时候,历史上说他是目不能视,疼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李治再厉害,他也是人,明崇俨能治好他的病,他真的就把他当神仙看。把这层关系剥开来,你就会发现武则天宠明崇俨,是因为李治当时根本离不开明崇俨。而不是欧阳修在《新唐书》中所说的“明崇俨以左道为武后所信”也不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的“明崇俨以厌胜之术为天后所信”。“厌胜”意即“厌而胜之”,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武则天要是信这玩意儿,早就跳大神去了,编哪门子书,还当什么皇后。武则天对明崇俨是以礼相待,很信任他,但并没有到唐高宗的地步。可和明崇俨年纪相仿的李贤就不干了。明崇俨经常私底下和武后说“太子(李贤)不堪承继,英王(李显)貌类太宗”,又言“相王(李旦)相最贵”。很微妙的是这个事说完不久,宫里也传出了太子并非武后所生的谣言。皇帝也有高中低待遇,李旦绝对是中等偏下,再惨一点就是亡国君了。类太宗,这是一个多高的评价,即便是外貌,那也是非常好的评价。但李显可以一冲太子位,在明崇俨的话里是很明显的了。对武则天而言,三个儿子都是自己生的,谁当皇帝,自己都是太后,没差别。当然以她过了好几年还能在朝堂上对李显河东狮吼的劲,估计她自己当时也觉得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被阎罗王约喝茶。虽然是一号马仔,可是马仔还是马仔,能翻身做主人当然最好。如果是武则天安排明崇俨和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的话,说李显就行了。因为武则天再神机妙算,也不可能知道儿子后来会闹这么一出。李显身体还可以,也不像做了两天皇帝就会下去见爷爷和爹的人。那么提及李旦完全没必要,更别说还特别说一句相王相最贵。武则天一直比较疼爱李显,母子关系是相互的,所以他比其他兄弟更清楚母亲的心思。武则天并不想让李贤当皇帝,那么李显和李旦如果想当皇帝,便可获得母亲的支持。总不能武则天找李显和李旦说:你哥神烦,我不要啦!你们谁想当皇帝,我就支持你!这个时候,就像之前说的,谁有这个动机和李贤竞争就很重要。是一直存在感为零的幺儿李旦,还是和李贤从小争到大的李显。李旦难度系数有点高,他要当皇帝得先杀了身强力壮的李贤,再干掉备受疼爱的李显,然后才是他。李显不一样,他一直和李贤不对付,母亲更喜欢的更是自己。那么他肯定就不止说太子和自己那么明显,虽然李旦是忙内,也是同父同母的亲弟弟。相王相最贵,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也表现出自己谦卑的态度。其实这句话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为什么相王相最贵。很可能就是李显和武则天一种承诺,假如自己不幸殉职,相王为帝。你继续是掌权的太后。最重要的英王貌类太宗。就是英王有想做皇帝的意思啦。因为《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对宫中传太子乃韩国夫人所生的谣言时间是比较确定的。武则天获得了政治上有力联盟(李显)后,就要对亲儿子下手。武则天怕太子得知真相对自己不利,所以联合李显,先下手为强。李贤绝对就是武则天的儿子。所以更倾向谣言是在明崇俨预言后开始的。从政治斗争来说,这个谣言对武则天废太子是百利无一害。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是立嫡立长,就是嫡子有优先继承权。如果李贤不是皇后所生,他就不是嫡子,他就没资格当太子。这个谣言出来,不是挑拨他们母子感情,而是一种宣战。李贤对谁是自己亲妈这点并没有太多疑问,但亲妈不要自己,要把自己赶下太子位,他心里还是有点逼数的。