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德六年(968年)七月二十七日,北汉第二位皇帝刘承钧驾崩,养子兼外甥刘继恩继位。趁你病,要你命,八月十七日,赵匡胤派大军,兵分三路,攻打北汉。刘继恩屁股还没坐热,就挨了一记闷棍,亡国之危,扑面而来。还没等刘继恩喘口气,又出事了,九月下旬一个深夜,供奉官侯霸荣率领十多人,手持利刃,很不友好地问候刘继恩,刘继恩被乱刀砍死。刘继恩刚死,宰相郭无为非常凑巧地率兵弄死了侯霸荣。所有人都怀疑郭无为是杀人灭口(“并人疑无为授意于霸荣,亟杀之以灭口。”)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八月,郭威奉命平定李守贞叛乱。郭威借机招兵买马,郭无为和赵匡胤等人就是在这时投靠郭威的。“公为汉大臣,握重兵居外,而延纵横之士,非所以防微虑远之道也。”自古,大臣千万别和道士、和尚、术士走太近,不然会让人以为有不臣之心。郭无为很伤心,不回武当山,而是跑到太原的抱腹山,给自己取了个尊号“抱腹山人”。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初五,郭威称帝,篡汉建周。
不久,刘崇也称帝,建立北汉。
郭无为有些幸灾乐祸:要是我在,一定能保周朝江山千秋万代。十年后,郭无为终于时来运转——他认识了北汉枢密使段常,在段常的推荐下,入北汉,担任谏议大夫。十年蛰伏,郭无为嘴皮子更利害了,没过多久,就成为北汉宰相。刘承钧生前曾和郭无为讨论接班人问题,他觉得刘继恩并不是合适的人选:“继恩纯孝,然非济世才,恐不能了我家事,将奈何?”一向伶牙俐齿的郭无没有吱声,就是隐晦地支持刘继恩。但刘继恩继位后,埋怨郭无为没为自己说好话,看郭无为非常不顺眼,明升暗降,剥夺郭无为权力。乍一看,刘继恩之死就是郭无为下的毒手,可侯霸荣的身份却让这个看似简单的弑君案,演变成了最烧脑的无间道。他本是太原与汾州间行盗的盗马贼,后来被刘崇招安,担任散指挥使,驻守乐平。建隆四年(963年)八月,赵匡胤派王全斌攻下乐平,侯霸荣就投了宋朝,成了大宋禁军的一员,担任内殿直。怎么回事?瞎子都能看出宋朝比北汉有前途,侯霸荣干嘛不留在如日中天的宋朝,而去随时有可能灭亡的北汉?更奇怪的是,刘承钧没怪罪他叛逃的事,反而让他当了亲信侍卫——供奉官。因此很有可能侯霸荣是个卧底,他玩了出无间道,诈降到宋朝打探情报去了。可问题是,如果侯霸荣是刘承钧的亲信,他为什么要杀刘继恩,他难道是郭无为的人?更更奇怪的是,《宋史》称,侯霸荣是想提着刘继恩的脑袋献给赵匡胤的(“谋持继恩首献太祖”)。换言之,侯霸荣很有可能是赵匡胤利用刘承钧对他的信任,让他做了宋朝的间谍。首先,侯霸荣要确保他刺杀刘继恩的时候,刘继恩没有防备,而这点是他做不到的,能做到这点的只有郭无为这样的大佬。其次,侯霸荣大张旗鼓杀进皇宫,砍下刘继恩脑袋后,还得与闻讯赶来的侍卫作战,杀出条血路,逃出太原,奔赴开封。而=这点也是侯霸荣做不到的,能做到这点的也只有郭无为这样的大佬。也就是说,侯霸荣要是没有郭无为这种级别的内应,根本无法提着刘继恩的脑袋去见赵匡胤。事实上,侯霸荣并不是唯一一个和郭无为有联系的宋朝间谍。赵匡胤曾安排间谍惠璘,伪称殿前散指挥使,然后让他犯点罪,逃到了北汉。好巧不巧,惠璘在郭无为的安排下,也担任了供奉官,成为侯霸荣的同事。宋朝大军攻入北汉国境的时候,惠璘逃出太原,想向宋朝通风报信。惠璘为什么突然放弃潜伏,他要传达的是什么重要情报?可还没等惠璘逃到宋朝,他就被北汉守将给抓住,送回了太原。有个叫李超的人告发惠璘是间谍,郭无为又来了个杀人灭口,把惠璘和李超都给杀了。郭无为是个聪明人,宋朝和北汉哪个更强大,他不会不知道。北汉一亡国,那他这个亡国宰相就没有什么富贵可言了。继位的刘继恩决心和宋朝对抗到底,而且还要抢先对郭无为下手,君臣俩成为了你死我活的政敌。侯霸荣利用郭无为与刘继恩间的矛盾,成功策反郭无为。本来侯霸荣应该等宋朝大军兵临太原城下,再施行计划,可没想到,刘继恩会那么快就对郭无为动手。侯霸荣也不能再等了,郭无为要是倒台,自己根本无法刺杀刘继恩。于是侯霸荣、惠璘、郭无为三人一商量,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掉刘继恩,让北汉大乱,而后等宋军赶到太原,再开城投降宋朝。