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鉴 || 孙建勇:三袁故里行 共叙文学情

文摘   2024-08-11 10:10   湖北  

三袁故里行  共叙文学情

——在黄州、公安两地作家交流座谈会上


黄冈市黄州区作协主席  孙建勇

(2024年8月10日)



尊敬的侯丽主席、谭维帖主席,公安县的各位作家朋友: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我们黄冈市黄州区作家协会采风团一行人员。


非常高兴能够带领采风团队来到“三袁故里”——鱼米之乡、百湖之县的公安。你们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令我们印象深刻、万分感动,在此,我代表采风团一行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


公安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安说鼓,有板有眼;公安三宝(火锅、豆皮、锅盔),久负盛名;公安风景,美不胜收;公安三袁,举世闻名。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领袖的“公安派”,高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反复古主义大旗,一扫“复古蹈袭”之风,让死气沉沉的明末文坛为之一震,影响深远。作为文学史上“性灵派”的旗帜,袁氏三兄弟的小品文、游记、诗歌都蕴含灵动、隽永的自然之趣,他们笔下的一草一木都诗意盎然。


黄州是黄冈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黄冈市唯一的市辖区,距武汉仅有一小时车程。位于吴头楚尾的黄州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唐乾元元年(758年)以降,多数时间都是黄州府的府治所在地,境内东坡赤壁闻名中外;青云塔被称为"全楚文峰";安国寺闹中取静是禅修宝地;遗爱湖十二景景中有景景景相连。自古以来,黄州就是一个被文人墨客经常书写的地方。比如“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李白,畅游黄州赤壁而有感,遂作《赤壁送别歌》,留下了“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的豪迈诗句。杜牧任黄州剌史时,即物感兴,托物咏史,写下《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王禹偁谪居黄州,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抒发情怀。“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三次谪居黄州,作《别黄州》慨叹“别之岂无情,老泪为一洒。”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陆游受命为四川夔州通判,次年赴任,过黄州而作《黄州》,发出“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的慨叹。最著名的,当然还是苏东坡。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躬耕东坡,自筑雪堂,泛舟长江,留下“一词两赋”等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进入当代,作家们也在不断地书写黄州,比如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就写到了黄州,他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刘醒龙的长篇小说《黄冈秘卷》,也是以黄州为背景创作的。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著名地标,公安和黄州值得两地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双向奔赴。在来公安县的车上,我一直在想,如果要追溯公安与黄州的历史渊源,或许可以上溯到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那一年春节刚过,袁宏道独自一人,怀着一颗虔诚之心,不畏早春严寒,不惧路途遥迢,从公安县斗湖堤镇启程,赶往麻城县(今麻城市)龙潭芝佛院,向大学者李贽求教。一连好多天,两人切磋论道,学问与境界在交流与碰撞中相互提升。那个时候,麻城县就属于黄州府,而黄州府比现在的黄冈市还大。


今天,公安和黄州两地作家齐聚一堂,交流互鉴,共话文学,应该算是我们跨越时空向文学先贤们的致敬,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次宝贵机缘,或许也可成为一段新的文学佳话。我觉得,其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采风团一行定会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深入交流学习,认真参观采风,回去后创作出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以最美好的文字把这次令人难忘的“三袁故里行”展示给广大读者。


今晨早醒,兴致骤来,在宾馆用手机写下六言十句以记此行:


七夕履约故交,雅聚云梦车飚。
鹜凫崇湖击水,虎渡南闸惊涛。
问道黄山头上,两省忠济云霄。
漫品三袁笔意,独抒性灵高标。
休言情长日短,黄州公安再邀。


再次感谢各位主席,感谢公安县文联、县作协的周到安排和热情接待!


最后,我郑重地向各位发出诚挚邀请:恳请大家到黄州做客!去黄州看一看名闻天下的东坡赤壁、逛一逛风景如画的遗爱湖,尝一尝美味可口的东坡肉!



灵心小语
美文推介 经典阅读 心灵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