情急之下的李贤是不是真的动手杀了明崇俨,我深表质疑。原因很简单,还记得我上面提到过的仪凤四年,东都闹饥荒。明崇俨身为四品下的官员,又深得皇恩,排场自然不小,被盗贼盯上,其实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时语以为崇俨密与天后为厌胜之法,又私奏章怀太子不堪承继大位,太子密知之,潜使人害之。优制赠侍中,谥曰庄,仍拜其子珪为秘书郎。当时人认为明崇俨和武则天行巫术,又私底下向皇上说李贤不能当皇帝。首先别人可能不知道,但已经担任过监国的李贤不可能不知道李治的头疼病,也明白明崇俨对老爸的重要性。刺杀大臣本来就是死罪,再加上这是李治的救命药,她根本不敢碰。何况她已经和明崇俨有了默契,以后可以更好地拉拢李治,何必损了自己一张王牌。历史上的很多意外看似改变了历史,其实不过是该发生的提早或者延迟,本质并没有不同。同样,武则天在确定李显的站队后,一定要除掉李贤,剩下只是进度条的长度。历史上一直强调武则天惧怕李贤的危险,从而提前下手。但正如我之前对比武则天手中的文臣武将虽然无以对抗李治,但碾压李贤是没有问题的。其次,武则天其实并不是在李旦时才被禅让,而是在李治时期已经被禅让过一次了。但事实上是李贤20岁,李显19岁,李旦小点,13岁。按照古人的年龄来看,李贤和李显完全可以自己处理政事。郝处俊站出来了:皇上,不行啊!让位是不可以让的,这辈子都不可以让!要让也要让给儿子啊!说白了这就是太子弘去世后,李治对朝廷的一次试探,彼此给一个默契:太子去世,皇权依旧是稳定的,持久地在李治手里。有人说,这是武则天一次逼宫失败,实际上已经手握实权,不是皇帝的皇帝。此事发生第二年,李治立了李贤为太子,并命李敬玄当中书令(宰相职),而他是太子李贤的人。弘道元年,也就是李治去世那一年的三月,宰相李仪琰仗势欺人,逼着舅舅让坟地,让李治知道了,立马让他滚蛋。那大家可能很奇怪为什么李治宁愿扶持武则天,也不帮儿子?当武则天登基称帝是头一个,是意外,但皇子谋反是宫里已经演烂的情节。李治见过太极宫的李渊,也看过东宫的李承乾,也接触过武德殿的李泰,更加了解他的父皇李世民。但他从来没在哪本书里读到过皇后当女皇,也别说见过。李治对于权力的控制欲是极强的,以至于他的太子手里的权力不堪一击,面对危险毫无抵抗能力。明崇俨的死对于李治是致命的打击,他令大理寺及金吾卫协力严加承办刺客和主谋者。甚至在《大唐新语》这部小说集里都有说过这个案件在当时的轰动,三司会审,屈打成招的人数不胜数,连坐的人都是一片片的。这当然有小说的艺术加工,但在当时的情况,找到一个杀害富有高官的饥民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拿作案动机来说,去饥民里问问:你们谁想去抢一个高官的财物卖粮食,甚至不惜杀了他。并不是说他有多大动机,而是武则天以一个政治家的敏锐,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因为李贤此时已经有点撑不住了,按照现在的说法,他的心态有点崩。面对流言蜚语,还有母亲的怀疑,李贤的心里是非常难受的。他在太清观里曾作《宝庆乐》,通晓音律的李嗣真听到都感慨:“这样欢快的曲子里为何充满着哀愁?”这就像一个人如果唱《恭喜恭喜》能唱出《二泉映月》的效果,这人的心估计已经是一片死海了。李贤此时内心就是那么绝望的,宫里传来的谣言说自己不是母亲亲生的,宫外传来的谣言说自己刺杀了父亲的救命医生。“(武则天)遣人发太子陰事,诏薛元超、裴炎、高智周杂治之,获甲数百首于东宫。”武则天让人秘密告发李贤是主谋,结果大家一搜发现了东宫藏了皂甲数百领。“诸私有禁兵器者,徙刑一年半…甲三领及弩五张,即处以绞刑”。更何况他一个太子,大唐帝国首位继承人,本身就有十率府对他进行保护,为何要私藏那么多的皂甲?其实并不是,因为当时武则天的计谋是逼着李贤的男宠赵道生供认明崇俨是太子指使他杀死的。只要这一点足以让李治废除太子。而这一点在随后也得到了彻底的实施,但和私藏皂甲一事比起来,赵道生的故事一文不值。