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报告人简介:
孙庆福 研究员
报告人
孙庆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务委员,结构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组部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3年生于山东曹县。2011年日本东京大学博士。2011年到2013年在东京大学、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引进到物构所工作。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及超分子结构化学研究,在Science、Nature Chem.、Nature Synth.等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担任Chin. J. Struct. Chem.副主编、Polyoxometalates、《化学学报》等期刊编委、Israel J. Chem.客座编辑。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日本化学会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中科院优秀导师奖、福建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报告简介
超分子纳米容器因其独特的分子识别、传感及催化性能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如何从分子水平上定向构筑和调控纳米容器的化学组成、几何结构及其电子特性是实现其功能化应用的关键。本报告将对课题组在超分子纳米容器定向合成与组装、光电磁性能调控及特异性分子识别与仿酶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汇报。
赵俊伟 教授
报告人
赵俊伟,二级教授,博导,学科建设处处长, 河南省多酸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化学会理事,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宝钢教育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多金属氧簇功能材料的发光及光学传感、电化学生物识别器件和抗癌药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Nano Energy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被引用次数近9000余次,H因子4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项等17项,获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 参编教材5部。
报告简介
团簇是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固体物质之间的物质结构的新层次,伴随量子限制效应,会产生新现象和新性质。新型团簇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开发是团簇材料走向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金属氧团簇因其丰富的结构类型、可调控的化学组成、独特的电子结构、可逆的氧化还原活性等性质,在光电探测、磁性材料、催化剂、储能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报告简述多金属氧团簇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简史,提出稀土-入钨氧团簇材料合成化学及功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重点从稀土-钨氧团簇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中的应用和稀土-钨氧团簇材料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介绍我们课题组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韩占刚 教授
报告人
韩占刚,理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2016年获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名单。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多金属氧簇合成、多酸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组装、多酸分子基功能材料、多酸催化化学。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Chemical Science、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norganic Chemistry等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60余篇。主持及完成多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工作。
报告简介
还原态沙漏状磷钼酸簇结构特殊且具有可设计性,物理化学性质可调控,在结构化学、配位化学、催化化学和材料化学等多个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报告内容聚焦还原态沙漏状磷钼酸簇结构特点,从合成化学和催化化学角度展开,讲解其结构合成、组装规律和催化性能,揭示材料的构效关系。
郑寿添 教授
报告人
郑寿添,福州大学化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而后就职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先后于2006年及2009年获中科院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而后就职于福州大学至今。主要从事簇基功能材料的合成化学研究,在国际主流化学类期刊上发表SCI收录的论文230余篇。入选2014年度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及201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报告简介
尽管已进人21世纪,人们对元素周期表的许多元素的结构多样性的认识依然有限。化学的核心是创造新物质,探索基于特定元素的合成化学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系统深入的认识每一特定元素的结构化学,而且对创造新物质,认识自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近年来,我们对富有挑战性的多铌氧簇体系开展了深入合成研究,形成了富有系统性和特色性的研究工作,促进了多铌氧簇化学研究的发展,主要包括:1)将低核同多铌氧簇拓展到高核同多铌氧簇;2)将高核同多铌氧簇拓展到高核杂多铌氧簇;3)将无机的多铌氧簇拓展到无机-有机杂化的高核多铌氧簇;4)将多铌氧簇拓展到还原态铌杂多蓝;5)在合成研究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对多铌氧簇的催化、主客体化学和光致变色响应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初步研究进展。
丁勇 教授
报告人
丁勇,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陇原人才B类计划入选者,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2004年12月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入职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9年12月-2011年1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埃默里大学化学系学习。SCI 一区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编委,Polyoxometalates编委。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2项),甘肃省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油脱硫剂研发项目,中化学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环己烯制备环氧环己烷催化剂开发项目,在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上做了70多场主题和邀请报告。至今作为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已在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ACS Energy Lett.、ACS Catal.、Appl. Catal.B.-Environ.、Sci. China Chem.等SCI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近170篇,获得授权专利多项。研究方向:(1) 光催化、光电以及电催化水分解制备氢气;(2)二氧化碳的光催化还原制备燃料;(3)多金属氧酸盐 (杂多酸) 的合成、表征以及催化性能的研究;(4) 多孔材料分子筛的合成以及催化性能研究。
报告简介
利用太阳能模拟光合作用实现水分解制备氢气以及二氧化碳还原制备燃料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能源转换方式。光催化分解水(H2O → H2 + O2)是由两个半反应组成,质子还原为H2和水氧化为O2。在人工光合作用中,水的氧化提供电子给另一个产氢半反应,故是整个分解水过程中的瓶颈。因此,发展高效的水氧化催化剂(WOC),是实现全分解水的关键。多金属氧酸盐(简称多酸,POM)在保持结构稳定的同时,还表现出可逆的多电子氧化还原特性,具有广泛的光催化应用潜力。我们发展设计了多种基于丰产金属Mn、Fe、Co、Ni、Cu的全无机配体、稳定高效的多金属氧酸盐水氧化分子催化剂。最近通过简单的抗衡阳离子交换反应,合成了7种多酸团簇基固体催化剂,其光催化水氧化性能可比拟于相应的均相分子催化剂。采用CQDs@CdS半导体复合物和[Ni4(H2O)2(PW9O34)2]10−多酸原位光反应制备了Ni4P2-CQDs@CdS全分解水复合催化剂。我们把Keggin簇合物{SiW9Ni4}与刚性的二羧酸连接物组装,获得一组具有限定内部空隙的离散的POM2nL3n型结构多酸,这些多氧钨酸盐基金属有机多面体以[Ru(bpy)3]Cl2为光敏剂,以三乙醇胺为电子供体,可作为CO2还原的高效催化剂,其转化数高达328,CO选择性高达96.2%。
Polyoxometalates于2022年创刊,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魏永革教授担任主编的国际首个多金属氧簇等团簇领域跨学科学术期刊,旨在传播多金属氧簇等团簇领域前沿基础研究和创新性应用研究最新进展,致力于为国内外多金属氧簇等团簇领域的学者搭建一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多金属氧簇等团簇领域学术交流和发展。
Polyoxometalates发表内容涵盖多金属氧簇等团簇领域各方面的原创研究和综述论文,包括合成、组装、理论计算,基于多金属氧簇等团簇的超分子、分子器件及其它功能材料,以及多金属氧簇等团簇在催化、能源、环境、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等。本刊为开放获取期刊。已被DOAJ数据库收录。欢迎大家选择Polyoxometalates发表前沿、创新、新颖的研究成果!
全部论文均为开放获取,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下载阅读文章。
❖ 包括但不限于多金属氧簇等团簇的合成、组装、理论计算,基于多金属氧簇等团簇的超分子、分子器件及其它功能材料,以及多金属氧簇等团簇在催化、能源、环境、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等。
❖Polyoxometalates邀请您提交原创研究、研究快报、综述、观点、研究亮点及评论等。所有论文一经录用,24小时内在线发表。
投稿网址: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pomc
投稿请联系:
pom@tup.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