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犹带英雄气
文/孙建勇
大别山,山靠山,盘山公路弯连弯。越往大别山的深处走,就越发觉得它的厚重与伟大。
驱车在曲折山道上绕行,穿英山桃花冲森林公园,出楚城昭关,前行十多分钟,便是鹞落坪。此处位于安徽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距岳西县城约六十公里,因山顶上有巨石形如鹞鹰而得名。择空处停好车,步行过吊桥,拾级而上,沿小径前趋约百步,便有空阔广场。左望,一柱高大纪念碑立于高台;右看,一排黄墙黛瓦平房靠山而卧。房子坐东朝西,一进两厢三合院式布局,双坡屋面,悬山顶,上覆青瓦,夯筑墙,墙面有字,红得醒目,为“红军是穷人的救星!”嗯,应该就是它了,聂家老屋,带着历史辉光的一处老宅,我们——黄冈市作家协会“追寻红色记忆 感悟百年辉煌”文学创作采风团——寻访的最后一站。
山耸四围,绿植作底,鹅黄的聂家老屋格外显眼。历经岁月淘洗,加上人工打磨,它的轮廓清晰,气场强大。今天的聂家老屋不再是一处普通民居,它是一部画册、一本手稿、一只优盘,定格着曾经的烽烟与血光,记录着曾经的曲折与艰难,储存着曾经的密档与传奇。
聂家老屋的吸引力,源自一支伟大军队和一位传奇英雄。
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先后三次组建,在大别山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游击三年,转战鄂豫皖45县,越战越勇,越打越强。他们以不足2000人兵力,与敌交手243次,牵制敌正规军最多时达68个团约17万人,歼敌18个营又15个连,以及大量反动民团武装,一次又一次成功粉碎敌人的“清剿”,建立起东西270余公里、南北100多公里的游击根据地,部队人数增加到3200余人。这是典型的以弱胜强,就好比下一盘中国象棋,对方车马炮外加士象全,己方则仅有一卒一马,最后不但没有被对方消灭,反而卒塞象眼马卧槽,给对方来了一个绝杀无解。可以说,大别山之所以能够28年红旗不倒,这支打不散、拖不垮的钢铁之师居功至伟。它,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其核心领导人叫高敬亭。
真正让聂家老屋的品格得到提升的事件,发生在86年前。那是1935年8月的一天,红二十八军一部转战至鹞落坪,政委高敬亭突然病倒,病情危重,急需医治。时任中共鹞落坪区委书记的聂在忠,冒着被株连杀头的危险,硬是将高敬亭背到自己家中调养。这是一次及时而有效的救治,一周后,高敬亭转危为安。从此,他视鹞落坪为红二十八军的“福地”,先后在此创立了红军山林医院、红军被服厂、红军修械所和红军商店,逐渐将鹞落坪发展成为红二十八军的大本营和中心游击根据地。高敬亭的指挥部就设置在聂家老屋。
当年,在这大别山深处,像聂在忠这样的拥军者不止一人,像聂家老屋这样的民居也不止一处。正是因为有一个又一个聂在忠,有一处又一处聂家老屋,红二十八军才能在茫茫大别山中,如鱼得水,屡立奇功。
如今,聂家老屋那十三间房舍向参观的人们开放着。其中复原的陈列有高敬亭、林维先(红二十八军二营营长)、聂长和(聂在忠长子)的卧室,有红二十八军军部会议室,有红军商店、医院、修械所,还有红军地铺,等等。这些展陈是很好的媒介,一下子就能把我们的思绪从现实拉进历史的深处,拉到那些异常艰苦的烽烟岁月。
在“红军山林医院”展室,借着狭小门窗和屋顶亮瓦透进的微光,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简介:“养护伤病员的任务主要都是靠便衣队和当地百姓。红军伤员被秘密地送到深山老林,或搭个帐篷,或住进山洞,用稻草或树叶一铺就算病床。当地群众为伤病员送药送饭,有时晚上将伤员背回家调养,白天又送回山林隐蔽。”——这应该就是红二十八军当年医疗保障的最真实描述了。想象力帮助我在脑海里构建着当年的艰苦场景,感动和崇敬之情不由得就涌动起来。当年,在那般艰苦条件下,红二十八军硬是与强敌抗衡,整整坚持了三年,难啊,红二十八军真的是太难了!
出聂家老屋,放眼望去,隔着广场遥对的是高耸的纪念碑,碑上树排的几列文字清晰可见:“向牺牲在大别山区的烈士们致敬!”1984年,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这十几个大字,说出了所有到大别山区瞻仰红色遗址遗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人们的心声。
大别山,无疑是英雄的山。在这里先后组建过红军主力队伍50支,占全国总数151支的30%以上。有200万大别山子弟参加革命队伍,大多战死沙场。从这里走出了国家主席2人、共和国元帅1人、解放军大将3人、上将13人、中将44人、少将300多人。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高敬亭和他的红二十八军已经定格为永远的丰碑。今天的鹞落坪,不,不只有鹞落坪,还有七里坪,还有陶家河,还有牛背脊骨,还有……许许多多属于大别山的红色遗址遗迹,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存在着,开放着,发展着,共同重构起大别山新的精气神。
如果说曾经的大别山,是血与火洗礼的大别山,那么现在的大别山,该是智与力作用的大别山。比如地处英山陶家河的牛背脊骨,曾是红二十五军离开大别山开始长征之前与国民党军激战的地方,在一位名叫胡顺的致富带头人努力打造下,如今已经成为红色旅游网红打卡地。昔日旧山河,今朝新气象。今天的大别山是多姿多彩的,不仅有革命遗址遗迹可参观,还有自然风光可游览,也有山间别墅可避暑,正吸引着大量游客进山观光休闲,从而有效带动了大别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别山人的生活越来越甜美。这种发展和甜美,完全可以从玉带般的水泥盘山公路,以及散布在山间的民居小楼上看得出来。
当年,高敬亭等革命先烈把鲜血洒在这崇山峻岭间,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要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吗?如今,一个又一个胡顺式的致富带头人,依靠政策,运用智慧,调动资金,开发项目,让大别山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不能说这不是一种初心传承。
为了大别山繁荣发展,历史需要一代人流血,更需要几代人流汗。流血者与流汗者,都应该是属于他们所处时代的英雄!
站在楚城昭关城楼上,放眼四望,山峦叠嶂,满眼苍翠,一阵风过,松涛阵响,仿佛铁马冰河。我不禁想起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未央怀古》中的句子:“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没错,如今的大别山就在图画里。
(选自《东坡文艺》2021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孙建勇,湖北黄州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冈市作家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黄冈市黄州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协主席,《黄州文艺》杂志创办人、主编,《文峰黄州》杂志副主编。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作品入选多种文集选本,并被制成中学生语文阅读试题。短篇小说曾在作家出版社和腾讯联合举办的“QQ作家杯”征文大赛中获奖。著有长篇传记《熊十力:一代狂哲》,执行主编有《带着爸妈去旅行·中国卷·华北》《中国品格》《有梦想,谁都可以了不起》等图书。被誉为“黄冈新时代保尔”。