李贤藏有皂甲,是人赃并获,也是他自己承认的,并没有什么值得怀疑。可能连武则天自己都没想到李贤会和自己那么“母子连心”,给自己挖了这么大一个坑,对比之下,她准备的坑就是一个水泡子。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数百皂甲根本逼不了宮,更别说谋逆了。可他犯法是事实,这就要看李治和武则天怎么处置他了。这就有一个商量的空间,李贤就有机会表示自己还可以抢救一下。如果是武则天要陷害他,根本不可能给他这么一个余地,也不会用一个这么尴尬的数量,直接塞个几千皂甲,让他辩无可辨,坐实他谋逆的罪名一了百了。武则天是一个政治家,不会像后宫剧里演的,还给对方留条后路,好让他日后复仇,拖个几十集。政治家对付政敌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定要斩草除根,永除后患,直接剧终。从李贤的心态来说,其实也很好理解为什么要冒着危险私藏这些皂甲。自己的太子位岌岌可危,随时可能被杀死,私藏这些皂甲也许危机时刻可以拼出一条活路。上素爱太子,迟回欲宥之,天后曰:“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甲子,废太子贤为庶人,遣右监门中郎将令狐智通等送贤诣京师,幽于别所,党与皆伏诛,仍焚其甲于天津桥南以示士民。李治一直很喜欢李贤,想要赦免他,结果被武则天阻止了。这也是李治一直被后世诟病的原因,为什么李治不阻止武则天?保住儿子。保住李贤可就不像电视里演的,保住就直接进入“我们是一家人,幸福快乐的一家人”的大团圆结局。武则天也表明了态度绝对不会支持李贤,那么就意味着李贤必定和母亲有一场生死决斗。即便这次自己拦下了,以后肯定还会发生。现在只是废除,等自己百年以后,他们两争,就是朝廷的动荡。如果坚持要保李贤,他就要代李贤打这场硬战,把武则天除掉,把武则天所代表的新兴平民势力打压下去,那么必定意味着士族势力的抬头。他花了一辈子时间就是要打压士族,好容易看到成效,无论如何也不能毁于一旦。不保儿子,听武则天的,支持她选的人,也是自己儿子李显。即便他去世了,儿子可能会被武则天执政一段时间,那也是暂时的,最后还是会把权力还给儿子。而武则天在扶持李显的时候,无疑是对士族势力的进一步打压,这是李治所喜闻乐见的。毕竟大家要明白从西魏到隋再到大唐,士族的力量一直贯穿着整个南北朝乃至隋唐。所以经常会看到皇帝已经不是这家的皇帝,但大臣还是这家的大臣。当官当个十几代的是常事。于是打压士族是从隋文帝开始一直贯彻到李治的终极目标。李治给自己政治生涯的一个小目标就是彻底地实施科举,打破士族的垄断。而支持武则天不仅是维护他的小目标,更是保证在他百年之后交接上不会发生太大的动乱。这也解释了在1972年出土的《章怀太子墓志铭》中,李贤的儿子李守礼是这么形容父亲的被废的:“岂谓祸构江充,衅生伊戾?愍怀贻谤,竟不自明?申生遇谗,宁期取雪?”这里分别用了三个典故:汉武帝戾太子刘据,晋惠帝憨怀太子司马遹,晋献公太子申生。戾太子刘据是卫子夫和汉武帝的长子,在巫蛊之祸中被江充、韩说等人诬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诛杀江充等人,汉武帝误信谎情,以为太子刘据谋反,遂发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司马遹则是因为皇后贾南风不是他的亲妈(贾南风生了四个女儿,就是生不出儿子)。她恐即位后自己地位难保,便与贾谧等设计谋害,诬陷司马遹谋反,囚于金墉城,后徙许昌宫,派黄门孙虑将其杀害。申生是晋献公与夫人齐姜所生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太子。齐姜死后,晋献公在众妾之中提拔自己喜欢的骊姬为夫人,并生下儿子奚齐。骊姬为使其子奚齐成为继承人,随后开始诋毁太子申生。公元前656年,最终在骊姬的多次阴谋陷害之下,太子申生在新城曲沃自缢而死。