惠璘潜出太原,就是要将这一计划告知宋军,北汉已乱,加快速度进军,来个里应外合。按计划,侯霸荣杀了刘继恩后,郭无为接应他,将他放走,让他立下千里献首之功。三人各有所得,献首的献首,传信的传信,开城的开城。在郭无为看来,砍了刘继恩其实算不了什么大功劳,就算让你杀了刘继恩,北汉马上再立一个皇帝和宋朝抵抗到底,又有什么用?最大的功劳是杀了刘继恩,郭无为再立一个好控制的傀儡皇帝,等大军一到,直接投降,放王师入城,这才是最大的,也是赵匡胤最想要的。郭无为于是制定了一个更好的计划——用侯霸荣的脑袋撇清自己弑君嫌疑,为刘继恩报仇,再立拥戴之功,继续掌控北汉朝局。如果宋军进军不利,他依然是北汉忠臣,北汉第一权臣;第二,按计划,郭无为需要立一个可以控制的皇帝,可他恰恰立了一个不可控的皇帝。刘继恩死后,当时北汉大臣属意的新帝人选,是刘承钧的侄子兼养子——刘继文。刘继文此时正出使辽国,搬救兵,一旦他回来继位就把契丹人给招来了。在郭无为看来,刘继元太可爱了,美男一枚,仪表堂堂,庄重大方,一看就是个人畜无害的小白脸;还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可刘继元一继位就撕下了伪装,唐僧变恶魔,大开杀戒。首先,派心腹范超在刘承钧灵堂前将刘承钧的老婆郭太后活活勒死(历史上绝无仅有)。刘继元继续在后宫掀起腥风血雨,将宫中嫔御杀了个七零八落。刘继元的八个舅舅,除了小舅舅刘铣因装傻得以活命,其余七个全部关起来,活活饿死。宋军主帅李继勋率军兵临太原城下,刘继元凭借城高池深,让宋朝大军,寸步难移,整整两个月,一点进展没有。眼看契丹援军将至,城外,李继勋在犹豫,要不要撤兵?城里,郭无为也在犹豫,杀刘继元?没有弑君的能力和机会了。第一条,不许李继勋撤兵,太原城将有大变,不久大军就会有极其意外的收获。第二条,给郭无为40多道委任状,赵匡胤本人签名,只要北汉一投降,随时生效。同样是高官,宋朝的官明显比北汉的官更有前途,聪明人都知道做出正确的选择。只要郭无为拉拢40多个同伙,北汉满朝文武都投降,皇帝不投降又有什么用?郭无为只留下两份委任状:一份是自己的安国军节度使,一份是刘继元的平卢节度使。其余的全部藏起来,秘不示人,绝不让其他人和自己享受同等待投降的待遇。郭无为也认为,只要说服皇帝刘继元投降,就可以大功告成。郭无为觉得可以:这可是平卢节度使,北汉皇帝就是个草头天子,怎么比得上大宋王朝的节度使。于是,郭无为带着这份委任状找到了刘继元,开诚布公,劝刘继元乖乖投降。更何况,平卢节度使比不上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尚书令、楚王这样的头衔。顶着这样荣耀头衔的孟昶,下场怎么样了?甭管是不是赵匡胤杀的,反正他死了。你郭无为敢保证我这个大宋平卢节度使,不会步孟昶后尘吗?再也不用多说什么了,再说下去,孙权那句“再有言降曹者,有如此案”就会在北汉上演。赵匡胤的第二条命令,不仅没让北汉投降,反而坚定了北汉君臣的抵抗之心。这年十一月,李继勋退兵了,不得不退,因为契丹援军来了,再不退,就别想回去了。开宝二年(969年)二月十一日,赵匡胤正式下诏,御驾亲征。可惜,当时辽国已经派韩知范来到太原,册封刘继元为皇帝,并保证契丹援军即刻就来。主客相欢之际,郭无为突然声嘶力歇,嚎啕大哭,拔出佩剑,横在了自己脖子上,上演了一出以死进谏...当时那把剑离郭无为的喉咙只有0.01公分,但四分之一柱香之后,郭无为还没有死。刘继元走下台阶,夺了他手中的剑,然后拉着他,走回主席台...宋军只好开打,一直打到五月份,依旧没能攻进太原城。其实,郭无为足够聪明的话,他应该明白,刘继元之所以一直没有杀他,是因为郭无为已经成为北汉君臣最后的退路。五月二十一日,郭无为坐不住了,主动要求亲自领军出城与宋军决战。刘继元狐疑地看着郭无为...最后还是相信了他,给了他精兵千人,还将城内最善战的大将杨业、郭守斌派去做他副将,并在延夏门亲自为他举行了出军仪式。等郭无为行至北桥,去召集杨业和招呼杨业、郭守斌,结果,找不到人。杨业和郭守斌不傻:郭无为根本就不是去作战,自己和这一千精兵,就是当做投名状向赵匡胤投降的。郭无为想逃,可谁知道他身边这些护卫是不是刘继元安排在他身边的探子?北汉在连丧两君,宰相欲降的情况下,又一次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