李贤的母亲如果是韩国夫人,他本来就不应该是太子,他冤在何处?!大家要搞清楚一个逻辑,李贤是因为母亲是武则天,才做的太子。不是因为他是李治的长子,或者唯一的儿子,做的太子。当年李治要立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为太子,前提是王皇后没有儿子。所以当王皇后收养李忠为养子后,李素节就彻底没有机会。如果李贤是韩国夫人的儿子,他天然就没有优先继承权。像李泰原本过继给李元霸做儿子,李世民后悔了又把青雀抱回来了。而李世民原本把自己的儿子塞给李元吉做儿子,李治又把他认回来了。如果武则天要搞走李贤,直接解除收养关系,并没有多难。李治非常能生儿子,他除了和武则天生的四个儿子,还有四个。尤其和李贤最像的一个典故的确就是排在第一个的戾太子刘据。首先,也是巫蛊,明崇俨的预言,其次,也是因为谗言,所以不安,武则天密告,最后也是自保,所以李贤才藏了皂甲,最后不能自清。这三个典故的共同特点其实都是因为父亲听信了谗言,最后害得他们含冤而死。所以在李贤和其子女看来,杀害他们父亲的直接凶手其实是李治,并不是武则天。同时,他们也反映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李贤是自杀的,并不是他杀。其实李治是一个非常老练的政治家,如果你细读历史,你会发现此人的手段是相当高明。李世民是一个善用阳谋的人,但李治是一个阳谋阴谋一起上的厉害角色。尤其是废王皇后这件事上,更加能反映出李治性格冷酷的一面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在太子被废的余波中,李治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皇帝的冷酷。李治大肆清理李贤的剩余的党派,既然要废就要废得彻底。历史上一直说是武则天清除李贤的势力,事实上史书上一直写的是“上”,就是皇上李治。太子洗马刘纳言曾进《俳谐集》被李治责备教坏我儿子,给流放。高政是太子贤的典膳丞,李治把他打发回家,让他父亲高真行自行训责。不想高政一进家门,迎来的是父亲的佩刀,直接一刀割裂了他的喉咙,紧接着他的伯父高审行一刀刺穿了他的腹部,最后他的堂哥高璇砍下他的头颅,扔到了家门外的路边。高家表忠心的暴行连李治都震惊了,他极度厌恶他们的所作所为,将他们贬到远方。也许因为是高政的遭遇正是自己儿子的写照,引起他心底少有不多的愧疚。没当太子前,李治是如此喜欢他,甚至亲自指给李勣显摆。可当他成为了太子,就如同父皇手里的棋子,可以随意抛弃。李贤没有谋逆,天知地知,父知母知兄弟也知,可是所有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权衡,把他给牺牲了出去。他自小没有母亲喜欢,但没关系,至少父皇是爱自己的。此刻,他也许会羡慕李弘,至少他死的时候还能以皇帝葬。他生在路边,如同野草,最后也同野草,任人践踏,在路上凄惨地死去。翌日,即八月二十三日,英王李哲(李显)被立为太子。前后一天,这一对相差一岁的兄弟,一个从太子变成了庶人,一个人从王子变成了太子。开耀元年十一月,李贤被废为庶人一年后,高宗下诏将他流放到巴州。此时他年仅二十八岁,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依次是光顺、守义和守礼。临行的时候,李显派使者去看他们,发现他们行李单薄,处境凄凉。李显此时是春风得意的,他效仿当年父亲宽厚对待同样是竞争对手的李泰,也写下了一篇《请给庶人衣服表》上书请求帝后能够给李贤一个更加宽厚的待遇。从后来出土的墓志铭中,我们知道,李贤并没有得到这个更加宽厚的待遇。以下要澄清的是几点,后人认为李贤的平反是李显做的,其实不是。李贤长子光顺天授年间因参与谋反被诛杀,次子守义在垂拱四年最先病死,三子守礼在武则天称帝后被幽闭于洛阳宫中十余年,直至圣历年间才被放出来。所以并不是李显放了李守礼,而是武则天和儿子后代的和解。相反,历史著名的和亲公主金城公主是李守礼的女儿,年仅九岁就被李显送去吐蕃和亲。章怀二字都是很好的意思,文德远耀曰章,慈仁短折曰怀。李显是维持了武则天给李贤的谥号:悼,意为肆行劳祀、恐惧从处,年中早夭。而这个谥号在已出土的两份墓志铭中都没有被提及,可见李守礼并不接受父亲这个谥号。李贤从庶人恢复为雍王,并不是李显所为,也是武则天恢复的。而李贤从雍王到太子的提升,也是李旦为自己二哥做的,也不是李显。李显唯一为李贤做的比较有价值的事是把他的棺柩从巴州移到了长安,陪葬在乾陵。但对比他同样死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子女,李贤的墓葬就格外寒酸,无论是墓葬的规格还是陪葬品远不如自己的侄子懿德太子和侄女永泰公主。在两份墓志铭中,他们都不惜词藻赞美皇帝李治甚至是皇太后武则天,但对于李显只用了“当宸之帝”四个字,一笔带过,可见一斑。在墓志铭出土前,按照文献,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是武则天派丘神勣逼迫李贤自杀,甚至司马光直接就说是丘神勣杀的。但《章怀太子墓志铭》出土以后,可以发现其实李贤的死是有一个过程。永淳二年奉敕徙于巴州安置。土船馀俗,遥然巴宕之乡;竹节遗黎,逷蛮寶之戌。贾生赋鵬,虽坦坏于化物;孝章愁疾,竞延悲于促龄。以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终于巴州之公馆。西汉贾谊做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有一只鵩鸟(猫头鹰)飞入房间,停在座位的旁边。贾谊因被贬居长沙,长沙低洼潮湿,常自哀伤,以为寿命不长,如今鵩鸟进宅,更使他伤感不已,于是作《鵩鸟赋》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脱。也就是说当年李贤前往巴州的时候,已经想着自己可能活不久了。大家想想之前,他被废之前的时候,就能弹《宝庆乐》弹出哀愁来。到了被流放的时候,他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但这个检查是很给流放的王子压力的,后来李显被流放,常常因为武则天派过来监视的使者要自杀。李显被赶出去的时候还没有李贤那么抑郁,他都要死要活的,更何况已经是有愁疾的李贤。其次,按照时间来算,从长安到巴州,路途需要一个月以上。李贤是二月二十七日去世,一个月以前,也就是丘神勣从长安出发的时候是一月下旬。李显登基是正月一日,按照唐朝习惯,正月初一以后放三天假,就是初五上朝,处理政务。而武则天让人去监视李贤大概时间约为一月十三日左右。武则天很可能是新皇帝登基后让丘神勣观察和监控前太子李贤,以防他有异动。而李贤刚知道李显登基不过十多天,就看到丘神勣来监视,越发觉得母亲绝对饶不了自己,肯定回不去了,人生绝望,自杀身亡。所以李守礼作为李贤当时唯一存活的子嗣会说:“竞延悲于促龄。”李贤的死让武则天非常愤怒,认为这是不孝,这是对她的抗议。而李贤在巴州抑郁成疾的时候,开耀二年正月,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出生,高宗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在李重润满月时,改年号为永淳,并且还破天荒地将这位襁褓中的孙子立为皇太孙。也就是弘道二年正月一日,李显以中宗即位,改元嗣圣。李显从当太子一直到当皇帝,在母亲的扶持下过得相当滋润,以至于给他一种错觉,他登基之后可以为所欲为。李贤远在巴州,不知道他是否想起自己还是太子时,在担惊受怕中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辞。这首小诗冥冥中成为了他们兄弟的谶语,用命运的车轮一一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